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5日,正值中国农历正月十五,在这天心月圆之时,佛光山开山宗长兼国际佛光会创办人星云大师以97岁世寿得享正果,安详示寂。祗树凋落,一时草木含悲,天地同哭。笔者第一时间向佛光山四众弟子表示深切的同情,也为佛教界失去这么一位大学者、大行者感到悲伤。

笔者与星云大师交往的缘分颇深:

2011年,大师抱病以特有的一笔字书法为家乡尚义重光的护国崇德寺及三学讲修院题写匾额,僧信二众深切体会到大师慈悲喜舍、平易近人的精神,备受鼓舞。大师的题字现仍镌刻在寺庙大牌楼之上,熠熠生辉。2012年又为北京适园精舍题词,让来访的中外友人随喜赞叹。

△星云大师为护国崇德寺题写寺名

△星云大师为护国崇德寺三学讲修院题名

这幅题字是大师在几乎失明的状态下,摸索着写的“一笔字”,其价值已不能简单从书法角度衡量!

2013年,韩国东国大学授予笔者名誉政治学博士,而此前获此殊荣的三位中国人中就有星云大师;2014年3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之后,我与星云大师也有过深入的交流,就两岸佛教交流和佛教教育等问题交换了看法,甚至大师还很谦虚地征询我对西来大学未来的规划。

2015年10月30日,我应大师邀请出席其新书《贫僧有话要说》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新书发布会,后又为《人间佛教》撰写该书评论文章《真善护社会,良策献国家》,被广为流传。

△2015年10月30日下午韩方明出席星云大师新书发布会前与大师会见。

记得大师有次曾和我当面说过,他这一生,奉行“以退为进,以众为我,以无为有,以空为乐”的人生观,愿把美好的因缘留给人间,把佛法的情谊留给信者,把信心的种子留给自己,把无上的荣耀留给佛教大众。大师一生奉行慈悲喜舍,为佛教改革创新,数十年如一日,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

“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社会,功德归于信徒”。大师开创佛教佛光山一脉为丛林教育基地,以毕生之力力培养弘法人才,鼓励僧信众学习外语,且漂洋过海,以西来寺置根于美利坚大地,竟撒豆成兵,率徒众在欧美澳纽非洲建成数百所道场,弘传佛法,信众以百万计。

大师是中华佛学界人人敬仰的大师,其正信、正知、正见,注重佛教教义的现代化阐释和对人的身心、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教化,是两岸四地乃至世界佛教界共同的榜样,佛教需要这样的大师,世界需要这样的大师。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大师引领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5所大学,9所美术馆、26所图书馆、12所书局、50余所中华学校、16所佛教丛林学院;又相继创办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设立云水医院、佛光诊所;协助高雄县政府开办老人公寓,并与福慧基金会于大陆设立佛光中小学和佛光医院数十所,育幼养老,扶弱济贫,对中国佛教的现代转型和佛教的当代复兴做出了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

作为诞生、出家于大陆却成长在台湾的星云大师,大师一以贯之的心愿就是两岸和平,生前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交流。他曾反复、真诚说过:“我的最大心愿就是看到两岸统一。希望中华民族的兄弟姐妹,不分你我,不要对立,互相赞赏,相互包容,同中存异。只要同属于一个国家,就应该在团结之下,把所有的力量贡献出来。”早在1989年,星云大师就率领500余人的台湾佛教队伍访问大陆,促进两岸交流;2002年,他又迎请西安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到台湾供奉,成就了两岸交流的一大盛事。他奔走海峡两岸、为推动两岸宗教文化交流与合作不遗余力,更对两岸关系发展念兹在兹。

“人生应该任性逍遥,随缘自在,能够与道相应、与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大师从佛教真义之中悟到的人生智慧,贯穿其传法弘教的一生,也是留给我们的处世良方。

天心月圆之日,大师已远行!我们应谨记大师曾经的开示:法幢不容倾倒,慧灯不可熄灭,期愿大家未来都能在人间佛教的大道上继续精进,大家相互勉励,共同为教珍重!

△本文作者: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
作者:韩方明
编辑:黄喆
审核:周佳佳
图片图片
举报/反馈

人民政协网

521万获赞 96.7万粉丝
读懂,最中国的民主。
人民政协网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