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2月1日,原创现实题材越剧《钱塘里》在中央歌剧院上演。该剧系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参演作品,同时获邀参演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该剧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联、杭州市委宣传部为指导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和杭州市上城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倾力打造,历时3年,已演出数十场,此次入京演出的是几经雕琢的“升级版”。
新生活 新体验 新样貌
《钱塘里》是一部生动表现时代性、讴歌美好人性的主旋律文艺作品,以戏剧性的故事反映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淳朴善良的道德品质,承载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明旨趣。作品通过一场撞车事故勾连起两个家庭之间的恩怨纠葛,直面当下生活,紧扣时代脉搏,描绘出一幅真实的都市现实生活图景。
该剧编剧、浙江省剧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谢丽泓介绍,越剧《钱塘里》具有浓郁的杭州地域特色。作品关注百姓身边事,反映了“人间至善”的人性光彩。
《钱塘里》作为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作的首部现实题材剧作,这个概念甫一提出就备受关注。戏曲现代戏如何守正创新?该剧的创排承载了来自各方的审视和期许。
该剧邀请国家一级导演王延松执导,无疑是寄厚望于有着丰富的话剧、歌剧、音乐剧导演经验的王延松赋予这部越剧先锋作品更多可能。虽然一开始就被授权放心大胆地尝试,王延松却有顾虑:“我怕搞来搞去不是越剧,不管怎么说人家是请我来排越剧。”
在《钱塘里》的《导演阐述》中,王延松提出一个核心概念——“钱塘里”的成人童话。对于“成人童话”这个概念,他的解读是:令现代人身处不幸的处境乃至困境各有不同,但是,人,迫切需要一种久违的心灵慰藉确是相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钱塘里》揭示了人在困顿之中不断自我博弈,释放出令人意外而感动的人性光彩,或许只能在童话中存在。一个有着圆满结局但透着生活艰辛与酸楚的成人童话,体味生存于人世的种种偶然与命运的无常。
这部剧是为数不多的“双女主”乃至“三女主”越剧,全女班演出。全女班演员,反串怎么处理才不违和,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成为摆在王延松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王延松透露,关于角色创造,他对演员提出了三句话的要求:投身新生活,唤起新体验,塑造新样貌!新生活,首先去掉以往的包裹,还原演员最本真的自己,寻找与角色心灵相通的生活感悟。新体验,就是把本真的天性完全解放,不断发掘自身的各种潜质,达到喜怒哀乐自由的创造境界。新样貌,就是运用塑造角色的新手段,释放出更加鲜活的角色魅力,使忘我的自己与舞台形象同体。
留住魂灵 贵在有格
与以往执导其他作品一样,王延松不喜欢墨守成规,建组之前,他首先让自己的经验值“清零”——把程式化的东西全部抛掉,过滤掉。“我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加以程式化解读,越剧现代戏与其他戏曲现代戏一样,由于所反映当下时代生活的需要,一戏一格,贵在有格已然是必须。这部戏需要表演更生活化,音乐叙事更强调戏剧性和故事性,人物的情感刻画更具有现代意味。”王延松说。
基于此,王延松对该剧舞台二度创作的总体要求是:现实生活题材烟火气铺底,小场景扣细节,以小见大,以平常见非常,从形而下向形而上发力,整合出具有江南都市情调的现代越剧形态。
“戏曲现代戏最根本的一个创作任务就是塑造人物,越剧腔调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要有流派做支撑,每一个演员,在剧中都保留了原有流派的腔调。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让演员把长在所谓流派上的那套已经约定俗成的东西给卸掉,而保留了腔调里的温度、血肉、灵魂,对白上也是越剧腔调的对白,尽量口语化,这也是一戏一格的结果。”王延松提出排演流派鲜明的越剧现代戏的要求,“唱腔设计要力求用流派支撑越剧表演的人物形象塑造,要避免泛泛的越歌形态。鲜明有力的流派设计,这正是越剧现代戏《钱塘里》的越剧属性所在,是决定其他舞台叙事手段能否成功的基本保障。”
