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才与大才
能够将自己才能发挥到极致的是小才。这种人很多,自己有能力,写的好文章,干活是好手。这种人如果独当一小面可能还能应付,但是如果让他们独当一大面,可能就显得捉襟见肘;如果让他带领几个人,可能带不了;如果让他带十个以上的人,可能就乱套了。这种人管好自己没问题,但是没有带兵能力,只能称之为小才,是一颗螺丝钉,但不是顶梁柱,不能堪当大用。
能够带领团队、把团队带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是将才。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能够成为将才实在太难了。
能够带领众将士勠力同心,战必胜、攻必克的是帅才。将才不常有,帅才就是凤毛麟角的稀有物种了。例如春秋时期的孙子、战国时期的白起、汉朝的韩信、唐朝的李世民、李靖等,都是帅才的典型代表。
能够统筹文武群臣,垂拱治天下的是帝才。最典型的就是刘邦,什么都是最突出,但是会用人。刘邦文有萧何、武有韩信等、谋有张良等,是帝才的典型代表。
在汉朝,还有一位皇帝,继承了他的先祖刘邦的用人之道,他就是汉宣帝。
在讲汉宣帝的用人之道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汉宣帝铲除霍氏一党,为什么赢的这么轻松?第二个问题是汉宣帝最重用的是魏相吗?是最支持他的救命恩人丙吉吗?
我们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汉宣帝最重用的不是魏相,也不是丙吉,是张安世。
啊?张安世不是霍光一伙的吗?汉宣帝怎么会重用他呢?
我们来讲一下老实人、老油条张安世的故事。
大汉第一酷吏
张安世的父亲张汤比张安世要出名的多。他是汉朝第一酷吏,与唐朝的来俊臣堪称几千年来酷吏中最杰出的代表。
张汤的父亲是个县丞,张汤也算是小官二代了。他很有两把刷子,小时候在家里看家,不巧家里的老鼠偷了肉。张汤的父亲大发脾气,鞭打张汤。这老鼠也不知好歹,偷谁的肉也不能偷第一酷吏的肉啊。张汤掘开鼠洞找到了偷肉的老鼠和吃剩的肉,陈述老鼠的罪状,拷打审问,文书记录罪状,并提取盗鼠和余肉作为罪证,完成了严谨的审判程序,案卷齐备,在厅堂下面肢解了盗鼠。他父亲见到张汤写的审判文书很老道,非常惊奇,当法官很有天赋,就让他学习刑狱文书。
当然,以张汤的老爹县丞的身份,张汤当律师是不可能了,最起码当个法院院长干干。但是张汤的能力太突出,当法院院长是屈才了。后来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看中了张汤,调他担任丞相府的属吏,并把他推荐给汉武帝,担任了御史。
张汤注重严刑酷法,汉武帝让他办案,很严酷,使劲查就是了,只要皇帝喜欢,哪管他洪水滔天。汉武帝用的就是他这条敢咬人的好狗,通过张汤来打击大臣。
只要汉武帝想整的人,他都不遗余力变本加厉的去做,结果连老百姓都人心惶惶的。张汤的打击面太大了,得罪了很多人,上到公卿下到平民,都怨恨张汤。但是张汤有皇帝支持,怕谁!张汤有一次得病,皇帝亲自去探问病情,他的显贵达到了这种程度。
物极必反,张汤整人越多、积怨越深,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张汤担任御史大夫七年,垮台了。
河东人李文曾经跟张汤有嫌隙,后来担任了御史中丞,多次从宫廷文书找张汤的问题,打算把张汤干掉。
张汤有个喜爱的属吏叫鲁谒居,想为主子分忧,就指使人告发李文的坏事。结果这个案子交给了张汤处理,机会来了,张汤往死里整李文,判处死罪杀死了李文。后来鲁谒居病了,张汤亲自探望并给他按摩腿脚。
张汤作为汉武帝的爪牙,见谁咬谁。前面我们讲了,赵王刘彭祖是个烂人,是揭发的行家。对于烂人刘彭祖,张汤也要整一整,要比一比谁是揭发的行家。
赵国人擅长冶炼铸造业,汉武帝打仗缺钱,就想设置铁官搂钱。赵王刘彭祖也想搂钱到自己腰包,就跟政府多次叮当这事。张汤想,赵王跟政府对着干,我就咬你,就经常敲打赵王。
赵王怀恨在心,要让张汤看看谁才是揭发的行家,不断的搜集张汤的阴私破事。鲁谒居曾经检举赵王,赵王也恨他,于是上书告发:“张汤是大臣,小吏鲁谒居有病,张汤竟至于给他按摩腿脚,怀疑他和鲁谒居一起干了大坏事。”不巧鲁谒居病死了,问题牵连到他的弟弟,他的弟弟被关押在导官署。
