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上映的影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通过艺术形式再现1995年天津世乒赛中国男乒打赢翻身仗的难忘时刻。天津世乒赛再创辉煌让人难以忘怀,同样难忘的,还有中国乒乓6年的爬坡过程;天津世乒赛足够精彩,同样精彩的,还有国球将士6年间冲击巅峰的过程。
1991年世乒赛,中国男乒遭遇1956年以来的最差战绩。不久,蔡振华受命危难之中,成为中国男乒新一任主教练。当时,蔡振华刚刚步入而立之年,昔日世乒赛猛将能否将中国男乒力挽于狂澜之中?谁也不敢打包票。
当时的中国男乒输光了老本,如果说还有些生机的话,队中只有马文革、王涛等好手处于当打之年,蔡振华手里的牌确实不多。
蔡振华运动员时期以爱拼而著称,1981年、1983年两届世乒赛决赛他依靠猛劲、韧劲和智慧为中国男乒各贡献2分,保持全胜。退役后,蔡振华被外派到意大利队执教,显示不俗的指挥才华。1989年中国男乒兵败多特蒙德世乒赛,此背景下蔡振华被召回国乒,担任男队教练。
1989年世乒赛,中国男乒未获1枚金牌,但1989年国际乒坛顶尖赛场,中国男乒登上了世界冠军宝座。那年男子单打世界杯赛,蔡振华率领他的队员马文革征战,在赛前不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马文革居然力挫群雄夺得冠军。这一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男乒的底蕴,显示了蔡振华不一般的指挥才华。
1991年世乒赛中国男乒跌到团体第七,和运气不佳多少有一定关系。1990年,国际乒联创办了世界杯团体赛,当时中国队和瑞典队又一次在决赛相遇,最终小负对手。可见,当时的中国男乒虽然不是霸主,但在世界乒坛仍然是一支强队。
蔡振华感觉到,爬坡中的中国男乒需要一股士气,他敏锐地提出中国男乒以双打为突破点的决策。这一选择极具战略性。蔡振华把突破点押在男双,与王涛/吕林在1991年世乒赛夺得男双亚军不无关系,和群雄并起的男团、男单相比,男双实现突破的希望更大。一旦男双成功突围,将极大提升中国男乒的自信。
当时的中国传统的直板快攻已经被欧洲弧圈球逼到死角。1989年世乒赛后,笔者看到一篇报道,文中写到中国乒乓球队的几位名宿徐寅生、李富荣、许绍发对中国直板与欧洲弧圈球的对抗展开讨论,他们对这两种流派的多种发球、接发球“纸上谈兵”,几种套路比试都是直板快攻处于劣势。
这说明,纯粹的直板左推右攻打法已经玩不转了,中国乒乓要翻身,中国直板必须创新。于是,徐寅生等名宿提出球拍反面不妨贴一块胶皮,用直板的两面对抗欧洲人的横拍两面,直板横打的创新火花就是在“绝地”中迸发出来的。
事实证明,蔡振华的判断是正确的,白手起家的新一届中国男乒在第一年就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在以男双为突破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单打主力马文革、王涛的综合实力,同时充分发挥中国乒乓界的集体智慧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尝试直拍横打的新思路。
三箭齐发,一年初见成效。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王涛/吕林力压群雄摘取男双冠军,夺得1989年世乒赛惨败以来的最伟大的一次胜利。当年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 ,年仅16岁的刘国梁出人预料地击败大名鼎鼎的瓦尔德内尔,刘国梁正是直拍横打“试验田”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还有,马文革、王涛两名横板高手在男单赛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马文革获得奥运会季军。
中国男乒终于止跌反弹。此后几年,“蔡家军”一年一个台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是在瑞典人家门口举办的一届乒乓盛会,中国男乒奋勇冲进决赛。中瑞决战,中国队与强大的对手力拼四盘1:3失利,虽然净输2盘,但过程十分惊险,中国男乒球员表现出的实力和锐气让瑞典人吃惊不已,主帅蔡振华排兵布阵能力让外界赞赏。中瑞决战,国人看到了中国男乒重新崛起的曙光。
1994年世界杯团体赛和广岛亚运会赛期相撞,国乒派几名主力参加了影响力更大的亚运会,新秀刘国梁以及丁松、林志刚等几名二线选手征战世界杯团体赛。奇迹出现了:“中国二队”居然在决赛中3:1力克瑞典队。
1995年4月,天津,属于中国乒乓的第二个春天终于到来。在津门举行的第43届世乒赛,中国男乒如愿冲进决赛,并在决赛中力克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和卡尔松三名将组成的瑞典队。时隔6年夺回代表男子乒乓球最高荣誉的斯韦思林杯。
天津世乒赛中瑞决战,蔡振华高超的排兵布阵能力再次得到体现。蔡振华没有派对瓦尔德内尔颇有心得的小将刘国梁,此招让外界大吃一惊,他派出马文革、王涛和削球手丁松上场,这是一副“稳”牌。中瑞决战,瓦尔德内尔连胜马王二将,为瑞典队独得2分。但老瓦毕竟孤掌难鸣,马文革、王涛均成功击败佩尔森,丁松轻松削倒卡尔松,马王丁各夺1分,中国男乒如愿3:2挫败瑞典队,有家门口打赢翻身仗。
天津世乒赛,中国乒乓不仅仅是成功夺回斯韦思林杯,中国男乒和女乒联手包揽所有7个项目的冠军,重演1981年世乒赛奇迹。天津世乒赛大捷,在中国乒乓发展史册刻下深深的印记,中国乒乓球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王朝由此开启。 (王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