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6

潮新闻·钱江晚报 记者 施雯

孤芳移种自仙家,故着轻黄映日华。

举世但知梅蕊白,不知还有蜡梅花。

这首北宋浙江人潘良贵描写的蜡梅诗句,勾勒出蜡梅不同于梅花的独特气质美。

自古文人墨客写过很多赞美蜡梅的诗,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感觉这些诗除优美贴切之外,也透露着他们对如蜡梅般孤芳傲骨气节的钦慕。

新浙派代表人物吴昌硕,也是爱梅之人,他晚年游历杭州超山,和友人在中国五大名梅之一的宋梅旁筹建了宋梅亭,并在庭边亲手栽种了一株蜡梅。

这两天超山这株蜡梅王花开正艳,今年它刚好100岁。

仰慕王蒙迷恋超山的吴昌硕

1923年12月底,杭州超山宋梅亭落成之时,名家云集。

周庆云撰写亭碑,吴昌硕画画。

吴昌硕以梅之神韵作《宋梅图》,后勒石“宋梅小影”一幅。他在春天所撰写的楹联,以及周梦坡、马一浮、姚景瀛等人所作的七副楹联都刻在了宋梅亭的石柱上。

楹联中最引人入胜的一联,便是吴昌硕书写的,此联语句古艳而深沉,字迹朴茂雄健。

鸣鹤忽来耕,正香雪留春,玉妃舞夜;

潜龙何处去,有萝猿挂月,石虎嗁秋。

晚年,吴昌硕是超山的常客,对这里的地理环境、历史典故十分精通。

这副楹联,把超山的传说胜景都融汇进去了。

上联讲到鸣鹤,指的是超山西南的黄鹤山,传说仙人王子安从湖北黄鹤楼而来,驾鹤途经此地,故将此山名为黄鹤山。元代画家王蒙,曾弃官隐居此山,自号黄鹤山樵。

吴昌硕欣赏这优美动人的传说,又仰慕王蒙脱俗超凡的人品,就把这典故写进了楹联里。

接着,他又讲超山的梅花,正挹香吐秀,把春色留在枝头,玉雪醉春,如同美人杨贵妃在彻夜起舞。

下联,从超山有水旱两洞说起,相传曾有黑龙居之。

我们大胆设问,潜龙何处去?如今只剩这明月下猴子戏耍萝藤下,山顶处石虎咆哮添秋色。

词功底深厚的吴昌硕,经过他的艺术艺术,把超山写得情景交融,美不胜收。

其中“嗁”发啼音,有咆哮之意。

宋梅亭下七副楹联,道尽历史沧桑

那次宋梅亭下的落成仪式,来的都是江浙的文人墨客,共有7副楹联,刻在亭子的石柱上。

除吴昌硕楹联外,钮衍也写了一副楹联。

几度阅兴亡,花开如旧;

三生证因果,子熟有时。

联意是说,历朝历代几度兴衰都如过眼烟云,唯有这株古梅盛开如故,它才是历史的见证。

杭县文人王体仁也写下一副楹联。

带水接西泠,其地恍分三竺胜;

流风忆南渡,当年犹剩一枝春。

作者带着感伤的情绪在说:运河的水,连着孤山的西泠,恍惚看去,是超山的上圣殿、中圣殿和大明堂,亦如西湖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都是名山胜景;可惜南宋王朝,如今仅留一株品格高尚的老梅让人凭吊。

书画家姚景瀛也写下一副楹联:

腊雪不沾墙下水,冻梅先袒岭头枝。

这是集唐代诗人李商隐、罗邺的两句。

大家知道,吴昌硕先生是安吉人,他生于1842,死于1927年,享年85岁,对超山是情有独钟。

吴昌硕自称“三十学诗,五十学画 ”,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30岁时,吴昌硕求教于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任伯年预言,吴昌硕必将成为画坛中流砥柱。

齐白石曾诗道:

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三家指徐渭、八大山人朱耷,另一位就是吴昌硕。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举报/反馈

潮新闻客户端

1236万获赞 68.3万粉丝
深耕浙江、解读中国、影响世界
潮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