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傅帆就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沪惠保”建言献策。
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傅帆还从保险业助力上海经济恢复和保险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建议。
中国太保总裁傅帆优化“沪惠保”,让其长期可持续2021年4月,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正式发布。“沪惠保”不限年龄、不限户籍、不限健康状况、不限职业,凡是上海基本医保参保人均可购买。保障期限为1年,第二年需重新投保。
2021年第一期“沪惠保”总参保人数超739万,创下“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首年参保人数之最。2022年第二期“沪惠保”也得到积极响应,续保率在全国排名首位。
傅帆表示,“‘沪惠保’让居民享受到保险的便利,到目前为止,运营得比较理想。”但考虑到“沪惠保”长期可持续发展,其仍有可改进之处。
傅帆认为,“沪惠保”目前存在保险产品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死亡螺旋’。随着产品的不断推进,健康的人群可能会越来越少,然后留下一些亚健康、风险人群。当整个产品理赔率比较高时,商业运营就会遇到较大风险,造成不可持续性。”
当前阶段来看,如何通过优化“沪惠保”提升可持续性?傅帆表示,完善产品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政府可以发动各方面资源做一些社会推广,尽可能覆盖更多的人群,使人群结构更加合理,特别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患病人群有合理比例,确保产品运营成本和实际需求相吻合。”
“另外,我认为还是要做一些数据开放。”傅帆说,“无论是2021年版还是2022年版沪惠保都是单一的选择。现在‘沪惠保’覆盖人群较广,大家的诉求不一样,是不是能做一些细分?比如健康人群愿意选择投保费率比较低、保障更全的产品。一些个人健康风险较大的人群,也愿意接受一些保费相对比较高,但是覆盖面更广的一些产品。”
傅帆进一步表示,“沪惠保”细化的基础是医保数据。如何在确保安全、不涉及个人健康隐私的情况下,让医保数据适度开放是值得思考的。
“保险是经济的助推器和社会的稳定器”
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
作为总部设在上海的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如何助力上海经济恢复,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傅帆形容“保险是经济的助推器和社会的稳定器”。
“保险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长期、大规模资金,太保目前管理的资产是2.8万亿,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用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投融资。比如在上海地区,我们会关注一些新兴产业、基础产业,最近我们投了浦东引领区的基金。我们也在关注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比如上海第三机场的建设。”傅帆说。
此外,傅帆认为,保险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民生保障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如长期护理保险、沪惠保、养老保险等,能够改善大家对未来的预期,鼓励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
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傅帆认为具有一定挑战性。“虽然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存在,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坚韧,加上前期政策实施的效应会逐步显现和低基数效应,对中国经济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更好统筹”,傅帆从“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方面,谈到了自己对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思索。
“经过二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保险行业进入转型期。伴随着宏观面上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实现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还是要提升保险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进一步回归保障的本源。”傅帆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且提到,“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傅帆表示,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对金融普惠的理解上。在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民生保障方面,无论在投资端还是保险端,保险业还有提升空间。
2021年,中国太保走过30年,当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制定之年。彼时,根据未来发展规划,中国太保确定的发展战略是:大健康、大区域、大数据。
在中国太保即将迎来成立32周年之际,最新的战略方向是什么,未来将投资布局哪些领域?
“我们将健康险作为未来主业的发展方向,会在健康产业链做完整布局,以更好服务保险主业的发展。在全国覆盖的基础上,我们会做到重点区域布局。长三角是我们总部所在地,我们会继续深耕。与此同时,对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成渝区都会进行相应布局。”傅帆说。
傅帆告诉澎湃新闻,中国太保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已经初见成效,在粤港澳大湾区购置了太保大湾区总部大楼,有创新中心、综合的保险服务,在香港除了原来的资管和产险之外,还获批寿险机构,拥有专项建设资金。
“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区域布局。投资领域方面,也将加大对新基建、绿色等领域的布局。”傅帆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