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很狂,争强好胜。

“我创办了两家上市公司,一家市值700亿,第二家市值2000亿。”《奇葩说》节目里,他如此介绍自己。

没上过大学,没给人打过工,18岁开始做个人网站,收入是父母收入之和的十倍。

三次创业,三次成功。19岁创办泡泡网,5年后跃居国内第三大中文IT网站,年利润过千万;24岁创办汽车之家,8年后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如今已成为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34岁创办车和家(后改名为“理想汽车”),5年后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夜之间身价超过200亿……

作为白手起家的“80后富豪”,李想确实有狂的资本。

他说自己挺自大,“我一直觉得自己挺牛逼的。我不自大就毁了,就是靠自大才有现在。”

高中辍学创业,在别人的不理解中,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财务自由后创办理想汽车,他说,“如果融不到钱,我就自己掏一亿美元。”至于为什么,“初衷就是想体验管理1000亿美元公司的感觉。”

“想体验管理1000亿美元公司的感觉”,这话够狂。但美团创始人王兴却说:“那些认为李想的理想是操盘一个千亿美元理想汽车的朋友们,你们还是低估了一个数量级。”

王兴懂李想的野心。虽然宣称“有生之年,再造一个丰田”,但李想对标的公司其实是苹果,他要将理想汽车打造成万亿级公司,而中国汽车行业还未有一家公司达到如此规模。

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蔚小理”三家中,理想汽车起步稍晚,融资不利,又因SEV项目走了一段时间弯路,8年来只有理想ONE一款车型,但李想就是敢立下flag:2025年要占据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

 

要么做第一,要么滚蛋。从做个人网站到泡泡网再到汽车之家,李想一直践行着这个理念。在自己的领域成为第一,是他工作的最大动力。这次,跨界造车的李想,能否实现他的理想?

从电脑少年到初次创业

争强好胜是他性格底色

1981年,李想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从小,他的理想就是“当总经理”。因为,“当总经理不用看别人脸色,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掌控自己的命运”,功成名就后接受采访,这话被李想多次提及。这是与生俱来根植于他骨子里的念头,也是他连续创业成功的强大内驱力来源。

高中辍学创业,是李想对自己命运的第一次试图掌控。支撑这个选择的底气,来自于18岁就已“财务自由”——他在高三时已能月入两万,而当时,他父母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才2000元。

电脑少年李想

这两万元,一部分来自于他给IT媒体写稿的稿费,一部分来自于他个人网站的广告收入。

李想初中就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一时,在他软磨硬泡下,父母咬着牙,花了几个月工资给他买了台电脑。从此,李想就沉迷在电脑的世界里,研究硬件和软件,并把心得写成文章,投给《电脑商情报》。没想到第一篇稿子就被采用了,稿费500元。

这给了李想极大的激励,他开始大量写稿,投给《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等主流IT媒体,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圈子里的顶级写手,不但稿费比普通写手高出5倍左右,就连《计算机世界》组织大赛时,都邀请他去当评委。

1998年,互联网开始兴起,李想也顺势做了个人网站“显卡之家”,专门分析评测显卡。他说:“一开始是自己做着玩,但我这个人争强好胜,别人做得好,我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争强好胜”,是李想性格的另一个关键词。为了比别人做得更好,他每天4点半起来查资料,5点多写好文章,上学前更新好网站。下午放学就跑到电脑城,跟熟悉的商家借用最新的产品评测,接着继续写文章……

这样坚持不懈地付出,很快给他带来回报——由于内容专业、排版用心、更新频繁,网站的日均访问量迅速破万了,并成为本地同类网站的第一名。广告商纷纷找上门来,每月的广告费能赚8000元左右。

1999年,李想面临人生中第一个关键节点——高考。在做网站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的他成绩平平,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高考,辍学创业!

