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闸门理论认为,注意影响脉冲闸门的打开,决定着时间的计数是否被记录,注意资源放在时间上则会觉得时间漫长。
手机使用产生沉浸作用类似于奖赏满足,不能使用手机的戒断情境则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奖赏的延迟。成瘾者延迟奖赏能力下降会对时间敏感,对时间投入更多注意力,对时距判断产生高估。
Wittmann指出药物成瘾者存在时间洞察力变化,在时间洞察力上更倾向于现在时间观,在奖赏任务中更倾向于及时性满足,相对于正常人知觉到延迟时间更长。后来,Wittmann具体分析时间体验作用于成瘾者延迟奖赏能力不足的过程和神经基础,认为成瘾者的现在时间观使其注意力在此时此地,导致主观时间变慢,对未来时间高估,觉得奖赏在未来过于遥远,缺乏价值。并且时间感知与跨期决策有相同的脑区:奖赏预期有关的纹状体和调节决策有关岛状皮质。
手机成瘾与时间观的问卷调查研究显示,手机成瘾者与现在时间观存在正相关,更关注此时此刻的满足,并且手机成瘾者在爱荷华博弈任务和皮肤导电反应测试中,存在着延迟奖赏能力不足,在奖赏中表现出更高的SCR,不利决策则是更低的SCR,即手机成瘾者对及时满足更敏感,更在乎时间的变化。
手机成瘾者的延迟奖赏能力不足,可能会对手机使用这种奖赏满足的时间敏感,将注意力放在时间上,知觉时间更长,高估。比如甜食爱好者无法延迟对蛋糕的食用,渴求立即得到满足。
当个体处于负性情绪时会对时距估计存在高估。当手机不能使用,但暴露在不能产生沉浸作用的线索时,对于手机成瘾者来说这是一种等待使用手机的压力情境,能唤醒个体的焦虑压力的情绪。
如Linetal设计了一款测量用户使用时间的手机APP,并根据临床诊断和APP一个月内收集的数据分析手机成瘾者使用情况,发现手机成瘾者习惯频繁的使用手机,在不使用时间内,难以抑制使用的渴望,总是习惯性的打开手机,感知不能使用手机的时间特别漫长。
可以说在戒断情境下,添加与成瘾相关却没达到沉浸作用的线索,刺激线索导致情绪唤醒和等待时的焦虑情绪,勾起成瘾者最大的渴求感,导致时间难熬,高估时距。也就是说在戒断条件下,由于无法使用成瘾物,成瘾者的注意力集中于等待时长上,等待过程中需求无法满足,唤醒负性情绪,进而产生焦虑,觉得时间更加难熬,时间感知更长。
如吸烟者在戒断期具有渴望或吸烟欲望时,感知45秒内时间间隔更慢,知觉等待吸烟的时间更长,存在着时距高估。戒断吸烟下的吸烟者不仅时距感知损害,研究者还发现戒断吸烟下的吸烟者相对于非吸烟者,在戒断期间存在着更强烈的负性情绪,如压力感,焦躁不安。
手机与个人的职业/学习/社交联系,是使用者前沿思考,成瘾者存在明显的凸显性,即使不使用也频繁想到手机。在不能使用手机的条件的戒断条件下,人们首先觉得是一种等待使用手机的过程,关注期望条件的满足,强烈的渴望使其注意力关注与等待使用手机的时间上,忽略其它。
并且Block、George和Reed表明,即使刺激与效价无关,等待条件本身会影响时间判断,等待过程中时间体验是漫长的。实际上,在等待期间,受试者对时间知觉的判断一直受个人情绪变化的影响。
在等待条件下,时间扭曲与注意和唤醒息息相关,受个人情绪变化而出现不同的结果。专家游戏玩家相比新手游戏玩家,在60分钟游戏后戒断,会出现心流体验,对时间判断产生低估,有经验和技能的玩家更容易沉浸于过去的成功体验,产生愉悦感,对美好记忆的时间感知更短。
手机智能化的发展对技能要求相对更少,更难达到心流体验,对手机使用者而言,在戒断条件下出现的是对手机使用的渴望,表现出焦虑、不安、烦躁的负性情绪,类似于一种压力情境,甚至达到无手机恐惧症;这时如果出现在高唤醒的负性刺激,个体更可能发生时距扩张;现有的研究发现网络信号标志相对于非网络信号标志具有不同的唤醒水平,断网信号标志能引起个体的前注意优势反应,在大脑的颞部和枕部出现反应。
如今网络的使用主要是通过手机进行的,因此,在戒断条件下,添加与成瘾相关却没达到沉浸作用的线索,能激发手机成瘾者的渴望,唤醒情绪,转移注意力在戒断的等待时间中,有可能感知时间更长。
Linetal发现手机成瘾者习惯频繁的使用手机,在不使用时间内,难以抑制使用的渴望。社交媒介使用、游戏成瘾是手机成瘾的亚类型,手机成瘾可能和社交媒介成瘾一样存在追溯时距判断的扭曲。
手机成瘾组和非手机成瘾组的时距比率都低于标准时距比率,表现为时距低估。但手机成瘾组时距比率均值大于非手机成瘾组,同样一段时间内,与非手机成瘾组相比,手机成瘾组感知时距更长。
