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十点读书


最近热播的《去有风的地方》,是一个寻找诗和远方的故事。


年轻白领许红豆,在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她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精致得体,行走在北京最豪华的地段。


然而再光鲜的生活都有另一面。


许红豆面对的生活,还有拥挤的北京早高峰、没有时间好好吃顿饭、冰箱里塞满了过期的食物……


她在工作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好意思”,和男朋友因为距离太远,感情匆匆下线。


她曾经以为,幸福就是努力生活,买房、买车、找男朋友。


可是就在这时,闺蜜南南查出了胰腺癌晚期,不长一段时间,她们就天人永隔了。


南南的去世,让许红豆苦心营造的世界轰然倒塌,她不禁思考: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真正的幸福,有三个层次

《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带着和闺蜜的约定,许红豆给快节奏的生活踩了刹车,她辞职,一个人来到大理,准备给自己来一场疗愈之旅。


在大理,许红豆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洱海、广阔寂静的马场、一辈子生活在这里的白族奶奶、和她一样来独自疗伤的网络作家……


在一个个细碎而真实的生活片段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总是免不了停下来思考:哪一种生活会更快乐呢?


是生活中充满爱,还是在工作中体会到满足感的人?是百万富翁,还是是生活悠闲安适的人?


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纳撒尼尔·霍桑说过一句话:幸福是一只蝴蝶,紧追不舍时,总是抓不住,可是,如果你安静地坐下来,它会落在你的身上。



/01


为什么有些人更幸福?乐观就能幸福?减少欲望就能幸福?怎么增强幸福感?


《幸福:追求比得到更快乐》是一本探讨幸福的书,作者丹尼尔·内特尔引用了大量心理学、行为学的研究,梳理幸福的含义。


丹尼尔提出,幸福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一种类似快乐或愉悦的情绪或感觉;


第二层幸福,是积极和消极情绪在个体身上的长期平衡状态,也就是对生活的满足感;


第三层幸福,是个人富足或者个体能够发挥出真正潜能的生活。


1971年,两位经济学家提出了“享乐跑步机”理论,也称作“快乐适应”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尽管生活起伏不定,但人们最终仍然会回到最初的幸福水平上的一种趋势。


比如说你的梦想是拥有一座大房子,你努力工作,赚了很多钱,有一天真的搬到梦想中的大房子里。


达成梦想这一刻,会让你获得一段时间的满足,但是很快的,你发现只有大房子是不够的,你又有了新的目标。


“欲望—努力—获得—享受—适应—更多的欲望”,人们就像在跑步机上追逐幸福一样。


我们每次朝着渴望的状态前进,都会迅速适应新的领域,因此与在之前的位置时相比,我们并没有体验到更大的满足感。


结果,我们努力奔跑,却从来都到不了任何地方。


真正的幸福,有三个层次


美国曾经做过一项持续多年的社会调查,受访者拿到一份人们投入金钱的主要消费品清,包括房子、汽车、电视机、出国游、泳池、第二套房等等。


首先,他们要勾选出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必需品,再勾选出自己实际已拥有的物品。


去年后,人们又把这个调研重复了一边。


结果发现,人们对美好生活所需之物的看法,随着他们的成长发生了改变。


年轻的时候,房子、汽车和电视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后来,度假别墅开始变成必需品。


在过去的16年中,人们从拥有1.7样东西到拥有3.1样东西,与此同时,美好生活也从包含4.4样东西到包含5.6样东西。


人们实际拥有的东西,一直比理想生活所需的东西少两样,无论他们拥有多少。


尽管我们会不断获得新物品,但是这种膨胀的欲望会贯穿人的一生。



/02


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最幸福?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泰勒·本·沙哈尔将人生划分为四种模式:


一是忙碌奔波型。


他们被一个个目标推着走,上学的时候相信,读书很苦,上了大学就好了;


到了大学,又以为工作挣钱、独立生活就好了;


工作之后又发现,钱不够花,时间不够用,能升职提薪就好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渴望用一个目标的实现来抵达幸福,只是一个目标实现了,下一个目标又来了。


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此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幸福的必由之路。


然而他们总是沉浸在对未来的期许中,却忘了享受每一个当下的幸福。


二是享乐主义型。


享乐主义者的人生信条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享受当下的快乐,就是幸福。


但是享受当下的代价是逃避现实,没有挑战与目标的快乐转瞬即逝,新鲜劲儿一过,他们就变得不幸福,转而去寻找下一个乐子。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付费给一些大学生,对他们的要求就是什么也不能做。


他们的基本需要得以满足,但是被禁止做任何工作。


只要4到8个小时,这些大学生就开始感到沮丧,尽管参与研究的收入非常可观,但他们还是放弃试验,回到面对压力的日常生活中。


真正的幸福,有三个层次


三是虚无主义型。


虚无主义者放弃了追求幸福,他们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


如果忙碌主义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代表为了现在而活,那么虚无主义型则代表沉迷于过去而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他们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


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被强烈的无力感所笼罩,感觉生活毫无意义。


最后是感悟幸福型。


他们既不被过去的经历所困扰,也不盲目地只是为了未来而辛苦忙碌,他们既懂得享受当下的每一天,也在这种享受中积聚着改变未来的力量。


他们的人生既有目的和意义,也有幸福和享受。


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而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所以,一个喜欢学习的孩子,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幸福,而不是只在拿到好成绩的一刻体会到幸福。



/03


数据发现,很少有人声称自己百分之百幸福,多数人都相信未来会比现在更幸福;


收入和物质财富带来的幸福感,与周围其他人的收入和财富相关;


面对生活中发生的积极改变,人们很快就能适应,然后回到原有的幸福感水平;


积累无法带来幸福,追求比得到更快乐……


真正的幸福,有三个层次


哲学家罗素说:“幸福的人是真实地生活着的,他们有着自由的情爱和广泛的兴趣,他们通过这些情感和兴趣把握住了自己的幸福,而这又让他们自身成为其他很多人的兴趣和情爱目标。”


幸福其实并不是唯一美好的事物,也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它是一个需要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


当我们把精力和关注点放在真实的人事物上、放在广泛的兴趣上,你会发现,有一天,幸福已经悄然来临。


本文来源:公众号”十点读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网络

责任编辑:王铮

审核人:李双雷



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

作者:[日]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勇气两部曲”完结篇,《被讨厌的勇气》正统续作,蔡康永、樊登盛赞推荐,去爱的勇气,就是变得幸福的勇气!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举报/反馈

机械工业出版社

5.6万获赞 2万粉丝
最全的机工社图书、活动信息发布中心。
机械工业出版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