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名作,此篇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传达了一种勇于追求的精神,其中的自信与不畏流俗的气质打动了许多读者。本文对于这首诗进行了历史还原式的解读,包括年代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为什么会写这首诗的过程等。
《上李邕》唐·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译文神话里曾有一只大鹏鸟,它在六月借着风力起飞,它可以一直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就算有时风停,它不得不落下来,它庞大的身躯也足以将大海的水全部翻起。这世上的人发现我常常说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言论,但他们听了我的高谈阔论常常以冷笑待之。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仍然能说出“后生可畏”的话,我劝那些做了高官的人也不要小瞧了我们这些年少之人!
撰文|朱畅思
作诗的年少之人究竟是谁?
山城的街道高低起伏,下临长江水蜿蜒奔腾,这容易引发每一个身处于此的人的激动心情,更何况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这个青年在渝州府衙前,将一个卷好的纸筒交给了府衙人员,叮嘱他一定将其交给渝州刺史。之后,青年一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江风吹动他的衣袂,让他看起来潇洒无比。
这位府衙人员将纸筒交与渝州刺史。刺史打开一看,便哈哈大笑,因为纸上用粗壮的笔锋书写了一首傲气十足的诗,大意如下。
神话里曾有一只大鹏鸟,它在六月借着风力起飞,它可以一直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就算有时风停,它不得不落下来,它庞大的身躯也足以将大海的水全部翻起。其实,我就像大鹏鸟一样,这世上的人发现我常常说出与众不同的言论,听了我的高谈阔论常常以冷笑待之。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仍然能说出“后生可畏”的话,我劝那些做了高官的人也不要小瞧了我们这些年少之人!
这真是好大的口气!作诗的年少之人究竟是谁?渝州刺史又是谁?为什么会让他说出如此豪迈的话?
孟浩然的两个忘年交,都比他小十二岁。他们出生的那一年,有人在甘肃一带发现了两个巨大的脚印,唐朝人认为那是佛祖的足迹,于是将年号改为大足。不过,那一年也没发生什么大事,或许这两个大脚印只是预示了孟浩然的两个忘年交的出生。这两个人就是王维与李白。
李白应该是四川人,他的父亲有可能是贩茶的商人。唐王朝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西域,在那里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专门负责管理西边的民族。李白的母亲有可能是在贩茶路上生下了他。李白出生的地方在今天吉尔吉斯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唐时,此地叫碎叶。
《诗词里的中国史》,作者: 朱畅思,版本:择壹| 企业管理出版社2023年2月版。
李白并未在碎叶久居,五岁便跟随父亲回到了四川。据说,李白十几岁时,热衷于神仙之事。李白还遇到了一位道家老师,跟随他在大山中学习道家的本事,久而久之,他越发觉得自己就像是个神仙了。
年轻的李白有了一股傲气,他不想去参加科举考试,他相信自己不同于凡人,他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庄子笔下的鹏。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遥远的北端有个浩大的天池,天池中有一种鱼,在水里游时它叫鲲,变成一只鸟时,则叫鹏。这只大鹏鸟会在每年六月风起之时,借助风势飞翔。
李白之所以把自己比喻成大鹏鸟,意思是说只要当官者给他机会,他就会如大鹏鸟一般展翅翱翔。所以,十五岁的李白到四川的各地去拜访地方官。或许是因为他年龄太小了吧,没有一个地方官把他收入麾下。最后,李白来到了四川的渝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市。
不羁而又急切的“少年心”
渝州刺史名叫李邕。李邕也是一个目空一切的人,胸中有豪气,为人耿直。李白到渝州时,李邕已过了四十岁,他非常喜欢有才华的人,愿意提拔他们。可是,或许是因为宦海沉浮多年,李邕不太看得惯狂傲之人,觉得年轻人还是应该务实沉稳为好。
李白见到李邕的时候大概二十岁,正是不懂谦虚、只懂高谈阔论的年纪。李白提出了很多构想,但在李邕看来,都不切实际。
李邕拒绝了李白为官的申请,可能还说了否定他的话,然后便把李白请出了府衙。
以李白的性格,他能就这么离去吗?据说李邕有个下属,很欣赏李白,还送了李白一些礼物。李白离开李邕府衙的时候,也作诗给李邕的下属以示感激。同时,李白也专门给李邕作了首诗,拜托这位下属转交。李邕看到诗歌后,哈哈大笑,感慨李白的确有才!