可能由于戒断反应普遍存在于行为成瘾与技术成瘾中,是成瘾症状的典型特征,也是心流的另一端无聊低动机的行为反应。表现为当个体处于漫无目的无聊状态,紧张焦虑的压力情境中,对时间感知更漫长,存在一定程度的时距高估,如Block、George和Reed所说等待本身就是一件难熬的事情,消极情绪的面孔比中性的面孔更让人感知时间漫长。
研究表明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戒断反应在测量中最为明显,可能与手机功能不断完善有关。手机支付、手机通讯、手机办公,手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手机,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手机关机害怕错过微信中的重要信息。所以丢失手机或者忘了带手机,会一定程度诱发个体的焦虑。
每一个人都能切实感受到没有手机的不适,但与手机成瘾者比较,手机成瘾者更加沉迷于手机带来的愉悦,认为不能使用手机相当于剥夺快乐的源泉,在禁止使用手机情境下,感知难熬,觉得时间更加漫长。就像学生在课堂或者讲座中禁止使用手机的坐立不安,工作者在会议中关闭手机产生的漫长无聊感。
手机成瘾者是对手机的功能上瘾,其中的社交功能被众多研究者所关注。微信是中国主要流行的社交软件,它和微博一样可以进行社交交流,也和手机信息一样可以用来通信,兼具了社交与通信功能。
研究发现,微信过度使用会导致使用者心境改变明显,并且微信过度使用与焦虑和时间比率的相关程度,高于手机成瘾。
也就是说当不能使用微信时,过度使用者与正常者、手机成瘾者相比,情绪波动大,感知不能使用时间漫长。这验证了社交是手机使用的主要功能,人们在戒断情境下,考虑更多的是社交交往和信息错过。
另外,时间感知是我们思维和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注意闸门模型认为个体对时间的感知受个体的注意与唤醒的影响,时间信息以一定的脉冲形式被记录。
首先唤醒影响起搏器中脉冲形成的速率,以乘法的函数形式左右脉冲产生的量,而注意有两种形式影响时间感知,一是以加法的形式决定闸门的开启,控制脉冲是否被记录,即时间计时被投入注意资源。二是以乘法形式影响脉冲记录的多少,当人们对时间感知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时,感知时间越长。
本研究测量被试的戒断反应明显,成瘾者的焦虑水平对时间比率存在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戒断条件可能对成瘾者来说是一种焦虑情境,提高了被试的唤醒水平,导致对戒断时间高估。
微信过度使用者的时距的加入,强化了手机成瘾者的时距扭曲,两者具有综合效应。这可能是由于人们手机成瘾主要表现在手机社交成瘾,当人们产生无手机恐惧时,对无法联系、害怕错过社交信息有关产生恐惧,常常机不离手,形成对手机的习惯化反应。
在不能使用手机的情境中,手机成瘾和微信过度使用兼具者者,存在强烈的分离焦虑,唤醒程度高,注意力主要在渴望使用上,感知任务时间格外漫长。
微信过度使用的戒断时距估计能具体的为我们明确手机成瘾者具体成瘾特征,并为后期成瘾者戒断提供一定的戒断措施。例如,提高成瘾者的社交能力、情感调节能力。
最后提醒教育者,仅仅没收学生手机是无法根本解决上课效率问题,要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积极情绪,减少无聊等待情境。综上,研究通过设计戒断情境,让被试填写具有成瘾线索的问卷,报告问卷完成时间研究手机成瘾者在戒断情境下的时距估计特征。
发现手机成瘾和微信过度使用者对完成问卷的时距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在一定戒断时间内,手机成瘾者和微信过度使用者,对戒断时间感知更长。并且微信过度使用的时距高估更明显,手机成瘾和微信过度使用兼具者者时间高估程度高。根据量表各维度的均分,发现手机成瘾者的戒断反应突出。
这种主观时间感知漫长,可能反过来诱发被试的焦虑情绪,产生强烈的手机使用渴求,一旦不能满足加重了成瘾者的戒断反应,提醒我们今后在采取禁止使用手机、禁止使用社交软件策略时,要更加关注人们的戒断反应,提高人们对当前事件的注意力,营造更加放松愉悦的氛围,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