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润江南
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南段,因全部在长江以南而得名。它北起江苏省镇江市,经常州、无锡、苏州绕太湖,南至浙江省杭州市,贯穿了长江、太湖和钱塘江三大河湖水系,形成了庞大的水系网络。
江南运河的位置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因长江、钱塘江之间地势低平,河湖密集,已出现沟通河湖的运河。当时,大运河从南到北,水位落差很大。为此,先民们在开凿运河的同时往往修筑堰埭,来保障河道水流和舟船通行。秦代开凿陵水道时修筑马塘堰,汉武帝时开通苏州至嘉兴之间的运渠时设置杉青堰。唐及五代还在江南河上建有斗门,即单闸,也就是在陡坡急流处开挖泄流的明渠,衬砌成水槽,设置闸门,用以控制水流和航行。
江南运河起点谏壁船闸(上为长江)
正是这些堰埭斗门,丰富了江南运河的水源,解决了江南运河因地势而造成水位落差等问题,保证了河道的水流和舟船的通行。
此外,我国历史上还曾提出建设将运河与钱塘江连接起来的江河沟通工程。此工程在五代两宋效益显著,元、明渐衰,清至民国时期,江河船舶已不能直接通航。新中国成立后,江河沟通工程为党和人民政府所重视,20世纪50年代进行勘查规划,70年代完成设计,80年代完工。京杭运河与钱塘江沟通以后,扩展水运直达距离400公里,形成以杭州为中心的水运网,京杭运河、长江、钱塘江、浙东运河、曹娥江、甬江几大水系连通起来,实现了江、河、海运的衔接,便于货物转运,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促进了浙江省和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江南运河出三堡船闸与钱塘江交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源源不断的鲜活水源不仅给江南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给一代代的江南人营造了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一诗中说道: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江南运河地区江河湖海相通,各色水产时鲜也是品类多样,稻香鱼肥。绫罗丝织亦是江南运河地区一大特色。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唐代丝绸之路兴盛,江南地区的丝织品源源不断走向世界各地。江南运河之上传出了“吴姬舟上织白苎”的佳话。
1986年江苏省苏州市江南运河中拥挤的货船
刘世昭 摄
无论是在中国大运河史上,还是在江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江南运河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千百年来,江南运河不仅承担着南粮北运、北货南输的重任,还直接便利了中国南北的水上交通,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江南运河仍然是中国大运河中通航条件最好、航运最为繁忙的黄金水道,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播丨李莉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杨晶
文案、责编丨李莉
美术设计丨赵墨
音频丨张玉峰
校对丨孟京
参考文献丨《大运河印记》《浙江省水利志》等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影视制播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