这样离经叛道的想法,自然会遭到父母反对。但他最终说服了父母,父亲多年后还记得李想那句话:“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李想与樊铮(左)

辍学创业的李想,很快为自己找到了创业生涯的第一个合伙人——樊铮。

樊铮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懂技术、会写代码、能管服务器,做网站的时间比李想还要早,在石家庄小有名气。李想意识到自己擅长内容,但技术方面是短板,于是去游说竞争对手樊铮一起创业。18岁的李想,就这样说服了22岁的樊铮,两人把网站合在一起,成立了“石家庄仙卡网络”,李想占股60%,樊铮占股40%。

从此,高中辍学生李想,不断在创业路上引进比自己学历更高,与自己能力互补或比自己更强的人,这是他能够连续创业成功的秘诀之一。

第二个合伙人名叫邵震,比李想大7岁,当时是“走进中关村"网站的运营经理,在北京的互联网圈子里有一定人脉资源。

李想与邵震相识于《计算机世界》组织的大赛,2000年底,邵震去石家庄拜访李想,两人越聊越投机。邵震主动提出,自己可以在北京帮李想拉业务,还可以帮他成立分公司。

李想大喜,当时正逢互联网泡沫破灭,躺着收广告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李想和樊铮都不擅长销售,日子越过越艰难,只能靠以前的积蓄苦苦支撑,邵震的提议简直是雪中送炭!

2000年底,泡泡网正式成立。在邵震建议下,网站内容也从单一的显卡评测,拓展为所有电脑硬件的评测。擅长销售的邵震先是到联想集团拉回1.4万元的广告费,接着跑到华旗抱回来3台免费电脑,北京分公司迅速开张。

邵震

2001年,20岁的李想从石家庄进驻北京,正式开始泡泡网的商业运作。据说为了挖到行业顶尖的技术合伙人,他毅然让出了40%的股份。

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是李想能够成事的原因之一。但这种对股权的随意操作,也为后来埋下隐患,迫使他不得不从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离开。

当时正逢中国家用电脑普及的初期,市场需求大,只要有优质的内容能获取流量,就不怕没钱赚。李想擅长内容,樊铮擅长技术,邵震擅长销售,在三位合伙人的有力配合下,泡泡网上线后,盈利情况很不错。

2003年,泡泡网的广告收入达到200万。正顺风顺水的时候,李想却遭遇到创业路上的第一次挫折——大部分员工集体辞职。

为什么在公司发展势头正猛的时候,大家集体辞职呢?原来,大部分人都跳槽去了竞争对手那里。李想少年早富,不明白普通人的生活压力,当时他自己拿1100元的工资,给员工的薪水普遍2000-3000元。当竞争对手开出更好的条件,就集体跳槽了。

竞争对手继续落井下石,说泡泡网即将倒闭,整个公司从高层到员工全都走光了。危急时刻,是邵震力挺李想渡过了这次难关。他们重新制定招聘方案,马上招人,每个员工都由几个创始人手把手的教。一个星期后,泡泡网恢复运营,熬过了第一次危机。

对于邵震的支持和付出,李想不止一次公开感谢,在节目中提起这一段就热泪盈眶。

这次危机,也给李想上了“团队管理”的第一课。回顾这段往事,李想说:“那时候想着自己尽可能努力,自己尽可能去做更多的事情,不懂得沟通,也不懂得怎么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立什么样的管理结构。一个公司能犯的错误,都在泡泡网淋漓尽致的全部犯了。”

2005年,泡泡网跃居为国内第三大中文IT网站,员工100多人,年营收近2000万,利润1000万,估值2亿元,24岁的李想已经身价过亿。

但李想却不满足,他说:“在IT行业,只有做到一哥,你才有话语权和定规矩的资格,我发现自己每天即使工作50个小时,也超不过前两位时,只有去寻找其他的增长市场。”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这一年,李想带领团队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创办了“汽车之家”网站。

汽车之家使李想到达另一个事业高峰,遇到了创业路上的贵人薛蛮子,招募到哈佛商学院毕业的秦致,也使他与好兄弟邵震反目,在他心底刻下一道重重的伤痕……

与秦致携手成就汽车之家

李想内心狂傲但干净

2005年6月,汽车之家正式上线。李想的想法,是做成“一群汽车爱好者的家园”。

泡泡网是评测IT硬件,汽车之家是评测汽车,两个网站的架构模式一样,所以,同样的班底,转型过来做一家汽车网站并不难。

当时同类汽车网站有上百个,竞争激烈。但24岁的李想,已经有了做个人网站和泡泡网的成功经验,在做内容方面极为自信。

他一次性招了30多个大学生,亲自培训写稿技巧,组建自己的编辑队伍。为了让用户看到更真实的产品,李想没有采用厂商提供的PS图,而是给每个编辑发一部数码相机,让他们去北京各大4S店进行偷拍,并且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化拍摄流程,就这样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产品库。

