全文共2018个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养"子女,父母皆有之,而"育"之,则各有优劣。生活中有些父母会假装"懒",似乎他们在子女面前什么都不会干,因此,幼小的小孩就成为了父母的"守护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越来越强,距离成功也越来越近。
可有些孩子却是被父母娇生惯养,父母唯恐自己的子女受到伤害,但是,父母的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在孩子们心中建立起一座"温馨的城堡",让他们不愿离开舒适区,最终导致他们失去辨别和思考的能力,从而形成"花盆效应"。
法国哲学家卢梭在他的《论教育》里说:"你知道怎样才能使你的子女受到伤害?这就是,给他一切。"
"花盆效应",也就是所谓的“局部生境”,是一种半人工、半自然的环境,其生长的空间有限。
那些盆栽的植物,都是在人为的环境中生长的,如果没有了人类的悉心照料,那么这些植物就会承受不住这样的环境,最终枯萎而死。
而孩子也是一样,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他们的脾气和性格都会发生变化,变得不可理喻,可是,这些孩子一旦脱离了父母的温暖,就再也活不下去了。
你们听说过用温水煮青蛙吗?这是一项名为“水煮青蛙”的实验,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位科学家在十九世纪后期进行。
一开始,科学家们将青蛙放入40摄氏度的水里,青蛙承受不住高温,立刻从水里跳了出来。
研究人员给青蛙打了一杯凉水,将它放入了冰块中,青蛙感觉到了温度的变化,这才停了下来,但研究人员慢慢的将水烧开,将所有的青蛙都煮熟。
试验结果显示,在温暖的温度下,青蛙可以安逸地生活,但在受不了炎热的环境下,它们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逃脱。
因此,这一次的试验,让我们明白,在良好的条件下,人很容易失去自我,最终,乐极生悲,而痛苦之后的快乐,则是事半功倍,当然,这种说法,更适合于孩子们。
1)在困难面前害怕
当一个孩子的"花盆效应"出现后,他们就会失去勇气,他们会不断的重复着"我不能"。
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变得茫然、无助,甚至会有一种麻木的感觉,但他们的优越感并没有消失,反而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2)老是想呆在舒适区,没有上进心
"花盆效应"对儿童最大的伤害在于他们缺乏上进心,对自己的现状非常满意,并且总是希望呆在舒适区里。
他们对现状有着强烈的满足感,并没有想要改变的想法,所以他们不会在自己的身上花费太多的精力,而在离开了父母之后,他们就会一事无成。
3)自我调整失败
因为"花瓶效应",许多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变得越来越差,无论做什么都会拖,今天、明天、后天,到了最后,连一件事都完成不了。
在孩子们的心中,他们总是想着:“我不能完成我的任务,我也不能完成他们的任务。”
儿童是全家人的希望,从一开始,家长就肩负着对子女的教育,当然,教育并不只是单纯的看孩子的学业,更要注重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特别是溺爱的教育方式实在是太不可取了,这很容易导致孩子骄纵,也会让他们一叶障目。
1)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的,但是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下,这种好奇心会逐渐消失,而娇生惯养的小孩也不会对什么东西有好奇心,所以要防止这种现象发生,首先要培养起他们的好奇心。
多带孩子外出,多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冒险精神,让他们可以尝试,可以突破,可以向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不断的接受新鲜的东西,才能让他们变得更加的开放,最终获得积极的结果。
2)适当地让他们自己去做
有时候,家长也会"偷偷懒",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一定要让他们全权负责,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处理。
适当的放手,不要干涉,对孩子的成长是最好的,这不仅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判断,也会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也会让他们避免"花盆效应"。
英国知名的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过:"世上一切的爱情都是以聚集为终极目标,唯有一种是为了分开而存在,即父母亲对子女的爱。父母真正的成功之爱,在于让孩子早日脱离你的生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样的分离越早,你就会越成功。"
3)培养儿童的胆量和教育他们推迟满足感
家长们不能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离开他们,更不能担心他们在探索的时候会磕磕绊绊,用爱情的名义将他们关在"牢笼"里,只能让他们陷入舒适区,让他们一辈子都跟着"花盆效应"。
因此要培养他们的胆量,让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就算失败了,也不能责备和嘲笑,要在暗中支持、鼓励。
让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充满热情,这将给他们带来新的体验。
因为他们的成长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在没有收获的情况下,培养一个孩子坚强的毅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笑到最后,他才会得到真正的胜利,而"糖豆"的味道也会更好。
教育是一种艺术,是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的经验,是他们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但培养一个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模仿,要知道,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人,他们的性格也是不同的,只有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被称为“合格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