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规模增长86%、公共资源成交破万亿元、积极介入数据等新兴要素市场……打破外界对产权交易所“为国有企业提供产权交易场所”的刻板印象,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下称“上海联交所”)在“一体两翼多平台”发展战略下,公共资源、农业、碳排放、私募股权等要素都成为产权资本市场重要的非标交易类别。2022年,上海联交所业绩创下历史新高,在种类繁多规模巨大的非标资产交易领域,上海联交所正探索全要素、“一网交易”的产权市场发展新路径。
从产权到非标资产
上海联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联交所公共资源交易成交额超1.3万亿元,同比增长17%,交易所本部及所属交易机构实现交易规模则同比增长86%,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较大幅增长。
产权交易是我国国资监管方式的重大创举,旨在服务国资国企改革,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标准化资本市场。与其他资本市场一样,产权市场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盲目发展一度使国内出现20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清理整顿后才逐渐走上跨越式发展之路。
“成立至今,上海产权市场的交易规模和运行质量连续保持全国前列。”上海联交所董事长周小全表示,上海联交所2017年改制为市属国有企业后,目前已建成集股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金融资产、公共资源等交易业务以及增资扩股等融资业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市场平台。
目前,上海联交所旗下建有国资国企产权、知识产权、环境能源、金融产权、实物资产、农村产权及体育和旅游资源交易等专业交易平台。同时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上海联交所也设立了地方征信平台,初步建成上海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覆盖上海全市433万户企业。
“自主建设的‘沪信融’企业投融资智慧服务平台,已促成700余户企业获得融资共11.8亿元。”上海市联合征信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兴要素显潜力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开市,是我国双碳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承担全国碳市场交易运营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亦是上海联交所环境能源交易板块重要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2.3亿吨碳排放配额,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进入第二个履约期,随着生态环境部连续发布全国碳市场的重要政策文件完善市场机制,投资者的参与意愿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22年11月以来,有6个交易日单日成交突破100万吨。“整体看,碳交易市场基本发挥了促进减排的作用。”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表示。
尽管目前全国碳市场履约型特征还比较明显,但这一要素的现货交易兴起,撬动的资源配置能量惊人。在业内专家看来,碳排放权无疑是一类重要的生产要素,碳市场将成为与权益、固定收益、商品、外汇同等重要的要素市场。
据介绍,目前上海环交所在双碳要素市场逐渐拓展到指数、碳普惠等领域,进一步提升“上海碳”影响力。同时发布了全国首个碳资信标准,并与保险公司合作落地全国首单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和全国首笔温室气体控排企业碳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
与“碳”一样,数据则是近年另一热门“要素”。此前,上海联交所作为发起方之一,参与筹建上海数据交易所,发挥其市场运营经验,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推进产权市场多层次发展
“‘一体两翼多平台’发展战略是上海联交所立业之本、事业之基、发展之道。”周小全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联交所将全力提升经营水平及服务能级,打造领先的现代化非标资本要素市场平台,推进产权市场多层次发展。
所谓“一体”是以服务国有产权与资源交易为主体,金融产权和知识产权交易为“两翼”,同时大力发展公共资源、环境能源、区域性股权、企业征信、非公产权、农村产权、体育和旅游资源交易等多元化业务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时下热门的跨境非标资产交易,上海联交所也提出要在跨境资产交易上取得突破。目前上海联交所正计划结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创新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完善的金融生态优势,在浦东新区开展跨境金融资产转让创新试点。“在国际金融市场,场外市场的交易规模数倍于标准证券市场。”有业界专家指出。
在境内市场,上海联交所金融资产交易团队平均每年服务金融控股、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挂牌资产规模超过百亿元,已逐渐构建金融资产交易业务良性拓展的生态圈。
“国内存量金融资产规模巨大,不论是跨境转让交易还是境内转让交易,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有效盘活这些资产意义都十分重大。”周小全认为。
周小全介绍,上海联交所下一步将着力推动产权市场向全要素、全资源市场化配置“一网交易”升级,打造全要素非标交易市场新高地。“到2025年,成为与标准化交易场所相呼应,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全要素非标市场交易集团。”(记者 姚玉洁 陈云富 桑彤 上海报道)
责编: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