张汤也到导官署审理别的囚犯,看见了鲁谒居的弟弟,想暗地里帮他的忙。但是张汤想避嫌,假装不理睬他。
鲁谒居的弟弟是个俗人,哪能看出张汤的主意。他心想:张汤啊张汤,我哥为你出了很多力,帮了很多忙,我落魄了你竟然不理不睬,于是就怨恨张汤。朋友的恨往往是最猛烈的,他派人上书告发张汤和鲁谒居密谋,共同告发李文。这个案子交给了减宣处理。张汤的仇人太多了,正巧减宣也曾经和张汤有隔阂。他把这案子追查得水落石出,但是没有上奏。
恰逢有人偷挖汉文帝陵墓埋的殉葬钱,出了这事属于大臣没管好。丞相青翟和御史张汤都是三公,理应跟皇帝谢罪。丞相青翟跟张汤约定上朝一起谢罪,有锅一起背,法不责众,也就没事了。到了汉武帝面前,张汤忽然想到只有丞相按四季巡视陵园,应当谢罪,与我没有干系,就没有谢罪。本来说好丞相和御史一同背锅,结果御史张汤摆了丞相青翟一刀,青翟成了背锅侠。
既然丞相青翟背锅,那汉武帝就派御史张汤查办这件事。吃了张汤的亏,背锅也就罢了,可是张汤太不地道,要按知情故纵的条款处理丞相青翟。丞相很忧虑。丞相手下有三个长史,本来以前是张汤的上级,张汤上位后多次欺压他们。他们都忌恨张汤。大家一想,张汤这么祸害,直接把张汤干掉得了。
他们逮捕审查张汤的属下田信等人,说:张汤将要奏请汉武帝施行的政策,田信常常先知道,因而囤积物资发了财,之后与张汤分脏,以及其他坏事。并派人造舆论,把很多供词传播开。汉武帝问张汤,张汤死不认罪(当然,认罪自己就完了)。
这时减宣也上奏关于鲁谒居的案子。这成了压死大象的最后一棵稻草。
汉武帝认为张汤心怀奸诈,派八批使者逐一责问张汤。张汤煮熟的鸭子嘴硬,硬挺着(不挺不行啊,别说八批使者责问,就是百批万批,也得挺着),自称没有这回事,拒不交代。于是汉武帝派赵禹责问张汤说:“您怎么不识好歹!有多少人家被您灭门绝族了?现在人家说您的案子都有实据,天子很不愿意让您入狱,想让您自己想办法,何必这样呢?”
张汤一看,没辙了,自己为主子咬了那么多人,最终还是被主子抛弃了。与其全家被牵连死,不如自己死。横竖都是死,不如做个局再死。于是张汤写报告说:“我没有啥功劳,本来出身小吏,都是陛下宠幸让我担任三公,现在没有办法补救罪责。然而策划罪名陷害我的,是三个长史。”把文书交给汉武帝后,便自杀了。
张汤死后,家产价值不超过五百金(三个长史,再让你们赖我跟田信分赃,这下你们栽了吧?),都是所得俸禄和赏赐,没有别的家业。兄弟们和儿子们想要隆重地安葬张汤,张汤的母亲比较彪悍,说:“张汤是天子的大臣,遭受污蔑而死,怎么能隆重地安葬呢!”于是用牛车装载尸体,有内棺而无外椁送葬。汉武帝听到这件事,说:“不是这样的母亲不能生出这样的儿子。”于是追究三个长史的罪责处死了他们。丞相青翟自杀。
张汤以自己的死,成功的将害自己的仇人一网打尽!
内卷第一人
皇上怜惜张汤,又不断提拔他的儿子张安世。
张安世虽然靠父亲担任郎官,但如果认为张安世是官N代,那就错了。张安世博闻强识,以熟悉图书供职尚书。有句话叫做不怕自己不努力,就怕比自己优秀的人更努力。他精心尽职,休假也不曾外出,简直是内卷的典范。汉武帝驾临河东,曾丢失书籍三匣,诏问无人能知,只有张安世记得,并将所失图书的有关内容都写下来。后来重新购买图书,校对无所遗失。汉武帝一看,天才呀,提升他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心腹大臣
后来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政,由于张安世与霍光是十几年的老同事,性格还很忠厚,霍光十分器重他。后来上官桀、桑弘羊被一网打尽,霍光感觉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太扎眼了,也不行,得找几个人共同说了算(当然是表面上说了算)。
这个人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自己嫡系,二是自己说了算,三是性格软、听话。霍光以朝中无旧臣,奏请任张安世为右将军光禄勋,辅助自己。
后来汉昭帝驾崩,张安世与霍光立昌邑王;后来昌邑王行淫乱,霍光又与张安世策划废昌邑王,立汉宣帝刘病已;后来霍光去世,张安世又倒向了汉宣帝。无论换了谁,张安世都是心腹,实在厉害。这种能力,只有一千年后的老油条冯道能与之比肩。
我们知道,霍氏集团的存在严重威胁到皇权,汉宣帝必然会铲除霍氏。张安世作为霍光的死党,汉宣帝会相信他吗?