李想亲自担任汽车之家的产品经理,仔细打磨网站的用户体验,看到网友有什么需求,就立刻改进。就这样,没花一分推广费,纯靠内容口碑,2005年底,汽车之家的访问量就挤进了汽车类网站前5名。

汽车之家时期的李想

当时,汽车之家一直在泡泡网内部运作。泡泡网盈利,而处于投入期的汽车之家一直烧钱,团队心态极不平衡。李想决定把两个网站分拆,便去寻求外部投资,天使投资人薛蛮子成了汽车之家的首位投资人,投了100万美元。

有了投资后,李想更加拼命,他拿出高中时做个人网站的制胜法宝——增加更新频率。

当时所有的汽车网站周末都休息,而周末恰恰是用户浏览的高峰期,李想就让编辑团队增加生产内容,把优质内容放在周六、周日更新;同行们晚上8点下班,而这个时间段也是浏览高峰,李想就让编辑两班倒,在晚上8点更新。

很快,汽车之家的访问量蹭蹭往上涨,2006年底挤进汽车类网站的前3名。同时担任两家网站CEO的李想,也晋身“中国十大创业新锐”,并和茅侃侃、戴志康、高燃等80后创业者一起,被媒体称为“京城四少”,上央视、上杂志封面。25岁的李想,成为炙手可热的创业明星。

“京城四少”茅侃侃、戴志康、高燃、李想(左起)

登上《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

名气并没有冲昏李想的头脑,务实的他对此有清醒的认知,认为最大的收获是“至少省了2000万的广告费”。

2007年7月,为了让汽车之家更上一层楼,深知管理是自己短板的李想,在薛蛮子引荐下,邀请到哈佛商学院毕业的海归精英秦致出任汽车之家CEO。

对于引进人才,李想向来不惜重金,他说:“我需要的正是能力比我强的员工,只有将需要的人纳入到自己的团队中,公司才能发展。”

秦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依阿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在 IBM、麦肯锡等跨国公司工作。回国后加盟蔡文胜创办的265上网导航,担任首席运营官,并促成了其与Google的并购。

2007年,265导航被购,处于“失业中”的秦致被薛蛮子介绍给了李想。有趣的是,哈佛商学院精英秦致先后服务的两任老板,蔡文胜和李想,都只有高中学历。

当秦致的高股权要求被董事会集体否决后,李想不惜转让自己的部分股份,终于招募到秦致加盟。李想还让出了CEO的位置,自己退居次席,向秦致汇报工作。26岁的李想这番礼贤下士的操作,终于使汽车之家突破瓶颈,飞速发展。

海归精英秦致

李想专注于产品,把公司的管理、运营和战略交给了秦致。秦致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做流量推广,搭建销售团队。

以前李想做网站全靠内容口碑,不曾做过流量推广。秦致有265导航的工作经验,很清楚流量的巨大价值。汽车之家开始与各类导航站点合作,花大价钱购买广告位,网站流量很快突破了2000万。再加上他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国际文化背景,在提案时更能获得国际大客户的好感,短短几个月,汽车之家获得了近800万元的营收。

内心狂傲的李想,真正佩服认可的,是那些有能力的人。创办理想汽车后接受采访,他曾说:“汽车几千个零部件,几百个供应商,如果有任何一个供应商过来说我是李想的哥们,你们必须怎样,我说直接出局,连理都不需要理他,因为我李想没有这样的朋友,我不会蠢到交这样的朋友。”他认为——

“我们进入了一个完全可以靠能力活得很好的时代,不再像上一代人要什么社会关系,完全不需要。”

秦致的能力令李想更加尊重,担任理想汽车CEO,管理万人团队后,李想还说,秦致是他的老师,他学习大公司的管理之道始于秦致。

蔡文胜曾问过秦致对李想的看法,秦致谦虚地回答:“他是个内心很干净的人,但他管理企业还不太擅长,我有他不行的东西。汽车之家这个胚子挺好,但有些严重问题,使得发展被摁住了,几个事情一做,就可以发展得很好。那几个事,我碰巧会。”

李想则高度赞扬秦致,说他是名副其实的汽车之家三个创始人之一,“因为汽车之家的企业文化是秦致来了以后建立的,在此之前,汽车之家只有基本的产品和用户运营,还有特别离谱的拼劲。”

至于两人的关系,绝顶聪明的秦致在采访中用了5个字来回答:“我帮他赚钱。”

两个聪明人的完美配合,使汽车之家一路突飞猛进,在2008年底成为行业第一!

