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攸关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中,数千华侨青年奔赴国难,在滇缅公路上用生命打通了 “抗战输血管”——
一张“证明书”钩沉南侨机工历史
1939年,在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号召下,南洋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机工分九批回国抗日,主要从事滇缅公路运输和汽车维修等工作,他们被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1939年至1942年,南侨机工抢运50多万吨军需物资与不计其数的民用物资,打破了日本对中国海上重要港口的军事封锁,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功绩值得人们永远铭记。时至今日,依旧有更多的与南侨机工相关的资料正浮出水面……
□记者 吴拏云 实习生 柯雅清 张颖娴 文/图(除署名外)
一份特殊的“证明书”
“偶得抗日珍贵档案:1939年15岁的南安籍缅甸华侨雷珍宝,听到了祖国的召唤……报名响应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组织的南侨机工队,毅然回到硝烟弥漫的祖国,参与抗日救国……”日前,南安文史爱好者王赞成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出的一条信息,迅速在泉州文史圈内引起关注。同时展示的一份1942年由云南侨务处颁发给华侨雷珍宝的“证明书”也令人好奇,这张薄薄的纸片究竟承载了多少与南侨机工有关的信息?
为弄清这张80多年前的“证明书”的来龙去脉,记者立即与王赞成先生取得联系,并邀请泉州学研究所原所长、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馆名誉馆长林少川教授一同前去探寻这张“证明书”背后的故事。
在王赞成展示的雷珍宝“证明书”上,记者见到了这样的叙述:“侨务处证明书:兹有缅甸归侨雷珍宝年十八岁,闽省南安县人,原持华侨登记证遗失,经查属寔,合行发给证明书。此证。昆明救侨会给养发讫。”“证明书”的末尾有“处长张客公”的落款。纸上还有数处乘车过关登记章,以及昆明救济会等机构发放救济费的“发讫章”。王赞成表示,该“证明书”是他近日在一本《新嘉坡(今称新加坡)南安会馆三十周年纪念特刊》书的夹页内发现的。那一年,雷珍宝才年满18岁。
林少川表示,抗日战争期间归国参战的华侨约有5万人之多。其中,南侨机工有3000多人,他们由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青年组成,出生入死地奋战在“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上。“不过,就目前的这张‘证明书’来看,雷珍宝的身份有两种可能:一是南侨机工成员,二是缅甸难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批南洋华侨回国避难,其中一部分华侨经滇缅公路进入云南。他们同无法返回南洋的南侨机工成员一样,都曾在云南等待救济和安置。”
王赞成指出,从“证明书”上各地救济站的印章时间来看,雷珍宝在国内行进的速度很快,不太像普通难侨,更符合驾驶车辆的南侨机工的特征。据查,南安雷氏主要分布于码头、省新、诗山、仑苍、石井、官桥、丰州等地。记者也通过南安各地雷氏宗亲会寻找与华侨雷珍宝相关的信息。不过,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这方面的确切信息。王赞成查看林少川主编的大型南侨机工文史丛书《赤子功勋 民族忠魂——南侨机工纪实录》一书中收录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名册》,亦未能发现雷珍宝的踪影。林少川称,战乱时期日寇曾多次轰炸重庆、昆明等地,造成档案被毁、丢失等情况,以致不少机工都没有出现在各批次的名单中,故而名册也并不完整,不排除雷珍宝通过其他渠道回国抗日,或其相关资料被毁、佚失的可能性。
维系抗战的“生命线”
林少川告诉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侨胞爱国热情沸腾。1938年10月10日,来自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45个城市的华侨代表开会决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任主席。南洋华侨实现了大联合,为支援祖国抗日救亡而共同奋斗。在抗日战争中,我国沿海各口岸先后被日寇占领,1939年国民政府为打破日寇封锁而抢修的滇缅公路开始通车。当时,滇缅公路是中国唯一的抗日补给国际通道。为保障这条抗战后勤补给线的畅通,急需大量技术娴熟的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工人。得知消息后,南侨总会立即发布公告,号召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共有3200多名南洋华侨积极响应,回国担任汽车司机及修理人员,以保障滇缅公路军事运输线的畅通。在这些舍小家为国家,慨然选择冒着生命危险回国服务的南侨机工里,福建籍华侨有800多名。
滇缅公路起于中国昆明,止于缅甸腊戌,全长1146公里,中国境内段长959.4公里。1939年至1942年间,怀揣赤子之心的南侨机工们,开着首尾相接、连绵不断的卡车,昼夜不停地奔波在险峻且屡遭日军飞机空袭的滇缅公路上。他们舍生忘死,不计得失,4年内共运送军需物资约50万吨、汽车1.5万余辆以及不计其数的各类民用物资。由于日寇对滇缅公路不停地轰炸袭击,1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为抗战献出了宝贵生命。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攻入中国滇西,怒江以西的腾冲、龙陵等地失陷。5月5日,为阻止日军渡江,中国工兵炸毁了横跨怒江两岸的滇缅公路咽喉要冲惠通桥,滇缅公路随即成为“断头路”,但中国也守住了怒江天险,守住了怒江东岸的大片国土。滇缅公路作为一条维系抗战的生命线,永远存活在了史册上,成为一座闪烁着不灭光辉的历史丰碑。
