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1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1月31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总结2022年全省工信工作、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动员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
会议指出,2022年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稳居东部地区第1位,工业运行呈现回稳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全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5%,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1%、13.7%,规上企业全面数字化率居全国第3位。市场主体迎难而进,近一半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0%以上,质量效益持续改善,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规模保持全国第5位。项目招商力度加大,支撑作用增强,中沙古雷乙烯等292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天马AMOLED等116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改造,强化节能监察,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党建工作持续强化,全面完成巡视整改任务,加强队伍建设。
会议指出,五年来全省工信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工业“挑大梁”作用,纵深推进制造强省战略,出台了一批重大政策,谋划了一批重要举措,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办成了一批大事难事,推动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工业总量迈上新台阶、实现提级进位,2018年到2022年工业增加值从1.48万亿元增加到1.96万亿元,年均增长6%,总量从全国第7位提高到第6位。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7万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5位。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16%。产业面貌发生新变化、实现提质增效,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屏”得到改变,“增芯强屏”步伐加快,规模跃升至全国第5位;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营收突破1万亿元,动力电池出货量连续保持世界第一;石油化工产业“两基地一专区”集聚效应进一步扩大,古雷石化基地成为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形成最完整、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链,成为我省规模最先超万亿元的产业。食品、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实现高速增长。企业实力得到新攀升、实现提速赶超,千亿产业集群从16个增加到21个,规上工业企业数突破2万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67家,青拓集团、紫金矿业、宁德时代3家企业超千亿元。已上市工业企业89家。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14家。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4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5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492家,数量分别居全国第3位、第4位、第5位。质量效益取得新进展、实现提档赋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有力推进,动力电池、灯用钨丝等出货量全球第一,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等产品从无到有,己内酰胺、钨材料等产量位居全国前三,不锈钢新材料、绿色建材等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占有一席之地。安踏等21家企业入选“2022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宁德时代工厂、京东方工厂入选世界“灯塔工厂”,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名片。
会议强调,2023年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把保持工业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着力稳住工业经济大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加大力度推进节后复工复产、项目开工建设、规下转规上、政策帮扶,强化工业运行监测调度,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集中力量抓好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促进工业运行稳固向上、整体好转。二是把做大做强做优制造业作为长期坚持的工作重点,着力促进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坚持“一产业、一规划、一政策、一专班”,加快打造万亿级支柱产业,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提升高新技术增加值占比,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把科技创新人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强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突出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研攻关、培育人才队伍、加大成果转化、健全质量标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四是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统筹推进强基础、补短板、锻长板、育集群、建生态,加快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发展,稳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五是把招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项目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坚持从优化招商引资产业结构、延链强链补链、完善工作体系、项目全生命周期、优化服务体系等五个维度,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强化项目投资建设,推动企业技改升级,激发各地敢闯、企业家敢干、干部敢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六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抓好政策引领、典型引路、平台赋能、借智借力,赋能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