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雪松
“新年很多人最大愿望的确是买房,但由于收入跟房价差距较大,所以,当下房子对许多人来说是奢侈品。”2月2日,上海一位市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2023年已过去一个月,从房地产市场来看,依然持续低迷。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行业下行,2023年行业规模的乐观预期是止跌。
1月份楼市平淡开场
克而瑞数据显示,1月份,TOP100房企仅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542.9亿元,单月业绩规模同比降低32.5%,环比降低48.6%。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仅3967.6亿元,业绩规模同比下降32.2%,环比下降47.7%。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内,市场的供求和成交不会出现明显转暖的迹象,整体销售将保持低位运行。
2022年,房地产行业规模高位回落,而去年以来的市场颓势也延续至2023年。
CRIC监测的重点30城成交同环比降四成,1月份楼市平淡开场。与此同时,百强房企销售业绩仍然不容乐观,TOP100房企1月份仅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542.9亿元,单月业绩规模同比降低32.5%,环比降低48.6%,较2022年2月份春节月的降幅也达到11.8%。
土地财政压力明显加大
2023年开年,销售百强房企拿地进入“静默期”,首月有土地入账的百强房企仅有3家,这在过去是很少见的情况。丁祖昱认为,在楼市尚未复苏的背景下,销售端仍未改善,房企拿地态度也将延续保守,2023年还将是土地市场“小年”。
丁祖昱表示,1月份由于春节放假,叠加疫情因素,房地产市场表现平淡很正常,而土地市场百强房企几乎没有什么土地进账,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供应不足也是主要原因。
CRIC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土地市场供应44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供地节奏明显变缓。受此影响,1月份全国土地市场成交规模降至历史低位,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总成交建筑面积为36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超过五成,较2022年春节当月下跌15%,环比跌幅接近九成,1月份全国土地成交总价仅为730亿元,2016年以来首度跌破千亿元。
热度方面,由于重点城市仅宁波进行了集中土拍,作为成交主力,市场热度明显上涨,整体溢价率小幅回升至4%,综合已完成第四轮集中土拍的城市来看,除了宁波、北京外,其余城市第四批次成交地块的溢价率均在10%以下,整体市场热度依旧处于低位。
近期,多地传出退出集中供地消息。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场研究负责人张凯分析认为,2023年土地财政压力加剧,集中供地将淡出历史舞台。
市场情绪有望稳步回升
张凯认为,从需求端来看,居民收入预期不太乐观、房价上涨预期转弱仍然阻碍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刺激政策仍需加码。从土地端来看,土地财政暂无替代方案,预计2023年土地成交规模进一步小幅回落。
在张凯看来,房地产市场结构分化将更加明显,核心城市需求端“四限”政策仍有大量放松空间,经济发展水平高、公共基础设施完备,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强。三四线城市政策放开空间有限、人口流出、库存高企,应谨慎进入。安全应成为2023年房企选择城市的重要标准。
丁祖昱分析指出,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经过5年的高位运行之后,在2022年下调筑底,行业下行并迎来负增长时代已成为共识,2023年行业规模的乐观预期是止跌。预计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明显扭转、销售回暖之前,房企的投资都将延续非常谨慎的态度。
不过,诸葛找房研究中心负责人王小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市场情绪在好转,估计近两个月会传导至成交端、资金端。
根据诸葛找房重点50城市场情绪指数研究报告,1月份,重点50城情绪指数连续两月上升,创下2022年以来最大涨幅,进入观望区间高位水平。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各行各业重新散发活力,居民消费信心提振,市场逐步回归常态化轨道,购房者信心也在回升。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举报/反馈

中国经济时报

26.9万获赞 18.8万粉丝
国研中心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经济类日报
中国经济时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