会!
张贺的阴德
当年巫蛊之祸,卫太子家人宾客几乎都被杀。张安世的哥哥张贺是卫太子的铁杆,张安世为了保全哥哥上书汉武帝,张贺被免死罪处以宫刑,后任掖庭令。
作为一个受过宫刑的人,他还有什么所求呢?
他唯一的愿望就是保住并抚养卫太子唯一的血脉皇曾孙刘病已,将其抚养成人,成为一个才华卓著、堂堂正正的人。他受丙吉托付,将刘病已收养在掖庭,教给他诗书,后来打算把自己孙女嫁给刘病已,张安世不同意,说:“我们这样对刘病已就很好了,还要把孙女嫁给他?不要再提了。”张贺只能作罢,并以自己家财为聘礼为他娶了许平君。张贺向张安世称赞刘病已的才智。张安世很谨慎,张贺再往外说,这不是另立中央吗。他立即制止张贺,认为少主汉昭帝在位,不应称赞曾孙刘病已。
张贺抚养刘病已可谓是呕心沥血、恩情深重。刘贺和刘病已是超越父子般的感情。
张贺只有一个儿子,死的很早,于是就过继弟弟张安世的儿子张彭祖。张彭祖和刘病已是发小、同学,关系很好。
出于哥哥张贺和儿子张彭祖的关系,张安世必然支持迎立汉宣帝刘病已。随着霍光的去世,历史的天平很明显已经转向汉宣帝这一边。另外,虽然张安世对以前刘病已不待见,但是后来的汉宣帝是张安世的主子。张安世是支持正统的,他必然倒向汉宣帝,抛弃霍氏。
感恩拉拢,政治同盟
对于汉宣帝来讲,首先张贺在汉宣帝即位之前不幸去世,汉宣帝心里对张贺有深深的感激,爱屋及乌,这种感激蔓延到了整个张氏家族,包括张安世;另外,霍氏异常强大,朝廷里能够扳倒霍氏的,唯有张安世。汉宣帝没有理由不用张安世。
汉宣帝对张安世说:“掖庭令(张贺)那时候称赞我,将军您阻止他,您做得对啊!”汉宣帝追念张贺的恩德,想追封为恩德侯,设二百家为他守冢。封张贺养子张彭祖为关内侯。张安世坚持推辞封赏,又求减少守冢户数。汉宣帝说:“我自己赏给掖庭令的,不是给将军的。”张安世这才停止,不敢再说什么。
第二年,感恩张贺的恩德,又封张彭祖为阳都侯,赐张贺谥号阳都哀侯。当时张贺有孤孙张霸,才7岁,也拜为散骑中郎将,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汉宣帝和霍光一同出巡时,则如芒在背,很不自在。他和张安世出巡时,则自在的多了。自己人嘛。
汉宣帝和张安世在暗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同盟,或者叫政治默契。
太极夺权大法
大将军霍光去世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弹劾霍氏。汉宣帝想用张安世父子。张安世听说,惧不敢当,抽空求见,摘下帽子叩头说:“老臣妄自听说,事情未定就先说明情况,我来向皇上您说明情况。我的才能实在是不足以继大将军(霍光)之后。希望天子裁定,以保全老臣性命(这家伙看的贼准啊!)。”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张安世不想当大将军?谁信啊?就别装了。汉宣帝笑着说:“您太谦虚了,您要是不可以,还有谁可以!”张安世坚决辞让(让一让,表明态度),汉宣帝当然不能答应,还得用张安世摆平霍氏集团呢。几天后,张安世还是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兼领尚书事。几个月后,罢车骑将军屯兵,改为卫将军,两宫卫尉,城门、北军兵隶属张安世。张安世以退为进、不声不响的打了几个太极,掌握了长安城的防卫。
得兵权者得天下,掌握了长安城的防卫,霍氏再牛,也翻不起风浪来了。等待霍氏的,只有灭亡。
老油子
张大人掌管国家政权,以谨慎周密著称,外内无漏洞。每次与汉宣帝定大政,决定好了就称病移居避嫌,听到诏令,便假装吃惊,派人到丞相府询问咋回事。在张安世超一流的表演下,朝廷大臣都不知道是张安世参与谋划的。如果把张安世放到当今娱乐圈,那绝对是影帝的最佳人选。
哎!正是那句话:“漂亮的女人不能相信,貌似忠良的男人也不能相信”呀。
在张安世的辅助下,汉宣帝又趁机夺了霍氏所有的兵权,并将霍氏一网打尽。收网的时候,发现有条鱼,她姓张。
张安世的孙女张敬是霍氏外亲族家的孙媳妇,按照法律也应当连坐被处死。
张安世一向小心畏忌,已很内忧,瘦弱憔悴已形于色。汉宣帝很奇怪怜惜,这个老头子很快便取代霍光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上了,这是唱的哪一出啊?便问左右,终于明白了:原来张安世是因为自己的孙女。不就是一个孙女嘛!干掉霍氏就是人家张安世出的力,还在乎一个孙女。轮到汉宣帝为好人了,于是赦免了张敬,以安慰张安世的心。张安世更加惶恐了(只有惶恐,汉宣帝才能安心啊!张大人真不容易)。