在王延松看来,越剧现代戏的一戏一格关键在于三点:一是整体音乐风格要符合对《钱塘里》特定生活进程的铺排;二是越剧现代戏的音乐是时代生活的精神观照,音乐形象的现代风格必须要建立在戏剧魂灵的开掘上,而不是一般生活表象的描绘;三是《钱塘里》具有杭州代称的意味,因此,这部越剧现代戏要尽量反映出杭州都市生活的基本面。
创作是一次审美价值的发现
根据“钱塘里”的成人童话这个总体构想,王延松推演出这个戏音乐主题(主旋律)的方向:在孤寂与慰藉的生命律动中,寻找人间至善的美好图景。这正是剧中主人公各自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由此确定了《钱塘里》的主题音乐及其和声、织体、曲式,要深深触动现代人内心隐秘的角落,更有童话般心灵慰藉奇幻色彩的层层铺排。
在王延松看来,创作是一次审美价值的发现,“作为一个导演,不管过去有没有成就,关键在于这一次你找见没有。怎么确定这个戏的方向,方法步骤是不是合适?对于我们来说,经验和技术都不缺乏,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总归是心里不慌了,但是创作的创意在于审美,是一次发现。如果执导一部新作品,没有新发现,很可能就陷入套路了。”
九转功成,此次“升级版”呈现的《钱塘里》受到了戏剧界多位专家、首都各界观众和广大戏剧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观众纷纷留言:“《钱塘里》在守正中寻求创新,以全女子阵容的独特魅力表现出戏曲艺术的青春感和时代感,是一部具有现代质感、多元表达的现实题材佳作。”“除了‘正能量’‘城市形象’‘善良与爱’之外,更让人体会到‘信义’这个叙事主题在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充分展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靖波表示,《钱塘里》抛弃了不接地气的宏大叙事,把时代主题安放在小人物的烦恼和得失之间,所以显得清新、透亮。剧本的故事和主题贴近了越剧的传统,即通过日常生活伦理彰显时代精神。演员好,全女班出演,在导演的二度创作中个个出彩,既演人物,又演行当,在现代戏中把流派风格表现得恰到好处。
中国舞美学会会长曹林称赞:“越剧《钱塘里》是一部难得的现实题材好戏,有思想深度,编导演音美俱佳。”
评论家汪守德评价,这是一部高质量、高格调的戏,非常出人意料。搞现实题材难度很大,但这部作品以简洁洗练、充满张力的艺术手法,精彩演绎了这样一部现代戏,有一种直击人的灵魂、直面社会现实的强大力量,生动地表现了钱塘人敢承担、能包容的精神与胸怀,尤其是人物的性格挖掘和展现,极有层次而合理,转折递进如行云流水,反映出了真实的人心和理想的人性,钱塘元素运用得充分而贴切,极简抽象的舞美设计新颖别致,使整部戏既揪心泪目又赏心悦目,既令人信服、感人至深又富有启示。
戏剧艺术必须与时俱进
2月2日,在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原创现实题材越剧《钱塘里》研讨会”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俞峰对越剧《钱塘里》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好的文艺作品能够引领社会发展,戏剧艺术必须与时俱进,通过独有的艺术形式和独特魅力表现当代生活,展现时代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钱塘里》以人民为中心,讲述身边人身边事,表现人性真善美,并创新性地加入了音乐剧元素,是戏曲作品体现时代性,与其他艺术门类互融互通、交叉融合的优秀范例。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当下、关注现实,思考传统戏曲艺术如何更好与时代接轨、与人民同向同行。
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许多中肯意见与建议,希望剧目在现有基础上加以精雕细琢,不断改进提升,以更佳的综合呈现奉献给广大观众。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陈涌泉对这部剧的未来表达了更深的期许,“好戏是改出来的,希望《钱塘里》主创团队积极吸纳专家们的可行性意见,以十年磨一戏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将该剧打造成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
(文内配图均为越剧《钱塘里》剧照 张学军 摄)
2023年2月9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越剧〈钱塘里〉:成人童话之光照入现实》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