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中国古代是一个“男权社会”,尤其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古代十分盛行,权力之大、地位之高,远远胜过当时社会的女性。尤其是在古代婚姻制度上,对女性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

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性却只能遵从“一生一夫”,甚至丈夫去世后,都不能“择良木而栖”。而这种糟粕的传统文化,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自然是应当摒弃的,梁启超率先“一夫一妻”制,但他却在背后偷偷纳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古代的“一夫一妻”

古代随着劳动力越来越重要,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步入奴隶制社会之后,古代国家的统治者,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以及与普通人不同的尊贵地位,开始实行“一夫多妻”制。

起初的“一夫多妻”制实行起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家庭人多了,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内院纷争不是一个大家族长命的表现。渐渐这种婚姻制度开始发生改变,依旧是建立在尊卑有别之上,以便更好的管理家庭。

从此之后,家中依旧只有一位“妻子”,也就是所谓的“正妻”,家中的其他女子只能被称作为“”,而不是被称作“妻”。如此一来,古代男人既享受了左拥右抱,又享受了家宅安宁,更可以在绵延子嗣上“建功立业”,可谓是一举多得,也算得上是古代的“一夫一妻”制。

地位之低

古代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非常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甚至连基本外出的自由都没有,而这种现象,也是古代长期积累的结果,对女性思想上的长期束缚导致的。并且古代女子与男性所学不同,大多学习《女戒》等等束缚思想的书籍。

顶峰时期,封建社会的女子甚至连离婚的自由都没有,基本上只有“休妻”一说,而没有“休夫”一说。宋朝时期,对女子婚姻有了些许的保障,也就是所谓的“和离”,但古代社会女子出嫁后再离开夫家,便是手无缚鸡之力,除非背后有强大的娘家做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罢了。

家中丈夫去世,这种情况下的女子依旧不能选择自己的婚姻,甚至要守寡一生。这种糟粕思想束缚女子千百年,直到清朝末期,女子地位便有提升,本可以乘着维新变法的东风,继续将思想解放下去,奈何在慈禧的打压下终成泡影。

梁启超提出“一夫一妻”

清朝被彻底推翻后,中华大地终于迎来了新的光明,此时梁启超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救国图强的运动。为了积极响应新文化运动,推翻旧文化,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一夫一妻”制。在那个封建社会刚刚结束的年代,梁启超能突破传承千年的思想,实际上还是值得肯定的。

但当时人们思想固化,对梁启超提出的看法很难认同。实际上也很好理解,“穷人不拥护,富人不拥护”,毕竟穷人在那个年代能娶一个老婆已经很不容易了,何谈三妻四妾?富人阔绰,有能力三妻四妾,既然能享受,为什么要自断双臂

梁启超的妾

梁启超19岁成婚,他的第一位妻子是李蕙仙,家中是数一数二的富贵人家,二人成婚后的生活甜蜜美满,并且有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正是后来的梁思成。但小时候的梁思成身体状况非常差,梁启超担忧家中香火断了传承,便动了生孩子的念头。

可那时的李蕙仙已经无法继续生育,此时梁启超便将目光转向了妻子的陪嫁丫鬟——王桂荃的身上,从此做了梁启超的妾室。梁启超的这种操作还是有一些“双标”,白天大张旗鼓的倡议“一夫一妻”制,晚上就背着众人纳了妾。

王桂荃说起来也非常厉害,接连为梁启超生下了3个儿子,3个女儿,已经远远超出了梁启超的预期。梁启超的妻子李蕙仙去世之后,家中的大小事务都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按理来说,王桂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家中多少也应该是有一些地位的。

令人气愤的是,梁启超为了维护自己的美好形象,始终没有接纳王桂荃,甚至不承认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而王桂荃的6个孩子,在梁启超的教育之下,不能称她为“妈妈”,而是“王阿姨”。尽管如此,王桂荃也从未抱怨过,始终给孩子们最好的爱,而孩子们也会在私下偷偷叫她一声“娘”。

总结:

王桂荃也算得上是典型的旧社会女子,无法抉择自己的命运,作为陪嫁丫鬟到了梁启超家,最终做了妾室,反而没能提高地位,但王桂荃最大的福气不是梁启超,而是她的六个孩子,非常有出息的子女!

举报/反馈

文晓生

1万获赞 2609粉丝
专注中外历史解说,通晓古今之变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