爱惜羽毛,独善保身
张安世曾经推荐官员任职,其人来谢,张安世很后悔,认为举贤任能,岂有私谢之理?便与这人断绝来往。
有一个郎官感觉自己功劳大但不升职,张安世说:“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供职,哪里能自言长短!”拒绝提升他。可是不久这个郎官走了其他门路,却升迁了。
幕府长史调任他职,辞行时张安世让他说说张安世有啥过失。长史说:“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升进,人们都讽刺你。”意思就是跟着你,不能升官,没劲。
张安世说:“明主在上,贤与不肖分得清楚,臣子们自修而已,怎么会了解士人而进行推荐?”意思就是我不专权,都是皇上说了算。这番说辞,既巧妙拍了皇帝马屁,又将自己开脱得干干净净,不愧是太极高手。
说的也对,不专权不结党,为好了皇上,啥都听皇上的,这种大臣便是皇上所需要的。
为好人
张安世任光禄勋时,有个郎官喝醉了酒在殿上撒尿,主事报告要依法治罪,张安世说:“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墙皮返潮造成的,怎么能拿小过来治罪!”
又有郎官奸淫官婢,婢女的哥哥向张安世告状,张安世说:“这是奴仆污蔑士大夫。”让官署责备奴仆。这样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牺牲奴仆保全郎官,又为了郎官的好人。郎官必然死心塌地跟着张安世。
如此明显的官官相护,却博得官场一片喝彩声。
谦虚得宠
张世安沐浴皇恩,父子尊显。但是高处不胜寒,张安世看到父子尊贵显耀,心怀不安,替儿子张延寿请求外出补官,任为北地太守。一年多后,汉宣帝可怜张安世年老,又召延寿为左曹太仆。
张安世因为父子封侯,在位显赫,便辞去俸禄。汉宣帝便下诏将张氏父子主动归公的百万私人官俸收存国库。
送礼的最高境界
张安世本应享受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但是却显得异常节俭,“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织,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
表面上看,张大人很节俭,还开作坊赚钱。其实,反过来想,想巴结张大人的人多了去了,张大人家的一颗土坷垃都能卖个好价钱。张大人家的手工制品,愁卖吗?
明代史学家王世贞将张安世父子对比:“张汤刻毒而奸邪,张安世谨慎而谦恭。张汤胆大包天,张安世胆小如鼠。张汤好比一株臭草,张安世好比一朵香花!”突然,他笔锋一转:“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张)汤廉而(张)安世贪也!”
荣宠去世
元康四年春,张安世病了,上疏归还侯爵,乞求归故里。汉宣帝说:“将军年老生病,朕甚怜悯。愿将军勉强饮食,服医药,专一精神,以便辅养天年。”张安世又强起办事,到秋季去世,谧号敬侯。
《汉书》说:“汉兴以来,侯者百数,保国持宠,未有若富平者也”。
从张安世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甚至近代很多潜规则,在古代的张安世身上都能够找到影子。张安世,真是貌似忠厚的千古老油条呀。这些潜规则,你见识了吗,学到了吗?
接下来,我们回答第一个问题,汉宣帝为什么能够轻松的扳倒霍氏,是因为张安世相助。
接下来问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张安世和霍光的结局不同呢?
给出答案吧:霍光没有将自己摆对位置,他只是一个臣子。张安世知道自己是臣子,时刻保持做臣子的本分,知道皇帝心中想什么,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张安世真是一个超级能人。
有一个人,他和张安世一样,都有一个酷吏的爹,他和张安世一样都是霍光的铁杆,他的儿子和张安世的儿子一样都是刘病已的好友,他和张安世一样都推举刘病已即位。但是,他却不被后来的汉宣帝重用,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