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我发现,这段时间,疫情平稳了,砖家们又出来“作妖”了

求职、恋爱、结婚、买房、生娃、养娃、职场、退休、养老……砖言砖语能覆盖0-99全年龄段,生老病死,随手建议,各种支招。

米粒妈想说,但凡还能PUA动中年人,砖家们也不至于转攻年轻人市场,比如:年轻时不应为钱去选择工作;年轻人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够……

只能说,有道理,但不多

聊梦想谁都会,但这位朋友说得好:不把钱放在第一位,谁给钱养活砖家让生的一胎二胎三胎呢

现在社会有多卷,大家都感觉得到,尤其这几年,身边毕业即失业的例子太多了,很多年轻人为了逃避找工作,选择读研,但研究生毕业呢?又发现工作还不如之前好找。

“梦想照进现实”之所以打动人,就是因为它太稀缺了。

砖家们与其劝年轻人“不要谈钱”,不如来点实在的,教教年轻人怎么更有资本“谈钱”。

米粒妈也知道,“追求梦想”“努力提升”“实现自我价值”……这些特别“政治正确”。

但轮到自家娃头上,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喊喊口号的事儿。

人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

我当然希望米粒在走出校园时,能怀揣梦想,并为之努力,这是我们整个社会,整个价值体系里,对年轻人最基本的期待。

但真的这么简单吗?

前段时间,米粒妈看了一段视频。

两个女孩,毕业于某211大学,是大学室友,一个28岁,一个29岁。女孩A,毕业5年存款5000元,女孩B,硕士毕业去火锅店打扫卫生,月薪2000+。

她们面对镜头,坦然自若,谈笑风生,讲着各自的经历和际遇,她们说,就是想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大家,当个“废物”也没什么大不了。

这个视频,米粒妈从头看到尾,看完我真的大为震惊。

当然职业不分贵贱,在火锅店打工也是正当工作,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没什么丢人的。

我感慨的是,两个女孩明明当初拿的都是一手好牌,我甚至在想,如果她们是为了短视频能“火”,所以各自凹了这样的人设,反倒还更说得通。

先说说女孩A,毕业后第一份工作起点很高,进入了“头条系”。

工作了半年,觉得这不是自己想做的方向,就辞职了。之后开始了“找寻自我”之路,四五年时间换了十几份工作(平均不到半年换一次)。

现在的状态呢,是没有工作,感情受挫,脱产考研失败,存款5000,打算年后换个城市找工作。

再说说女孩B,本科毕业后,不想找工作,于是去读了研究生,一心想当个编剧。在学校里,老师、平台、资源都很优秀,因为有一些还不错的校园作品,还被老师介绍给了知名编剧。但聊过之后,她被婉拒了,她感受到了现实骨感的一面。

在她觉得“此路不通”之后,又萌生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就是去学画画。用之前工作赚的一点钱,学半年画画,再通过画画去谋生。

因为不想做动脑动笔的工作,但又要养活自己,于是找了家火锅店打扫卫生,一个月2000+,想得很完美——上午打工,下午学画画,晚上写写文字。但没过多久就发现,这根本不现实。于是火锅店的工作也辞了。

看完视频,米粒妈刷了很久下面的留言。

好多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共鸣,说自己也是年近30一事无成,或者自己也是没什么存款,自己也是过着迷茫的生活,自己也是辗转反复不断换工作,自己也找不到方向,自己过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觉得很没劲又不知道怎么改变,甚至一些人留言说,被两个小姐姐治愈了……

说实话,看完视频的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心里有很强烈的被堵住的感觉,夜里好几次想叫醒酣睡的米粒爸聊一聊。

到底是现在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都变得不一样了?

我一直觉得当个普通人没什么,不丢人,更不羞耻,站在金字塔尖儿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就像米粒,我对他就算再有滤镜,再有期待,但当妈的心里还是有数的,他以后大概率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

但普通归普通,普通不是颓废,不等于摆烂,不能破罐子破摔啊。普通人一样需要认认真真生活。

视频中,二十八九岁的两个女孩,人生的路才刚刚开始,他们当然未来还有很多可能。但年轻虽然有试错的资本,也不能为了试错而一错再错吧。

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我们一定得教会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基本的预判,对未来有合理的规划,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梦想虽然可贵,但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一切都白费。

现在的孩子,很会“拿捏”父母,从小就把“不”挂在嘴上,咱们这一代呢,也是受了太多“科学育儿”的侵蚀,对孩子包容度极高。

(话说,咱们小时候,父母鸡娃顺手,绝对是因为咱们配合度太高了)

不要晨读,不要跳绳,不要练舞,不要上网课,不要预习,不要练字,不要弹琴,不要做卷子……

这也不要,那也不要,但你问他们要什么?要玩儿、要呆着、要躺平、要放空……或者完全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生活太多元,太丰富,反而心里没了盼头,眼中没了光芒。

