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发财》《好运来》各大超市季节限定的音乐循环播放、张灯结彩的商场里也摆上了喜庆的年货、还有一家老小辛苦张罗的那桌丰盛年夜饭的香味儿......这些都是记忆深处,对“过年”最熟悉也最深刻的味道。但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抱怨“么得年味”。那么,“年味”去哪儿了呢?
今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各式各样的春节活动也办起来了。新春来临之际,就让我们走进南京的街头巷尾,寻找南京人记忆中的“年味”。
除了花灯,春联也是必不可少的。近日,2023年第八季“城门挂春联,南京开门红”活动在南京中华门隆重举行。
活动现场,长十五米、宽两米的大红春联显露真容,震撼亮相,流光溢彩。这副巨幅中华门春联,传递出了浓浓的新春味道,反映了南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灿说:“我们有在家门贴春联,这样一个美好的习俗。现在,将春联贴在城门上。从家门到城门,不仅仅是营造春节氛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连续举办八年的“城门挂春联,南京开门红”活动,从诞生之际便饱含着创新的因子。此项活动创造性地将650多岁的物质文化遗产明城墙,和传承千年的书法、楹联、春节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个形式新颖的新民俗、新年俗。八年来,“城门挂春联,南京开门红”不断升级创新,每逢新春,到城墙下打卡赏联,如同观赏秦淮灯会一样,已深深刻入南京人的新年记忆。
要说什么年味最浓,那就不得不提热闹非凡的年货大集了。前不久,南京高淳老街年货文化旅游节暨2023高淳区冬季消费节开幕。市民可以到年货大集,把浓浓的年味带回家。
米糕、豆干、咸货、米酒这些特色美食带来浓郁的年味。逛、吃、购成了年货节的主题。
市民说:“好久没有这种氛围感了,真的是需要这种人跟人的自然接触,这样年味更足一点。”
南京市高淳老街管理服务中心旅游策划科科长说:“我们在此期间也会有1天4次的财神巡游,以及2次民俗表演。游客可以在冬游高淳逛老街的同时,感受我们地道的民俗文化。”
“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走出南京”,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也确实点出来南京人对鸭子的情有独钟。
作为一个地道的南京人,怎么不斩只鸭子。盐水鸭、烤鸭、南京板鸭、酱鸭、鸭四件、鸭血粉丝汤....在南京年夜饭吃只鸭子简直不要太正常。
在南湖这边,有这么一家鸭子店,橱窗上贴着剪裁过的报纸,上面写着“周杰伦老妈回台湾前买了4只陈家鸭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陈家鸭子店店主:“周杰伦吃过好几次我们家的鸭子,他来南京演出,工作人员都会给他带我们家的鸭子,而且昆凌也吃过。”
对于南京人来说,有一种美食一开始出摊,就意味着春节不远了,那就是老太叠元宵。
一人一摊一竹筐,再支几块古朴的招牌,老太叠元宵就这样出摊了。不大的元宵摊子承载了无数南京人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前来购买的市民纷纷表示,春节吃老太叠元宵已经是南京人的习惯和仪式感。
市民吕女士说:“每次她一出摊就知道快要过年了,吃这个元宵就感觉非常有年味,他们家是传统手艺,可以说就是小时候的味道。小时候,家里人就买他们家的元宵给我吃。”
桂花、黑芝麻、白糖、瓜子仁、松子、红绿丝……六位一体的馅料对选择困难的朋友非常友好。
为保证大家都能买到可口的元宵,王阿姨总是提前准备材料。
老太叠元宵摊主王顺英说:“从八月桂花飘香的时候,就开始采摘、腌制。然后,到十月份就准备芝麻,这些芝麻都是在农村大灶上炒的,特别香。”
作为南京人一年一度的春节限定美食,从1952年开始,老太叠元宵就走进了南京人的生活。如今老太叠元宵已经在南京卖了70多年,它也逐渐变成南京人的春节习惯。
除了餐盘上的美食,一碟炒货,也是过年的重要角色。亲戚朋友来的时候,一碟炒货登场,那过年的味道才到位。七大姑八大姨围坐在一起聊天,惬意无比。
左手三斤瓜子,右手两斤花生,再来四斤开心果......买炒货买到手拎不动,是南京人迎接年味的必要方式。
春节是中国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为我们留下了多姿多彩的节日风俗
只要我们停下脚步,用心感受
就会发现
年味一直都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