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疫病多发,近期有不少养殖场户反馈,15个省份的猪场中有或疑似有非瘟发病情况,尽管大家都有成熟的拔牙与消杀程序,能迅速将损失降到最低,但各养殖户朋友依旧要当心非瘟卷土重来!而非瘟发病4年多以来,对生猪产业产生的影响依旧无比深重......
15省感染再现
据我的钢铁网报道以及养殖场户反馈,近期又有非瘟抬头迹象,具体情况如下:
辽宁沈阳周边陆续有零星点状发生,散户及规模企业均有波及;
山东12-1月份相对比较集中,2月情况有所缓解;
安徽有少数散养户发病感染,但均迅速拔牙与消杀,损失很小;
河南12月分感染增多,年后即迅速好转;
河北散养户有综合非瘟、蓝耳、腹泻等发病情况;
山西节前发病相对较多,经过拔牙处理后迅速好转;
黑龙江省、吉林、浙江、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有零星发病;
总结来看,2023年初冬春交际,本就是疫病高发季节,因此部分猪场有疫病抬头的现象也在行业的意料之中,只需要及时做好拔牙与消杀工作,就能顺利度过危险阶段。
但更重要的是,出现非瘟抬头迹象的猪场一定要“查漏补缺”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始终对非瘟抱有敬畏心理,有时候一场导致清场的疫病就来源于大意。例如近期江苏某饲料厂购入原料中发现了非瘟检测阳性的猪肉,增加了疫病传播风险!
2月7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发布的通知中指出,目前正处冬春交际,动物疫病进入多发高发期,非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恐慌,因为非瘟发生4年多来给行业带来的不止是损失,同样也促进了变革与发展,回顾四年来的非瘟进程,笔者整理出了具体的防疫历史进程——
2018年8月3日,中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同年9月份开始,安徽、黑龙江、内蒙古等省份迅速蔓延,一开始还主要集中在北方区域,从10月中下旬开始也在南方传播开来;到2018年末几乎人人自危,非瘟病毒无孔不入的威胁着全国大小猪场。
2019年非瘟形势同样严峻,但业内对于非瘟的认识逐渐清晰,迅速扑杀与消毒洗消开始流行。2020年开始国内建立了对于非瘟普遍且正确的认知,生物安全体系迅速完善,大小猪场成功复养,能繁母猪出现直线攀升。
2021年国内对非瘟的防控成效显著,生猪产能稳定高涨,而猪价也因此断崖式下降,行业自此开始进入后疫情时代,非瘟疫情虽然逐渐变少,但对于行业的深远影响却延续至今。
非洲猪瘟的深远影响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非瘟确实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导致大量养猪场户无奈退出,肉价也一度飙涨不止......但我们同样在教训中学习、在阵痛中成长,非瘟后我们的母猪群体全面洗牌,全国生猪生产能力跨上一个台阶,规模化与政策调控也越发清晰......
首先,非瘟带来的最直观影响,就是母猪群体洗牌。
数据显示,2018年8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3130万头,在此之后,能繁母猪数量迅速滑落,一直减少到2019年9月甚至不足1900万头,共缩减1200多万头!
随后,全国大小猪场在高猪价和政策的支持下,开始迅速扩产,能繁母猪在2021年1月出现“狂飙”式增长,迅速从2000万头增长至3117万头,并且后续维持稳定增长,直到2021年6月达到4564万头的顶峰,为“后非瘟时代”低迷行情暴跌埋下伏笔。
除了产能的变化以外,母猪性能同样也获得了巨大改变。在非瘟洗礼后国内原有的母猪群体大量淘汰,后续大量新母猪引种于国外或国内优秀种猪集团,仅2020年我国就引进种猪超3万头。
随着母猪群体的大规模改良,PSY水平开始以远超常年的速度提升!如2014年我国PSY水平为15,到4年后的2018才提升至16;但非瘟后2021年就提升至18.57、2022年提升至21.13,我国的生猪供应能力极大增强,“缺肉”成为过去式。
其次,伴随着母猪产能的洗牌,另一个更重大的变化是,这些高产母猪大量集中到规模场手中,而原本占据市场主体的散养户群体被非瘟大量淘汰。
最直观的体现是,2007-2021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的年平均增长水平在2%左右,但2018年开始便迅速加速,年平均增速达到3%,2019年更是增长4.1%而达到57.1%,到2021年规模化率已超过了60%!
规模化加速的背后,同样也是散养户无奈退养的心酸泪。尽管散养户近十几年来都不断退出,但2018年前后退出的数量格外多——2017-2018年养殖场户数降幅连续超过10%;2019年养殖场户数降幅达到27.95%,是往年降幅的4.6倍。
尽管退出的养殖场户不单单是散养户,但却是以防御能力、复养能力最弱的散养户为主!从这个角度来看,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是大势所趋,经济与疫病都在推动着这一进程。
现在与未来
除上述两大影响之外,非瘟带来的影响还有如生物安全体系迅速普及完善,对消毒剂市场也带来爆发式增长,还有饲料行业也被迫推出“高温制粒”等改变。政策上国家一方面鼓励规模化生猪养殖,另一方面对全国进行“五大区划分”,要求尽量减少生猪向大区外调运,推动了“运猪”向“运肉”的历史性转变。
因此尽管非瘟疫情逐渐离我们远去,国内养猪场已只会有偶发性零星感染,很难再出现大规模发病的情况。但非瘟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包括现如今反常的行情也源于非瘟带来的产能动荡。
而放眼未来,非瘟疫苗不再是大家的迫切期待,从越南非瘟试点以及前几年“疫苗毒”的额影响来看,非瘟疫苗即便成功研制商用,也并不一定就能高枕无忧。笔者曾分析当今国内复杂的蓝耳疫病形势,国内有蓝耳疫苗产品六十多种,但这些年来蓝耳疫病却越发复杂,这也是因为活疫苗容易与病毒结合重组,形成新的毒株!
如果非瘟活疫苗普及开来,同样有演化出新毒株的危险,反而导致非瘟防控更加艰难与严峻!毫不客气的说,对于还在养猪的朋友们而言,非瘟已经是“老朋友”,在未来漫长时间内我们一定还会与这位老朋友“相碍相杀”,在这种背景下,要战胜非瘟容易,难的是战胜自己的惰性与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