李想与秦致

但创业路上的考验接踵而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各行各业承压,客户撤走预算,李想融不到资,汽车之家资金短缺,现金流即将断裂。

最令李想难过的是,曾经共患难的好哥们、泡泡网的创始元老邵震,此时竟联合几个小股东,在董事会上向他发难。他们将责任归咎于李想能力不行,提出罢免李想。

由于前期招募各路人才时,李想总是对股权慷慨赠予,此时无法控制董事会。关键时刻,担任汽车之家独立董事的薛蛮子拍案而起:“你们这是在谋反!”

薛蛮子强大的气场震慑住小股东们,这场“逼宫”事件以邵震黯然离职结束。随后,薛蛮子为李想引荐了海外投资商澳洲电讯。

天使投资人薛蛮子

澳洲电讯要求以51%控股方式进入汽车之家,李想再次出让自己的股份,换来汽车之家的救命钱。澳洲电讯以7600万美元,买下汽车之家55%的股份,2012年再以3700万美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71.5%。此时,李想的股份已被稀释到5.3%。

2013年12月,汽车之家在美股上市,澳洲电讯成为最大赢家。而创始人李想所持股份按50亿美元市值折算,仅为2.6亿美金,错失汽车之家上市带来的巨额财富增长机会。

更令人遗憾的是,控股股东澳洲电讯随后与创始团队冲突不断,李想渐渐萌生退意。2014年开始,澳洲电讯传出出售汽车之家股份计划。2016年6月,股权不足3%的秦致竞购澳洲电讯股份失败,平安集团入主汽车之家,以秦致为代表的早期团队,被全部清洗出局。

不过,这场风波已经和李想没有什么关系。他早在2015 年6月卸任了汽车之家总裁,投入了第三次创业。他说:“我创业的心态,就和谈恋爱一样,做一个事业的时候,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就和爱一个女朋友一样。当我发现我的全力以赴和爱没有结果的时候,没有办法达到我想要的婚姻和家庭的时候,我就会选择放弃,全力以赴去寻找一个可以和我组建家庭的爱人。

汽车之家敲钟仪式上的李想和秦致

对李想来说,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公司管理,2008年,都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他后来对汽车之家糟糕的股权设计进行了反省:“我尽力做好每一个当时可以做出的选择,最终还是能力有限。”因为,汽车之家是泡泡网孵化出来的,继承了泡泡网的股权结构,而创立泡泡网时,他只有 19 岁。

秦致曾表示:“汽车之家作为网站,是李想的产品。但汽车之家作为公司,是我的产品。”

李想则说:“他把我们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企业,而不一个简单的公司和网站产品。”

2013年12月11日,汽车之家的敲钟仪式上,秦致站在最中间,创始人李想站在旁边,他们笑容灿烂,未曾预料到未来的种种风云变幻。

从开局失利到触底反弹

他孤注一掷用理想ONE证明自己

2014年4月22日,首度访华的埃隆·马斯克,在北京举办特斯拉首批中国车主交车仪式。李想正是首批9位车主之一,激动地从马斯克手里接过Model S 的钥匙。

这个仪式宣告特斯拉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也在时任汽车之家总裁的李想心里,种下一颗造车的种子。

李想和马斯克

2014年底,昔日竞争对手、易车网创始人李斌开始筹备创办蔚来汽车,想拉李想合伙,李想婉言拒绝。为了表示支持,他投了一笔钱进去,以150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蔚来汽车的创始股东之一。

2015 年 6 月,李想宣布离开汽车之家。谈及离开的原因,李想对媒体说:“我可能有生之年能再造一个丰田,还有什么事比这个更刺激的?”

