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大桥创建了一个“结构+艺术+工业化+高质量”融合设计的样板工程。(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本报记者 谢嘉迪 通讯员 吴露楠
新年开新篇,鹭岛起宏“途”。
1月17日,福建省市重点工程厦门翔安大桥主桥正式通车。这是厦门跨入2023年后首个通车的重点交通工程,也是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业主单位厦门路桥集团向特区交出的又一“交通强国”答卷。
发展大计、交通先行。如今,厦门经济特区东西向跨岛发展“羽翼”渐丰,两桥两隧格局形成,双翼振动卷起的发展气流,正吹动着特区奋勇争先,在海西城市交通新格局下,新一轮区域一体化发展正逐渐拉开序幕。
【大事记】
翔安大桥创造了多个桥梁建设奇迹
每当被市民问起“翔安大桥与特区其他跨海大桥有何不同”,代建单位厦门路桥工程公司的建设者们总会骄傲地亮出项目“铭牌”:跨海主桥为省内首座全预制装配化桥梁。
在这一光环照耀下,翔安大桥从开工就注定了它的不凡,也注定了修建的艰辛。
苦尽甘来。1月17日,翔安大桥主桥正式通车。回想起2019年项目主体开工至今,千余个日日夜夜,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建设者创造了海底超长桩基施工、国内海上最大钢箱梁吊装等一个又一个桥梁建设“奇迹”,实现了施工现场“零”事故。这一路值得回忆,更应写入史册。
2019年
项目全面开工
12月,翔安大桥建设呈现“多点开花”——陆上桥隧、交通导改项目、互通匝道桥、预制厂、海上施工钢栈桥……全面开工、齐头并进,翔安大桥建设踏上漫漫征途。
▲2019年11月17日,翔安大桥施工现场。(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2020年
海上预制吊装施工
11月16日,翔安大桥首次展开海上吊装施工。4000吨级起重船“一航津泰”、全回转700吨起重船“天威号”、双独立系统混凝土拌合船“天砼号”……大国重器组队亮相浔江港,助力项目筑梦架桥。
2021年
最重钢箱梁吊装成功
监控系统全时段监测,4000吨浮吊厘米级喂梁,三向千斤顶毫米级调位……历经10小时作业,11月5日下午3时许,翔安大桥近3200吨钢箱梁顺利完成吊装,我国预制钢箱梁吊装施工“最重”纪录再度刷新。
▲2021年11月5日,翔安大桥最大最重的钢箱梁架设完成。(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2022年
大桥主桥成功合龙
9月12日,项目海中段最后一榀钢箱梁完成吊装,翔安大桥主桥正式合龙。一桥飞架两岸,天堑变通途,翔安大桥的贯通,为厦门市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家物流新通道和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9月12日上午,翔安大桥主线成功合龙(本报记者 王协云 航拍器摄)
【解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鸣:
延续了厦门跨海大桥建设的辉煌
问:翔安大桥建设具有哪些特点?
答:翔安大桥知名度很高,大桥的颜值也很高。我作为一个桥梁人,一直在关注这个大桥的建设。大桥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几乎是转眼之间就能够建成通车,非常了不起。作为一座总投资119亿元的单体跨海大桥工程,它的混凝土用量超过140万立方米,总的用钢量达到40多万吨,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
我在泉州参加过将近两年的工程建设,对福建厦门地区的工程有过一种亲身的经历。福建地区的花岗岩和花岗岩残积层,地质十分复杂,孤石、风化深槽、岩面起伏、基岩裸露等工程难题层出不穷,在工程建设当中经常会因为地质变异而停工来研究工程处理方案,所以翔安大桥桩基施工的工程风险特别大,尤其是工期风险非常大。还有就是这里的台风频发,也会给工程建设带来防灾风险和工期风险。再加上海上桥梁建设的大潮差、大流速的这种环境,使得海上施工非常具有挑战性。因此,翔安大桥的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挑战。
工程建设的这三年又恰逢遭遇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能够克服疫情的影响,用三年的时间高效率、高质量地建成这座大桥,应该说是创造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奇迹。
问:项目建设中有哪些创新值得关注?
答:针对工程建设的挑战和环境,在大桥业主的组织领导之下,大桥建设团队坚持创新开路。据了解,大桥设计施工上的难点亮点就有九项之多,取得的成果十分丰硕。
翔安大桥的建设借鉴了国内先进跨海大桥建设经验,选择了装配化的施工工艺,取得了一系列的工程突破:第一,实现了现场和工厂作业同时进行,上部和下部作业同时进行,预制和吊装作业同时进行,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第二,将海上施工作业变成了工厂制造,工程质量得到了极大的保障;第三,避免了环境的污染,保护了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第四,大幅减少海上作业,降低了工程的安全风险,实现了本质安全的建设理念。
装配化施工是传统建设模式向大工业化模式的重大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为实现工期提供了保障,也实现了“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的环保目标。
问:翔安大桥通车对全国交通发展有何意义?
答:厦门跨海大桥的建设对我国现代桥梁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特别是厦门海沧大桥,是我国近代桥梁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工程。厦门海沧大桥是一座精美的桥梁,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建设的骨干,创造了一套大型跨海桥梁的管理模式。
翔安大桥延续了厦门跨海大桥建设的辉煌历史,它创建了一个“结构+艺术+工业化+高质量”融合设计的样板工程。厦门翔安大桥的建设经验,对于推动我国未来跨海大桥的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口述: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鸣
整理:本报记者 谢嘉迪
【链接】
福建省交通质安中心
助力打造百年平安品质工程
建设交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福建省交通质安中心通过组织“送专家、送技术、送服务”“平安工地”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志愿,深入开展质量安全专题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助力翔安大桥各参建单位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在福建省交通质安中心指导服务下,翔安大桥围绕 “标准、科学、智慧、绿色、品质”的总体方针,积极推动工程建设协调发展和转型升级,一手抓质量安全,一手抓工期管控,使精细化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全面推进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旨在将翔安大桥打造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交通强国福建先行示范项目。
【记者手记】
跨越
本报记者 徐景明
从高崎机场出发,飞机腾空之时,观察厦门跨岛通道有了最佳视角:一条条放射状的“线”,跨越浩瀚碧波,勾连岛与湾,顿有“天堑变通途”之感,更感慨人类造物的伟大力量。
这不禁让人思考:厦门跨海桥隧在工程界的地位,居于何处?其实,这一二十年间,业界各泰斗、院士在接受《厦门日报》专访时,多次阐明,厦门的桥隧建设,在全国已是引领示范。
换言之,这正是特区的勇立潮头、勇毅前行。
日复一日承载数十万辆车流往来,桥隧对于纵深推进跨岛发展的厦门来说,是动脉、是筋骨。如今,沿着大桥蜿蜒身姿向东望去,展翅腾飞的白鹭体育场与周边建筑物,已勾勒出曼妙的城市天际线。
这让翔安大桥上的路牌,也瞬间有了“热度”:除了“翔安西路”“翔安大道”“滨海东大道”,还有“高崎机场”以及正在建设的“翔安机场”。有人感慨,两个机场出现在路牌上,犹如一次跨越时空的联动。
联动的载体,是“先导”“先行”的跨岛交通,更昭示着“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厦门,正在经历的新一轮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蔡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