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2月5日电(记者杨文、邵琨)2月2日,农历正月十二,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鼓乐齐鸣、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表演家欢聚小镇,说唱献艺,展现国家级非遗项目胡集书会的活力。
2月2日,在山东惠民县胡集镇,胡集书会吸引了众多曲艺表演者和观众。新华社记者 杨文 摄
胡集书会是兴起、扎根于当地的曲艺集市盛会。据考究,胡集书会始于宋元、兴于明清,沿袭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小镇会迎来各地的艺人,他们就地摆好擂台,互相竞技。此前受疫情影响,胡集书会一改往年街头说唱的传统,采用“云端”说唱。今年,这一曲艺盛会恢复线下展演,山东快书、评书、相声轮番上阵,河洛大鼓、渤海大鼓、京韵大鼓等地方曲种纷纷亮相。
60多岁的曲艺爱好者胡同利带着马扎,早早占了一个位置。“过了大年初一我们就在盼,胡集书会终于重新开张了!”胡同利笑着说。
线下,100多名艺人在各自搭好的舞台上倾情演出,人群中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有的村民带着马扎坐在最前排观看,有的兴奋地拍摄着视频和照片,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坐着轮椅来凑热闹。线上,乡镇街道的大屏幕上转播着录制的曲艺视频,同样吸引不少人们驻足欣赏。
惠民县处于黄河流域,形成了特有的黄河文化,每年胡集书会都有不少体现地域文化的节目。来自河北的艺人姜子龙告诉记者,作为京东大鼓的代表性传承人,每到正月十二,就会和其他曲艺爱好者来胡集镇登台切磋。
惠民县充分挖掘胡集书会与黄河流域文化,800余年“老汤”熬成的“文化大餐”正积极融入百姓生活。据了解,本届胡集书会参演艺人共计300余人,2日当天就吸引了10万人观看,线上优秀曲艺作品网络展播活动将持续到2月5日。
“一方面,老百姓喜欢现场的文艺活动,另一方面胡集书会能对曲艺起到保护和传承的作用。”惠民县委书记王玮说,本届书会还开展泥塑、面人、木版年画、剪纸等非遗文化展销会,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美琴表示,胡集书会实现了文旅结合的发展模式,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刺激了当地经济消费,展现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