亲手打造汽车之家多年,李想自认为早已浸淫出对汽车的绝佳产品感。他自负地认为:“我们比较懂消费者,懂得不是一点半点。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新汽车公司对消费者真正了解,能跟我们在一个量级上的,完全没有。”

但是,“再造丰田”之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畅,首先是融资难。

造车是极为烧钱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李想入局稍晚,2015年7月创办理想汽车时,蔚来、小鹏、威马等公司都已创立,BAT等巨头以及各大投资机构基本已经站好队,理想汽车融资并不顺利。

同时,与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同类公司的纯电模式不同,李想选择的是增程式技术,即插电混动模式,优势在于除了可以充电,还能够通过加油的方式来保持动力,能够有更长的续航里程。由于增程式电动车的理念并不占主流,这给理想汽车的融资,又增加了不少障碍。但李想坚持认为,增程式解决的正是当下纯电动车续航短的痛点。

黄明明(左)与李想

第一个支持李想的投资人,是明势资本创始人黄明明,给了理想汽车4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黄明明看好李想,称他为“顶级的创业者”。他说:“过去这十几年,和李想的每一次见面,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升级打怪,体现了极强的快速迭代和学习能力。在我定义中,超级企业家就是他们超人的学习速度和不给自己设限。

李想的学习能力很强,混沌学园增长研习社发起人李云龙曾在《增长战略》一书中写道:为了快速了解行业,李想找到一个技巧,即面试这个行业的牛人。在面试过十几个真正的行业专家后,他也变成了半个专家。

黄明明也是海归,和秦致曾是北京四中的同学,和薛蛮子也熟识,因为薛蛮子和秦致的关系,黄明明和李想也熟悉了。

当明势资本投资理想汽车时,很多人质疑,说李想只做过网站,连汽车都没做过,又怎么能做成智能电动车这么复杂的事?

黄明明力挺李想,说:“乔布斯也没做过手机,马斯克也没做过汽车,当产生颠覆性机会时,颠覆这个行业的人往往是来自于外行业的人。当你投的是这种颠覆性、高速成长的行业,创始人对原有行业的认知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反而是创始人的迭代速度和学习能力。

但接下来的融资就没那么容易了,黄明明拉着李想见了几乎所有头部的VC、PE等投资机构,吃了很多闭门羹。“大家很认可李想,觉得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但是你说不做纯电动车,就有各种各样的质疑。”

李想与张颖(右)

另一位力挺理想汽车的投资人,是经纬中国张颖。

2018年初,理想汽车停掉SEV项目,融资更加不顺,局势非常危险。关键时刻,经纬中国的张颖领投了B轮融资,并在后面多次加码。

2019年,理想汽车即将大量交车时,再次遇到融资困境。李想去见了100多个机构,却杳无音讯,还是张颖提醒:“你要去见几个你比较铁并且有钱的哥们儿。”

李想硬着头皮,去找了美团创始人王兴和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此前观察了理想汽车几年的两位互联网大佬,出手投资了5.3亿美元,将李想从悬崖边拉了出来。

2020年,美团又豪掷5亿美元领投了理想汽车的D轮融资,王兴的持股比例超过20%。并且,王兴多次在社交媒体上为理想汽车站台,声援、力挺李想。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7月30日,李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李想股权占比25.1%,拥有70.3%的投票权,王兴和美团合计持股比例达23.5%,为第二大股东,投票权9.3%。有了汽车之家股权设计的前车之鉴,39岁的李想,这次把理想汽车的控制权,牢牢抓在了手中。

理想汽车夭折的第一款产品SEV

其次,战略失败,使李想的造车计划走了一段时间弯路。

李想最初的规划是SEV、SUV双管齐下,“一个满足短途出行,一个满足最好的家庭出行。”

第一款产品是SEV,一种非常小巧的纯电动低速汽车,定价5万以内,满足城市1-2人短途出行需求。业内很多人都不看好这门生意,但李想坚信自己的判断——中国低速车的标准将会在2016年出台,SEV的潜在市场需求还没被挖掘出来。

在未获得政策明确允许的情况下,偏执的李想对SEV投入大量资源,赌它量产时政策将会放开。但遗憾的是,他没有等来政策的好消息,忙活两年、投入2个亿研发的SEV项目,最终胎死腹中。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李想反思道,理想汽车的创办是由一个战略失败开始的。

至于理想汽车为什么能在第一款产品失败后活下来,还能触底反弹,他说,第一,我们能特别好地面对失败,停掉SEV的时候,我用了几天时间,和公司的1100个员工分别沟通,给每个人讲明白为什么要停掉,我认为只要大家看到相同的问题,都会做出相同的选择;第二,我没有退路,我不可能失败了以后再去找份工作,因为我从来没给别人工作过。

