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欣爸说教育【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专家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负面词汇”。

人们深恶痛绝,官媒大批特批,而对于那些“不负责”的专家,体会最深的莫过于我们的宝妈。原本简单的育儿过程,在部分专家的“介绍”下,甚至变成了高不可攀的知识高峰。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家给孩子减负的同时,新手宝妈的“负担”却越来越重。

特别是0~3岁宝宝的发育问题,专家层出不穷的新表述,更是让新手宝妈云里雾里。

明明知道0~3岁是宝宝身体和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却硬是不知道怎么做才对。而结果就是新手宝妈“被迫”陷入无穷无尽的育儿焦虑中。

而当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往往新手宝妈的疑问并没有某些专家所说的那么复杂。

宝宝的身高发育指标是不是正常?心理发育是否正常?大脑发育是不是跟上大部队?

而这些问题,在父母没有时间带着宝宝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明确而又简单的标准,能够让宝妈自己在家有一个初步判断。

而国家正是考虑到了新手宝妈的这个需要,国家卫健委印发的这个《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就能为宝妈提供一个基本的参考。

国家印发0~3岁宝宝生长发育对比图,宝宝发育结果是否正常一目了然

在这份国家印发的指南中,对于0~3岁的宝宝生长和养育,提出了一个总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两有一负责。”

1.有科学育儿理念,有科学育儿知识

2.父母应该做婴幼儿养育照护和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在这个总的目标的指导下,国家简化了父母的育儿程序。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宝宝的发育状况进行了一个实时的监测,并出台了一张内容详细的生长发育图。通过这张图,父母就能在宝宝的不同年龄段,对宝宝的正常值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过高,过低,正常,这三个简单的判断结论就代替了复杂的育儿程序。

比如这张0~36个月(3岁以下)男孩的身高体重的标准曲线图,就将我们的宝宝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该有的身高和体重,有一个指向性的预估。

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这张图表打印出来,将宝宝每个月的身高体重的发育情况,在特定的月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

这样通过宝宝在不同阶段的发育情况,父母能对宝宝的发育情况有一个大致的预估和评测,同时在这个的基础上,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养育方法。

比如在宝宝6个月的时候,如果发现宝宝的身高体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宝妈就要考虑是不是应该给孩子更换辅食。

同样的道理,国家印发的第二张表,则是针对于我们的女宝宝。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份表只是给父母一个合理的参考范围,千万不要以为有了这张表就能一劳永逸。对于那些身高体重出现严重偏差的宝宝,宝妈一定要提高警惕,找机会到医院找更加专业的医生处理。

但总的来说,这两张表对于新手宝妈都是福音,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父母的育儿压力。

除了身高体重的发育状况,宝宝的心理发育情况同样值得关注

这次国家引发的对照表,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这张0~6岁宝宝心理发育问题预警筛查表。

或许会有父母感到好奇,这么小的宝宝每天除了吃就是玩,那还会有什么心理问题?这其实就是父母“落伍”的一种表现。不同于我们父母自己理解的心理问题,这里提到的宝宝的心理问题,其实包含了多个因素。

比如宝宝的神经发育情况,动作发育情况,行为认知水平等。这些看似归类到宝宝心理发育的内容,其实最终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宝宝大脑发育的一个关键要素。

正因如此,国家在特意引发了这张心理发育问题筛查表,通过对宝宝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心理状况,而定向地设计了相关的问题。

目的就是让我们的父母,通过对照自己家宝宝的行为,来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

父母可以根据宝宝在不同年龄段时,对于不同问题的反映状况,在相应的选项上画√,这样就能对宝宝的发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使是不小心中招,父母还能尽快带着我们的宝宝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

小结

宝宝的发育问题,固然是一门庞杂的学问,但是父母也不必为此过于焦虑。毕竟每位父母都是从新手宝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母乳喂养,辅食喂养,长牙问题,这些问题与其说是宝妈遇到的门槛,倒不如说是每位父母都会经历的共同现象。

既然如此,何不将自己的心放平,抓住和宝宝相处的每一份机会,做到和宝宝一起成长。

衷心地希望这张“两图一表”,能够真正起到为新手宝妈减负的作用。

PS:本文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欣爸说教育

151获赞 18粉丝
分享教育知识,养出懂事孩子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