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2022年,腾讯公司宣布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成立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独立运营、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重在“选人不选项目”,支持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基础研究,期待他们提出重要科学问题、开拓学科前沿、推动原创突破。
1月13日
首期获资助名单正式揭晓
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
两大领域的58位杰出科学家
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
小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东台籍科学家时松海入选该项目
一起来看看吧!
时松海,神经生物学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院长。
研究概要:大脑尤其是新皮层是高等动物高级认知功能的结构基础。时松海将建立高等实验动物模型,运用多层次、跨物种系统深入研究正常和病理情况下哺乳动物大脑的发育组装和功能运行机制,启发新型脑疾病诊疗技术和类脑系统的研发。
简介
时松海,1974年出生于东台五烈镇(原广山镇)广山村。
1991年时堰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96年毕业后前往美国从事博士学位课题研究,2000年12月取得博士学位,后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课题研究。
2001年,时松海的论文《AMPA受体动力学与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荣获美国《科学》杂志和阿默舍姆生物科学公司联合设立的“全球青年科学家奖”,这是自1995年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点击查看详情)。
2019年全职加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院长。
时松海教授长期从事哺乳动物大脑发育和功能研究,其研究团队运用神经生物学(如电生理和成像)、遗传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等方法研究大脑的有序组装和有效运行机制,主要集中于活体神经干细胞的调控、神经细胞的产生分化、神经环路的精准组装和运行以及动物行为的神经基础;同时致力于与神经发育相关的重大疾病如小脑症和自闭症的致病机制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曾获美国科学杂志全球青年生命科学家大奖、美国Blavatnik青年科学家奖、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学者奖、北京市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等荣誉。
时松海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本村小学和本村初级中学,后来在临近的时堰中学读高中,继而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朝着实现他成为科学家的少年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系学习的5年里,他不仅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还学了被引入作为实验科学的生命科学,接受了生物科学实验的系统训练,拓展了在生物科学领域“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证明假设”的研究能力。
时松海回忆自己的少年生活时,感慨万千,他说,我确实很幸运,其实我当年的学习成绩并不很突出,只是感到老师教的我基本都能记住,考试不感到太紧张,小时候我有时也贪玩,星期日常和伙伴们一起捉迷藏。不过,我父母一直对我很宽容,即使有时闯祸了顶多挨父亲训几句,从没挨过巴掌。在一旁的时松海母亲笑着接过话茬说:“其实松海小时候没有别的孩子调皮,再说他爸爸当时在村里当干部,一天忙到夜,我呢,要下地干活,要忙家务,对孩子管不过来,有点放纵。”时松海接着说,也许正是这种放纵,使我从小心理上不受任何压抑,我所以说幸运,也包含这一层意思,我不仅在家里,在学校也是这样。说真的,我所以能有今天,与我所在学校长期拥有的轻松而热气腾腾的生活分不开。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几乎每一个老师都认为我不调皮,待我非常好,也许他们看出我有某种长处,一般都很注重鼓励我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所以,早在读初中时我当科学家的梦想就这样朦胧出现了。后来这种梦想又在时堰中学读高中时变得更清晰了。(节录自《当代东台人》)
监制丨小东 编审丨小鹿
主编丨小飞 编辑丨成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