咱们小时候,想要一套课外书,恨不得求上父母半学期。

米粒妈上学那会儿最期待放寒暑假,不是因为可以睡到自然醒,而是可以去上新东方的课,可以住校,可以交到全国各地的新朋友(我当年在新东方上课时认识的一个姐姐,现在还经常联系)。

选择太多,或者太轻易得到,这个选项就可有可无了。

就像视频里的女孩A,211毕业,手握大把offer,进了大厂,但半年后就断定“这不是我想要的”,然后辞职走人。之后四五年,换了十几份工作。

但她想要什么,她真的清楚吗?她所谓的“梦想”大概率只是她的“臆想”。

在国内读大学,大家总是更关注学分,关注考证,关注读研保研信息,但接触社会太少,对自己所学,或者所向往的行业知之甚少。

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大四最后一学期要找工作了,才火急火燎去联系实习。

之前我们公司招了个名校应届毕业生(top2的),入职第一天,上午做了入职培训,中午我请她吃了个饭,结果下午,人家就拎包走人了,给HR小姐姐发了个信息,说觉得这份工作跟她之前想的不一样。。。我整个大无语。

这姑娘倒是果断,但才半天啊。如果有疑问,起码可以下午跟我聊聊,或者跟其他同事聊聊,我们都敞开怀抱呢,结果,就这?!

我相信没有人能找到跟自己想象中一模一样的工作。职场,没有滤镜。

工作,是需要深耕细作的,哪怕一个客服的岗位,用心和不用心,三五年之后,结局完全不一样。

所以啊,职业启蒙多么的重要。人的想法随着年龄和阅历会有所改变,但如果对一个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起码不会一拍脑门就去入职,再一拍脑门就去离职。人生的弯路,会少走很多。

米粒姥爷老家有个远房亲戚的孩子,当年大学学的是传播学,大四的时候进了当地电视台实习,因为每天杂事很多,觉得跟自己梦想的“记者”完全不一样,一声不响走人了。

毕业前,听了一个法律系学长的宣讲,说啥就要当律师,工作也不找了,实习也不干了,在家闭门学习,全力以赴准备司法考试。

结果,一考就是3年,这3年也是彻头彻尾啃老的3年。最后自己实在顶不住压力了,又回到了原点,父母给她找关系,去电视台从头开始实习。

做父母的当然愿意支持孩子的梦想,但前提是,那真的是他们的梦想。是经过深思熟虑,也是愿意倾注时间和心力的。

梦想,很昂贵,它没有那么廉价。

前段时间,全民关注胡鑫宇。妈妈们就在群里聊,说孩子只要健健康康就好,说现在都不敢“鸡娃”了,生怕孩子心理出现问题。

咱们这届家长,已经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了。不鸡娃,怕孩子考不上高中;鸡娃,怕孩子还没上高中就。。。

我想说,养娃本来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谁管孩子,谁落埋怨。别人张张嘴巴就能指责你,孩子也可以轻轻松松就否定你。

看视频中两个女孩谈笑间调侃着自己是“废柴”,我其实更心疼她们的父母。没有人希望把孩子“养废”,但孩子成长过程中,不知道哪几步走偏了,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一路成长过于顺遂,生活也很优越,说白了,有家庭在背后托底,哪怕没用家里钱,至少也没有后顾之忧。觉得自己一个人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追求梦想了,就是为自己负责了。

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包容,未必是为他们好。可能是我们这一代背负太多的责任,上有老下有小,就希望孩子能过得轻松愉快,不需要他们飞多高,飞多远,只希望他们飞得不累。

但除非家里有矿,谁的人生过得不累?

米粒妈一个同学的前男友,论家庭背景,着实很强大,从爷爷奶奶到父母一代,都是银行行长。他在北京读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家里人一直很注重对他的培养,他也的确很争气,即使在最好的学校里,成绩也很傲人。

中考那年,他的爸爸意外去世了,他妈妈大受打击,爷爷奶奶也因丧子之痛好久都走不出来。从那时起,他们一家把孩子养成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大宝贝,只要平平安安,学不学习、上不上班都不是事儿。

结果他真的就不怎么学习了,大学读了个二本,毕业后家里给安排在银行工作。而他干脆不去上班,200多斤的人,一个月不洗澡,一个星期不出门,天天在家里打游戏,真的活成了一个“巨婴”

你期待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他才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

不要说什么“别让孩子活在父母的期待里”这种毒鸡汤了,一个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的父母,你觉得孩子会对自己有要求吗?

不要总是把孩子当成孩子,要让他们体会“责任”的重量。

对孩子没有期待,才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

所以回到最初的话题,毕业5年存款5000,硕士毕业火锅店当保洁,做个“211废物”,丢人吗?

米粒妈想说,丢不丢人,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实力做一辈子“废物”吗?如果不能,那就趁早支棱起来吧!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举报/反馈

米粒妈福利社

10.5万获赞 3.2万粉丝
米粒妈美国海归畅销书作家,专注鸡娃干货。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