一向不服输,试图掌控命运的李想认为,创业最需要的品质是两点,“学习能力超强,然后还普遍跟小强一样,总是死不了,怎么都能坚持到赢。”

“死不了”的李想,孤注一掷,押宝增程式技术,押宝理想ONE,终于证明了自己:2019年11月理想ONE开始量产,不到一年就创下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10万辆的纪录!曾经最不被看好的理想汽车,仅用三年半时间,凭借理想ONE一款车型,销量位居30-35万元级整体汽车细分市场第一,牢牢占据造车新势力头部位置。

罗永浩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理想ONE是同价位最好的车,“李想和马斯克都是汽车圈为数不多的懂车之人。”

在造车这事上,李想坚信自己能赢:“我们选择的这个领域一定是我们自己能赢,如果不能赢我们不做。”

获誉“产品暴君”“公关杀手”

他无悔内心骄傲的坚持

造车的难度,比做互联网要难上百倍。

慧炬财经在《“中国版特斯拉”深陷困局,何小鹏后悔了吗?》一文中,写过造车新势力另一位掌门人何小鹏的故事,对互联网人跨界造车之难有过分析,在此不赘述。

李想素有“产品暴君”之称,据钛媒体报道,李想曾当众把一个工程样件用力摔到地上、用脚踩碎,大声说:“哪个傻子设计的,又厚又大,完全没有设计感。你们认为这是个没人看的东西,但它是一个外露的件,你们去看看世界上哪个车里的这个部件这么大。”

理想汽车整车产品负责人张骁说:“当时我非常尴尬,李想踩碎的不仅是零部件,也是我们产品和研发团队的脸面。”

张骁还讲过另一个故事:理想ONE的一次座椅评审中,给了两个样品,张骁坐完没发现任何区别,问工程师,也说两款座椅一样。但李想一坐,就指出一个座椅高了,工程师无奈承认,有一个座椅因为是手工件,海绵尺寸高了5毫米。

饶是李想对产品如此精益求精,但理想ONE上市后,还是发生了多起质量问题。例如,引发了“排放控制系统故障”误报警;因车辆的物流模式在交付用户前没有完成解除,导致在高速上无法加速;仪表显示动力电池故障,车辆在高架上停摆;仪表黑屏;刹车失灵;街头自燃……

每当理想汽车爆出各种问题,或者外界对理想产品和技术路线有所质疑时,李想便会像一个护犊子的父亲,勃然大怒,大爆粗口,怼车主,怼媒体,怼同行,被称为“公关杀手”。

最伤车主心的,莫过于这一次:

起因是2021年7月4日,一位理想ONE车主发布视频称,汽车座椅从里向外渗出水银状颗粒物,并且坐垫座架、座椅下方等部位也有大量相同颗粒物出现。李想愤然发微博怒怼,诅咒造谣者血液里流动着水银,脑子里装满水银。

李想的毒舌,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是,一言不合就开怼的暴君。

对此,蔚来汽车前公关总监“暗讽”李想:“某新势力老板在别的新势力遇到热点负面后,发言最为积极、理性。在自己品牌遇到热点负面后,要么沉默寡言,要么破口大骂。

2021年12月29日,李想在微博写了篇小作文《40岁的我和14岁的李想同学说几句心里话》:“40岁的时候仍然口无遮拦、惹是生非、令人讨厌。没有活成别人想要的成熟稳重、心胸宽广、理性客观。26年后的你内心行为与14岁时几乎一样,没有因为环境而让自己变得复杂,这或许是这26年来最值得骄傲的坚持。”

接受采访时,李想也认为,没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我觉得不存在什么觉得自己好或坏,最重要还是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对别人其实也一样。”

与“内心行为”固执地停留在14岁不同,李想作为企业家的一面又成长飞快、迭代迅速。

经纬中国张颖曾问过李想一个问题:“创立汽车之家以后,你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为什么会选择继续创业?”李想答:“我想探索自己和整个团队的成长极限