雷珍宝证明书上出现的“云南侨务处”,以及“处长张客公”,又有着什么样的来历呢?据文献资料显示,张客公是当时国民政府在云南处理侨务的一位重要人物。1939年,云南省政府为了安置周边国家的难侨并吸引其来云南省投资垦殖事业,缓解经济压力,成立了云南省侨胞垦殖委员会,张客公出任该会常务委员。1939年8月3日,昆明侨务局在昆明成立,张客公担任局长;1942年6月,昆明侨务局改为云南侨务处,由张客公担任处长,负责云南的侨务工作。张客公领导的云南侨务处对当时南侨机工和归国难侨的安置和救济,在客观上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新华日报》也曾于1942年发表报道《华侨机工待救——对国防运输曾流过血汗,今则困滞滇境生活堪虑》,阐述滞滇南侨机工状况:“昆明及滇缅路沿线禄丰、楚雄、下关等市镇,皆可见有此辈失业无靠之侨工(指南侨机工)。其中小有积蓄者,三五人集资开小饭店、茶店或小货摊(卖香烟、花生、火柴类),但生意清冷,所入不能维持生活。因生计无法维持,又无亲友可投者,则将身上所仅有之衣物典卖……此外,失业侨工甚至有沦于乞丐者……”同时配发社论《救济回国华侨机工》,强烈呼吁妥善安置和赈济南侨机工。
记录历史正本清源
林少川是从1985年开始书写南侨机工历史的,当时的他是华侨大学的一位教师,专门从事华侨历史课教学与研究工作。一转眼,38年已逝,这期间林少川曾编撰过多部南侨机工文史资料丛书与专著。他表示,1985年,第一位走到他面前跟他叙述南侨机工历史的正是传奇老人蔡汉良。蔡汉良原籍福建南安,10岁时即随伯父到泰国读书,小学毕业后在叔父的公司里开火车、修火车。1939年,听闻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急需大批熟练机工,20岁的他响应陈嘉庚先生号召,报名回国。当时叔父的老朋友有意将女儿许配给蔡汉良,并许诺提供16辆汽车帮助他经营客运公司。然而,一腔热血想要报效祖国的蔡汉良却义无反顾地加入第九批回国机工队伍。
据蔡汉良讲述,南侨机工从海外回来,投入紧张的军事运输,人人要闯过四个“生死关”:险路关——滇缅公路沿途很多悬崖、峭壁、陡坡、急弯、深谷、湍流,稍有不慎,便车毁人亡;雨季关——滇缅公路突击建成,路基未稳,一到雨季,泥泞塌方,险象环生;瘴疟关——滇缅公路途经世界有名的“烟瘴之地”,毒蚊猖獗,恶疟流行;空袭关——日寇为封锁滇缅公路,时常派飞机空袭、轰炸,愈演愈烈。“南侨机工是拿着生命在救国,甚至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林少川感叹道。
1942年滇缅公路被切断后,蔡汉良被盟军总部选调进行特种训练。1944年被派往泰国侦察日寇在泰国的军事基地。他打入日本人的菜馆探听消息,把写有情报的日文报纸伪装成皮鞋包装纸……历经种种风险,顺利完成任务。后来,盟军总部派出飞机,把这一军事基地炸成一片火海。
“听到蔡汉良如此传奇的经历后,我被深深感动。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将南侨机工历史作为课题来研究,记录历史,正本清源。”林少川请蔡汉良介绍福建各地幸存的南侨机工来口述历史。那段时间,华侨大学成了“南侨机工的家”,先后有20多人次来找林少川述说南侨机工的历史,有的由蔡汉良亲自带来,有的由蔡汉良捎口信介绍来。林少川为每人平均录下4小时录音,如今这些录音带都还在。“这些讲述是珍贵的历史见证。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特殊团体,南侨机工用生命打通了‘抗战输血管’,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永远铭记赤子忠魂
1987年9月起,在陈嘉庚侄子、时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陈共存的资助下,以及华侨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林少川深入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8个省份60多个县市,对当时国内幸存的100多位南侨机工及部分遗属做了详细的专题采访,抢救式地整理、编写出了南侨机工大量珍贵历史资料。1994年,林少川编著的《陈嘉庚与南侨机工》一书出版,向抗战胜利50周年献礼。陈共存先生称赞该书道:“如此全面系统地收集健在的及已逝的南侨机工无名英雄的专题史料,华侨大学林少川先生是五十年来第一人。”
2022年10月29日,世上最后一位南侨机工蒋印生在重庆市永川区去世,享年96岁。据介绍,蒋印生是1927年生人,他诞生于印度一个富裕华侨家庭,所以起名“印生”。抗日战争爆发后,13岁的蒋印生瞒着家人,虚报年龄加入服务团而成为南侨机工的一员。1979年,蒋印生实现多年夙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一年,他辗转回印度探亲,跪倒在80多岁的老母亲面前,完成了自己“忠孝两全”的心愿。2015年9月3日,蒋印生作为南侨机工代表受邀晋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9年10月1日,蒋印生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可以说,作为南侨机工的“最后一人”,蒋印生的一生是圆满的。
“南侨机工曾被历史遗忘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通过几十年来的努力,我们最终清晰地还原出他们伟岸的模样。”林少川说,“2021年9月3日抗战胜利日,南侨机工文史丛书《赤子功勋 民族忠魂》(第一卷:南侨机工纪实录;第二卷:南侨机工图文录)终于出版了,南侨机工再次引发侨界关注。随着该丛书正式向海内外发行, 南侨机工热血报国的那段历史, 又一次从历史深处走进公众视野,我感觉自己作为侨史研究者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历史不可忘,南侨机工在危难时刻展现的赤子忠魂,是值得海内外每一位中华儿女细细品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