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卡内基音乐厅1月28日的一场音乐会,即刻在音乐圈引起轰动,至今网上还沸沸扬扬,那是为纪念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和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诞辰150周年,由我国旅美钢琴家王羽佳携手费城交响乐团献演。
为纪念某位作曲家举办音乐会份属平常,这场音乐会之所以引起轰动,系因音乐会本身“爆”点太多,不由得乐迷当场群情激荡,之后又余音不止且形成一个舆论场。
先是音乐会曲目和时长的“出格”。一般纪念作曲家,其具代表性、时长达数十分钟的大型协奏曲有一首足矣,而王羽佳却在一场音乐会上,将贯穿了拉氏创作生涯且难度颇高的4首钢琴协奏曲以及著名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一并拿下,音乐会也因此从下午4时持续到晚上近9时,被媒体戏称为“音乐马拉松”。
据报道,这套曲目光乐谱就超过400页,王羽佳又是背谱演奏,4个多小时,其体力、技术、记忆力令人折服不说,音乐表达精彩迭出,纽约时报赞叹她的演奏“厚重、感性得恰到好处,触键坚决却没有一个音符展现出了忙乱或刺耳”。难怪王羽佳敲下最后一个音符后,在现场观众的一片沸腾中,音乐会指挥雅尼克夸张地双膝跪拜以示最高赞赏,这罕见的画面也迅速传遍全世界的社交网络。
相对郎朗,王羽佳在国内知名度稍低,这主要因为她的音乐会多在境外。以她当下的乐坛影响力,回国举办音乐会票房自然不会低于郎朗。其实,她与郎朗是师兄妺关系,两人先后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又都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格拉夫曼。
我有幸两次在琴台音乐厅听过王羽佳的现场演奏,那是在疫情暴发前的某年。一次是与西蒙·拉特指挥的柏林爱乐合作,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协奏曲;一次是与捷杰耶夫指挥的慕尼黑爱乐联手,献演拉赫玛尼诺夫的钢协。从王的合作方均为名团、名指这一点看,亦可了然她在古典乐界的地位或规格。
那次听她现场的总体印象是技术了得、锐气十足,有一股势不可挡的气概,娇小的身体中像是永远蕴含着巨大能量;而任何困难乐段在她手里都显得云淡风轻的优势,似又多少掩盖了俄罗斯(苏联)作曲家独特的音乐品质。这当然只是见仁见智的一己管见。更让我对小王抱有好感的是她对听众的一派实诚,每逢正曲奏毕在听众的掌声中再来一首时,她都“不惜力”、不糊弄,仍扎扎实实地献上含金量甚高的作品,而不像有些演奏家,加演真的只是收场的代名词。
当然,对她更多的了解只能在网上,包括她的音乐会及相关评论,由此,我也发现一个从事古典音乐演奏的钢琴家,是如何在公众眼中摇身一变为“明星”,从而引来两极评价的:她或因注重日常健身而呈现出窈窕的身形和小麦色皮肤,尤其是她过于暴露、式样奇异的着装,包括过高的鞋跟,被人认为是破坏了古典音乐舞台上惯常的典雅庄重的氛围而“不成体统”,甚至存在令听众赏乐时为此“分心”的风险。而更多“挺王”的乐迷却越过这些直指她的演奏本身,王羽佳不正是当下国际古典音乐舞台上演出场次最多的演奏家之一吗?难道前往现场的人们是专为欣赏她的着装?难道指挥雅尼克的双膝跪拜不是因为她精彩的演奏?
我大抵算是“挺王”队伍中的一员,当然首先是欣赏她的演奏,且能接受她身上的时尚元素。看她与小自己8岁的年轻芬兰指挥家克劳斯·麦凯莱幸福相拥的相片时不免心生祝福。王羽佳的粉丝应多是年轻一代。我向往着有了她的古典音乐听众席,将出现更多年轻而时髦的面孔,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们也会高兴的。
(作者梅明蕾 媒体人,爱乐者,读写驳杂。)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