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主要通过对现实的歪曲认识来维持心理平衡。这个防御机制,它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人们为了适应生活而采取的策略而已。

例如你在单位上班,工作挺好的。忽然不小心操作失误,把硬盘里D盘的内容全部格式化删掉了,造成资料全部丢失。领导知道了这件事,怒气冲冲地问你这是怎么搞的?怎么会犯这么大的过错?!

被责备以后,你内心感到很委屈,也很害怕。你担心会被领导开除,于是你会撒谎,采取否认的态度来面对你的领导。可能会这么说: “今天我打开电脑操作,不小心弹出了一个窗口,似乎是杀毒软件更新的提示。我看了点了一下,没想到电脑就出问题了,然后资料全部丢失。”

这个理由虽然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但是从某种意义来说,它能够减轻你的压力,至少不会让领导觉得完全是你的问题。原来是电脑系统出错了,员工不懂得这里面的原理,误操作导致内容被全部格式化,到时候我请电脑的维修人员看一看,避免下一次还会遇到这种情况。

类似这种防御机制,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都会根据现实的情况做一些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并不是什么太大过错。只要事实本身是存在的,当事者为了让自己的情绪好受一些,适当在说法、内心感受上做点修饰,也是符合人内心面对压力的做法。

然而要注意的是,心理防御机制并不是万能的,不能总是套用。它既有成熟的做法,也有不成熟的过程。要是个体心智化能力有限,对于周围的事物认知存在非黑即白的极端看法,那么就会造成个体的心理不适,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困扰。

比如投射现象。夫妻在一起本来好好的。某一天丈夫因为工作加班没法晚上回来,提前打电话通知对方回不来了,仅仅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就会导致妻子猜忌的心理,内心会觉得他是不是在撒谎,在外面有别的女孩子了?第二天回家以后破口大骂,指责对方的不是。

像这种防御机制,就会存在问题。它与事实不符,并且有了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及诽谤诋毁的行为,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于别人,从而把矛盾激化。哪怕她明白自己是错的,也不愿意改正自己的缺陷。

当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长期形成,就会造成个体的心理出现偏差,甚至出现异常结果,严重者会有人格障碍等较为复杂的症状。

因此面对心理防御机制,我们还是得保持合理客观的态度去面对它,不能过于担忧,但也不能轻视,出现了得认真面对。

为什么人会有很强的心理防御机制?很大程度上与创伤有很大关系。创伤是导致心理防御机制形成的“催化剂”。

人的心理是这样的,一旦受到伤害,就会产生焦虑、恐惧、担忧等各种感受,出于个体的保护,势必会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平衡。就像一个人被别人袭击,它会拿武器来防身一样,心理防御机制就相当于我们内心的“武器”在保护我们。

为了让自己不再难受,人会用各种方式来进行调整,否定、合理化、置换、压抑等行为,来换取内心的平衡。这么做不一定合理,不过对于当事者来说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们会把防御机制当成自己的救命稻草。

别人批评指责我,一定是别人的错,我没有问题;要是别人伤害了我,我得报复回去,内心才能感到平衡,只要我没有受到伤害就好了。越是创伤严重,人的防御机制就会愈加强烈,会有各种不信任、缺乏安全感的感受。

长期下来,他们就会把这种防御机制内化成自己适应社会的模式,把这种行为贯彻到个体的社会关系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很难获得亲密关系的缘故。因为许多防御机制的运用是不成熟的,缺乏合理的过程,很容易伤害到别人,除非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问题,并付诸努力去面对它,否则一辈子会深陷心理防御机制的痛苦之中。

举报/反馈

乐达源心理

1.6万获赞 4447粉丝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
情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