李白写给李邕的诗,就是开篇提到的《上李邕》。“上李邕”意为给李邕的一封信。李白此时是一介平民,李邕是地方大员,两个人身份悬殊,自然要用“上”这个字来表示“给”。
“大鹏一日同风起”,一日,特指某一天。这一天,便是那六月风起之日。按照庄子所说,大鹏鸟会在这一日从最北部的天池起飞,一直飞到最南部的天池。李白是在暗示,只要有人给我机会,我便还给他一个奇迹。
“扶摇直上九万里”,扶摇,形容由下到上飞翔的样子。庄子曾说,大鹏鸟可以一直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李白很喜欢这“九万里”的说法。“九”是十以内最大的数字,这个数字往往用来表示极限。李白的意思是,我的能量超乎你们的想象,我可以达到的成绩没有极限!这真是年少之人才有的轻狂!
“假令风歇时下来”,歇,有停的意思。风歇,就是风停。庄子认为,大鹏鸟是借助风飞起的,如果风停,大鹏鸟自然会落下。这像是在说,人才若要成功,必须有人给你机会。风停,像是在说没有了机会。可是李白却说“犹能簸却沧溟水”,即便没有机会,我也能掀起大海的浪花。他真是自信,认为无论如何他也不会被埋没!
接下来的四句,李白干脆直接说起了自己。
“世人见我恒殊调”,恒,有常常的意思。看来李白也知道自己向来愿意表达一些与众不同的言论。这种言论总会引来人们什么样的反应呢?
“闻余大言皆冷笑”,李白认为自己的话,并非“特殊的调调”而是“大言”,也就是高级语言,超前的预言等。如此说来,那些冷笑之人,岂不都是鼠目寸光的小人了?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宣父,指的是孔子。汉朝时,孔子被追封为褒成宣尼公。褒成应该是被追封的邦国之名,宣尼是谥号。到了唐朝太宗时期,孔子被封为“宣父”,李白所用称呼便由此而来。孔子曾说“后生可畏”,意思是,后来人是值得敬畏的,没有人可以断定后来者不如今人。那么,既然儒家先师有如此之说,今日大官们又怎么敢轻视年少之人呢?
李白这是在用对比的手法,讽刺李邕的所作所为。可是,李白为何一定要用孔子来与李邕对比呢?这里面还有个极为有意思的安排。李邕曾经给山东曲阜的孔庙写过一个碑。李邕的书法、文采都属一流,给孔子老家、儒家圣地山东曲阜写个碑是很正常的事。李白利用了这事来做文章,意思是说,既然李邕能给山东曲阜的孔庙写碑,就应崇敬孔子的为人,既然崇敬孔子的为人,却又不遵循孔夫子的教诲“后生可畏”,李邕,你是不是表里不一之人?这简直是将了李邕一军!
《李白行吟图》,南宋,梁楷。
这首诗歌语义浅显,用词放诞浮夸,所以元明时期的一些诗歌评论家,颇以为是伪作。不过也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其实,如果从李白那不羁而又急切的“少年心”来看,这倒非常像是真作。
李白作的这首七言古体诗,可称为“歌行体”。这种文体,吟诵起来如歌而行,顺畅潇洒。选择这样的文体,李白也应该经过深思熟虑。今天读起这首诗,应努力体会这份淋漓之感。
这一次匆匆一别后,李邕又去过很多地方当官,李白也离开了四川,到天下去周游。再后来,李白也曾进过首都长安,见到过皇帝李隆基。
此时李隆基年龄已大,只想安享晚年,不再有建功立业的心。他重用了奸臣李林甫。李邕最后被李林甫构陷,被活活打死,那一年他七十岁。
李白听说了李邕最终因藐视权贵,敢于跟奸臣做斗争而死,于是心怀无限敬意,作歌当哭。李邕死在了治所北海郡。李白有一句诗就是:“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李白或许非常看重功名,只是时代没有给他机会,所以他才用他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他把这份复杂的心,都写进了他的诗。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诗词里的中国史》。撰文:朱畅思;编辑:张婷、商重明; 校对:柳宝庆。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新京报书评周刊2月17日专题《非天才的另类疯癫 埃内斯托·萨瓦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