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法则:

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非常有可能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伤亡事件。

William Herbert Heinrich 1886.10.6-1962.6.22

20世纪30年代,为旅行者保险公司工作的员工威廉•赫伯特•海因里希发表了关于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的突破性理论,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 LAW,简称“海恩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的核心内容是:

在工作场所,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征兆及事故隐患。

按照海恩法则分析,当一件重大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处理,以此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及时解决再次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海因里希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海因里希在后来对此法则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形成了一套公理:

  1. 事故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包括不安全行为或机械以及人本身造成的伤害。
  2. 大多数事故是由人为的不安全的行为造成的。
  3. 平均来说,一个受伤的人以前有过300次在相同的不安全行为红或暴露在机械威胁中逃脱过伤害。
  4. 严重的伤害是偶然的,但这种事件是可以预防的。
  5. 不安全行为有四个基本导因,这可以作为纠正措施的指南。
  6. 预防事故的四种基本方法(或基本步骤)是:工程修改,说服和呼吁,人员调整和纪律。
  7. 最有价值的方法跟那些控制质量、成本和产量的方法很像。
  8. 管理层应启动事故预防机制。
  9. 工头最接近工人,是通过四步方法对事故预防加以影响的最佳人选。
  10. 事故预防的理由:首先,它是人道主义的;其次,不安全的工作场所效率低下,受伤的总成本是薪酬和医疗待遇的五倍。

“海因里希法则”多被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中。许多企业在对安全事故的认识和态度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只重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甚至会按照总结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却往往忽视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而那些未被发现的征兆与苗头,就成为下一次火灾事故的隐患,长此以往,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呈现出“连锁反应”。

彩蛋: 海因里希法则的应用仍在不断拓展 -信息安全领域也在跨领域引用海因里希法则

代码安全:

某厂员工无意泄漏公司源码至github,被罚20万获刑半年!

提高安全意识,让代码更安全。

『信息安全海因里希法则』:每一起严重的信息安全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核心代码违规上传,和300起数据库访问IP没有做限制,以及1000起root直连数据库。提高安全意识,规范代码安全。

举报/反馈

文江博客

2287获赞 840粉丝
文江的个人博客,平凡的草根站长。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