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新中国第一批气象预报员,曾为开国大典做过天气预报。她先后有十四项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其中“长江流域暴雨及预报”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暴雨预报》获国家气象局1992年科技进步(推广)二等奖,“台风、暴雨预报警报研究”获199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她就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章淹。1942年,高中毕业的她,怀抱当中国“居里夫人”的理想前往西南联大求学。
章淹:“(在西南联大)报的是物理系考取的也是物理系。但是念了一年多两年以后就是飞机老来轰炸,日本飞机一轰炸,我们就得跑警报,跑警报就没法上课,觉得挺烦的不能上课。
但是后来就看着,假如自己去看,今天要是天气好,要是没有云了可能飞机就会来。天气要不好,在云南那个山地,日本飞机它不敢来,它过山出事会摔飞机。
所以就觉得,这个物理还不如学气象,学气象我可以自己一直预报天气,可以准备,对抗日战争好像还有点用处,后来就转了气象系。”
在当时的西南联大,气象专业是“小众”学科,总共才5个学生。章淹是气象系的第一位女生,但是她很快感受到“陋室育真才,上下而求索”的求知氛围。
当时普通气象是李宪之传授,动力气象是赵九章教授,天气预报是刘好治授课,气象观测是谢光道授业。教材大多取自美国和德国的课本,很多课程用的都是英文教材。
章淹:“因为联大的那些教授,他们一般是四年可以有年休假。休假的时候他们就申请到国外去,他们去国外也去教点书挣点钱,另外在国外看到这些最新技术书籍就带回来。
有的教授,虽然他不是气象系的,他知道那个书好,他会带一本书回来。带了回来以后,我们比如说半截就换了教材,就会有更好的教材来了。前面用的是这个,后面给用那个教材。老师就这样教了。
就是抗日战争的时候,非常希望把我们,把自己的学生培养好,培养得能够打日本。”
1949年的一天,24岁的章淹接到开国大典天气预报的任务。当时华北观象台条件十分简陋,每天只有一张欧亚地区的地面天气图,站点很不齐全。章淹他们只能靠增加观测来做预报,本来是八小时观测一次,就改成每小时观测。
直到9月30日,在确保万无一失后,章淹作为值班预报员,在第二天的预报天气图上郑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章淹 章淹:“李小泉,他不是退休了以后还在资料室里返聘,他就搞起资料室的工作。他查出来,说那天的预报是我做的,我写的是晴转阴云相间。是比较难报的,正好是一个转折性天气,晴转阴云相间,偏东风,东风弱,下面我签的名。我们报这种天气,就不是这种节日,只要你一报天气,你都要签名。”
章淹后来出色完成了近十次国庆阅兵的气象保障服务,并且为新中国水文气象交叉学科的开拓建设,为我国暴雨预报、中尺度气象、梅雨预报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