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习效率的心理效应
(一)期望效应
《庄子·渔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越对学生怀有期望,学生表现越好。
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样的。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它还有一个别称是人际期望效应,它是指,对一个人的期望越大,那么他达成这个期望的可能性就越高。
罗森塔尔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后提出的,具体实验过程是:
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了一所学校,他们从一到六年级各挑选出了3个班级,并对他们展开了一场“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过后,罗森塔尔便将一份“最有潜力的学生”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老师,并告诉他们一定要保守秘密。
实际上,罗森塔尔给出的名单,只是他随机挑选的,并没有进行任何测验。但是,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发生了,在8个月后,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个学校,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检查时,他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们都有着不可思议的进步。
(二)深加工效应
加工水平越深,学习效果越好。
(三)测试效应
与简单重复学习和过度学习相比,学习过程中进行一次或几次测试更能显著促进学习内容的长时保持。
(四)齐加尼克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一批学生分为两组,同时进行20项工作。结果一组顺利的完成了工作,而另一组却未完成。实验表明,虽然两组学生在接受工作的时候,都表现出了同样紧张的状态。但是顺利完成的人,这种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完成者,这种紧张状态依然存在,这便是心理学中著名的齐加尼克效应。
齐加尼克效应是指人们对某项未完成的工作不忍心丢下,而表现出更大热情的现象。那么,齐加尼克效应在教学上的应用有哪些?齐加尼克效应给予人们的启示又是什么呢?
齐加尼克效应在教学上的应用有哪些?
1、适可而止,空白效应
齐加尼克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时候,不要事事包办面面俱到,因为太过周全地安排会让学生养成不爱思考、懒惰的坏习惯。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在教学中,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一些问题。对于一些题目的解答,最好要做到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思考接下来的事。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空白效应,便是教学里的齐加尼克效应。
2、制造悬念、培养学生的兴趣
所谓的“悬念”,是一种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任何一个好的文学作品,都懂得把悬念留到最后,让读者去思考其中的韵味。因为每个人都有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一旦他们对某些事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期待,就急切的想要探究这些欲望。所以,制造悬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种制造悬念的方式,让学生的内心萌生出更多对知识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对学习更有兴趣一些。
3、欲擒故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与其逼着学生学习,不如欲擒故纵的让学生自己学习。比如,教师在遇到某一道题的时候,表现出非常紧张、压迫的感觉,这时,他们会对学生说:“这道题有点难度,一般人还真解决不了,课后学习能力强的人可以思考一下。”听到老师这样说,学生反而来了兴致,连老师都觉得难的题目究竟有多难?学生听到后就想解决这个难题,不等老师发号施令,就投入了解决问题的行列当中。
齐加尼克效应的启示是什么?
1、有压力可以,但不能超过承受范围
一句老话说得好:“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当压力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后,反而会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的绊脚石。所以,当压力来了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释放出去。
2、劳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工作没有错,但是如果不顾一切地投入工作,缺少休闲娱乐的时间,反而会使得工作效率下降,所以,工作也需要劳逸结合。
3、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都要留个悬念
齐加尼克效应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留个悬念,不要事事包办。
(五)镜像神经元效应
镜像神经元是模仿他人动作、产生共情的神经基础。能够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内部模仿而辨认出所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