为了探索成长极限,这次他选择亲自执掌理想汽车这个“帝国”。

宣布第一款产品SEV失败后,李想决定去学战略,听说全中国做战略最好的,就是湖畔大学的教育长曾鸣教授,所以他坚定地去报湖畔大学。

据晚点LatePost报道,和曾鸣教授讨论组织和战略之后,“他认为阿里的厉害之处在于,用组织构建了 ‘超级大脑’,借助超级大脑进行战略共创。回去之后,他便参考这套体系创立了理想自己的 ‘理想汽车战略分析法’。”

李想还擅长从书中学习,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他说:“我们从2020年到2022年一直有个特别纠结的事情是什么?我们最喜欢的企业是苹果,但是大家都认为苹果是一个职能型组织,所以我们荒废了两年多时间。还好我们从2021年做了个矩阵型组织的尝试,就是在产品研发上面按矩阵做,效果非常好。后来发现苹果是典型的矩阵型组织,我是怎么发现的呢?是交叉着读了三本书,《史蒂夫·乔布斯传》《乔纳森传》《蒂姆·库克传》,才发现苹果就是矩阵型组织。”

学历停止在高中,并不代表学习也停止在高中。李想的学习进化、自我升级能力,令许多人刮目相看,混沌学园李云龙在《增长战略》一书中写道:

“李想等新一代'认知型创业者'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国企业家的样子,他们对社会、对人类具有深刻的洞察,而不是凭一时之勇开创了一家企业。”

2022年12月,伴随着第三季度财报的发布,理想汽车开启成立以来最深刻的一场组织变革。李想说,到了明年,理想将迈入年收入千亿级别的阶段,体量的增长就需要更合适的组织结构和流程进行适配。

杀伐决断,指挥若定,自信沉着,李想已隐隐有“领袖”风范。

李想曾把自己成长的经历总结为5层楼:

第一层:18岁之前,生为一个普通人,学习成绩中下等,老师亲戚都觉得他以后没什么出息。

第二层:18-22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创办泡泡网,营收超千万,不断达成阶段性目标。

第三层:23-27岁,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吸取泡泡网经验,提升管理和沟通能力,创办汽车之家。

第四层:28-37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把汽车之家做到全球第一,并且成功上市。

第五层:38岁才开始认知到,要成为顶尖的领袖,在智能电动车的红海里,这是他唯一能够胜出的机会所在。

“每一次楼层的提升,都是巨大的痛苦或意外的灾难带来的,但是我没有退路。”

狂傲、偏执、毒舌、专注、投入、不服输……李想仿佛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奇葩说》节目里,他讲过这个故事:初中时,因为沉迷于电脑,亲戚当着他的面对父母说,李想这孩子将来没出息;老师也让同学们不要和他玩,断言李想连高中都考不上。

也许,从那时候起,那个倔强的要证明自己的小男孩,就住进了李想心里。

所以,他说:“我活着是为了掌控自己的命运,挑战成长的极限。成长和挑战是关键,所以我一定会选择最大的行业、难度最大的领域来做,并拿结果来验证。”

要么做第一,要么滚蛋。要么全力以赴做成,要么早点“去死”。

李想能否实现自己的万亿车企梦?慧炬财经认为,路还很长,不妨拭目以待,且为勇敢者鼓掌。

诚如李想所说——

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其余都是骗人的。

只有不断提升认知,持续与惰性对抗,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

主要参考资料:

【1】《李想:汽车之家和理想制造汽车创始人》,百车全说

【2】《理想的“三次突围”:高中创业,25岁身家过亿,有两家公司上市》,商业参考

【3】《“产品暴君”李想》,钛媒体

【4】《“暴君”李想:“失控”的背后并非真的失控》,道哥说车&财圈社 小张

【5】《理想汽车最有权力的人丨自控又自我的李想,和他的造车军团》,晚点LatePost,王海璐

【6】《三次创业的李想:那个走了狗屎运的电动汽车厂厂长?》,商业人物,作者:任尚坤

【7】《李想照进现实:20年三次创业,有生之年,立志再造一个丰田》,正和岛

【8】《明势资本黄明明:保持“古怪”,寻找重新定义产业的引领者》,新新上院

【9】《“外行”李想的底层逻辑》,混沌学园

【10】《对话李想:人生最可怕的就两件事情》,中国企业家,记者:何伊凡 任娅斐

举报/反馈

慧炬财经torcher

1042获赞 401粉丝
慧眼如炬,犀眼看财经
武汉晨瀚文化传播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