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第十一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探索实践”为主题,国内相关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会。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社科联特聘学术顾问郑永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田雪原、余永定,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或主旨发言。
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郭跃文,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朱东,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省社科院院长王惠平,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广东省“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创新”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林彬围绕论坛主题从多角度进行了研讨。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和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王廷惠接力主持论坛。
本届论坛由广东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共收到论文近200篇,50篇优秀论文经专家评审后入选。
部分专家观点摘登:
迟福林:广东要率先实现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突破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作了《以制度型开放形成广东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重要动力》的主题报告。他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在扩大开放上敢为人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探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广东要率先实现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突破。
无论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重大任务看,还是从广东以制度型开放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现实需求看,关键在于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广东要以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为重要抓手实施政策体制集成创新,使广东在服务业市场开放、要素市场化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郑永年:广东如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社科联特聘学术顾问郑永年认为,广东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在物质现代化方面,广东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实现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共同富裕,同时发挥深圳、广州、东莞等城市主体的科技创新作用,引领高质量发展;二是在制度现代化方面,发挥前海、南沙、横琴等平台作用,实现与港澳的规则、制度、标准对接,是广东走向制度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步;三是在人的现代化方面,要坚持人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互促共进,突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信用等建设,助推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郑新立: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继续当好领跑者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指出,40多年来,广东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中,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充当了领跑者角色。广东要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当好领跑者,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情:一是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作用,打造全国和全球的经济增长极,可通过大量提供“产品+服务”,帮助和推动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向绿色化、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二是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打造全球重要人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三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四是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省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度,把珠三角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向周边地区扩展,带动粤北、粤东、粤西地区发展。
田雪原:广东省人口变动发展具有典型意义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田雪原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基本国情,一是人口数量增长受到有效控制;二是人口素质提升显著,已接近现代化发达国家总体水平;三是人口结构变动加速,行进在现代化发展路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造福于全体人民,而衡量现代化进程指标体系构建,要彰显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内涵。
他认为,顺利推进和实现现代化目标,重在人力资本积聚。广东省人口变动发展对现代化的作用和影响具有典型意义,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同时,全国人口变动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和影响,也适用于广东省,并且很有可能率先在广东省实践中展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谭敏 通讯员 周伟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张冬梅
举报/反馈

广州日报

1856万获赞 85.7万粉丝
最好看最好玩的新闻在这里与你分享!
《广州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