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伽利略曾说:“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而从数学里发展出的电子产品成为了新时代的宠儿。

离大众最近的电子产品,自然就是智能手机了。这种科技快速发展下的主要产物,呈现出了高度个性化和功能性的特点。
手机的使用,使得人们的沟通交流频率大大增加,手机作为一个简便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手机打电话、发短信、打视频这些基础的功能也成为了了如今社会上人们交流的主要手段。

一、智能手机普及的利弊影响
在我看来手机的功能中最便利的应该是人们在外出购物或者出行的时候,可以使用手机中的二维码来付款,减少了社会中纸币现金的使用,增强了人们出行时候的安全。
但智能手机普及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研究表明,除了青年人之外,大学生也频繁的使用手机、依赖手机。
但是绝大多数依赖手机的还是处于青春期时的青少年,在成长发育阶段的他们对网络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十分的好奇,对于手机的欲望也很大。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得到手机之后,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
青少年们对手机的依赖行为主要表现在,打游戏、看网络小说、看电视剧、听网络音乐等等,甚至一些青少年还会熬夜通宵打游戏,一打就是一晚上。
对于熬夜通宵打游戏或者熬夜用手机聊天的同学们来说,第二天上学的时候每个人都顶着黑又大的“黑眼圈”,整个人看上去无精打采,睡意十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除了身体上受到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青少年们对手机产生很强的依赖感,当他们身边没有手机的时候,内心就会感到一阵孤独、落寞。
久而久之,青少年逐渐与社会脱轨,他们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流与交往更是受到了严重阻碍。
此外,青少年们过度依赖电子设备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同时,使得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被迫中断,家庭之间的气氛也有可能出现裂痕。

青少年过度依赖手机还使得他们的心理发生扭曲变形,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育,降低青少年的睡眠质量,严重的话还会引发一些心理疾病。
二、学业倦怠的中介作用
对于那些年龄尚小,身心发育还不完全的初高中生,甚至小学生来说,家长一定要加强监督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要限制他们使用手机并加强监管。

学校与家庭要紧密配合,防止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预防青少年手机成瘾的情况。比如学校可以举办一些线下的活动,增强老师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
老师在课堂或课间的时候,也要积极鼓励青少年们参与线下活动,让他们能够有自由表达自我的机会,缓解内心的压力,满足他们对友谊与人际交往的需求。
线下交流活动有助于打破青少年孤僻的内心,提高青少年对心理健康需求的满足程度,降低青少年对手机网络的依赖心理。

青少年过度依赖手机,使得他们每天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上课效率,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下降,学习成绩更是不忍直视。
学习倦怠作为学习中的中介情绪,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在。
青少年的成长发育阶段,学习就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在他们还没有能力工作之前,他们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好好学习,将学习成绩放在首位。

而学校作为培养学子的主要地方,受到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关注,他们也会发花费大量的资源培育青少年,使得青少年能够在相对舒适良好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如果一个学校愿意倾其所有资源供给学生去学习,那么学生的成绩必然会有所提高,学校投入的资源也不算浪费。

但是如果一个学校对学生要求很高,但是自身却没有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使得学生无法发现自身的学习价值,那么在一段时间内,学生对学习便会产生倦怠的心理,对一些困难的题目会出现“摆烂”的现象。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学习倦怠心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育是有着消极的影响,后期学生可能产生抑郁的情绪。
而他们产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学生在自身很努力的情况下,学校没有提供给他们相匹配的学习资源,使得他们的努力变得虚幻。

从而使学生的心理落差感增强,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下降,产生学习倦怠心理,所以学习倦怠心理在青少年的手机依赖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中起着中介的作用。
三、学业倦怠心理下的应对方式
当青少年出现学业倦怠心理的时候,每个人应对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正是青春活力的时候,也正是身心发展的时候,浑身上下充满能量。

如果他们选择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够削弱学业倦怠给他们带来的那种失落感与松懈感。
其实青少年出现学业倦怠心理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并且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由此才产生了懈怠的心理。
但是如果他们能够及时自我调节心态,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去解决问题,努力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最终才能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积极的应对方式才能够减弱,青少年在手机依赖和学业倦怠时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能够锻炼青少年独自成长的能力,提高他们心理健康的状态。
然而也有一些青少年在学业倦怠心理出现的时候,以消极的态度来应对。
而这个态度不但不能弥补自己资源的损失,反而会加剧青少年心理资源的损失,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下降,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消极的应对方式会使得青少年在手机依赖和学业倦怠时期,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对心理健康发展起消极影响。
结语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手机依赖、学业倦怠以及应对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出现学业倦怠心理的时候,如果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以认真的态度去解决,那么最终的结果也不会让人失望。
如果以消极的态度去解决学业问题,那么学业倦怠的心理会越来越强,时间越长学生的成绩必然会下降。

当倦怠心理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由于青少年定力不强,肯定又会重新依赖起手机。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候,如果是因为学习的问题,依赖手机、使用手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趁着学习使用手机之余,用手机玩游戏、看小说等等,如此循环往复的话,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所以对于青少年依赖手机的现象,家长和老师要在考虑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方法去警戒学生。

要将自己的重心放在学业上,这样才能使得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使得青少年的身体与心灵都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心理科学》
《青少年手机依赖者的心理健康》
《苏州市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其满足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心理科学》
《父母“低头族”与初中生手机成瘾的交叉滞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