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悚(1819—1969)是上海视觉文化的先驱、商业文化的实践者以及都市文化的引领者。相较于其生前丰富的艺术实践和热闹生活,其身后名尤显寂寥,学界对其作品的研究亦分散与单薄。近年来,学界对两个方向的关注和研究,让“重新发现”丁悚变得迫在眉睫。一是围绕上海美专的画家个案或团体的研究增多。个案的挖掘累积到一定程度,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全貌才得以窥见,而丁悚无疑是上海美专一块重要的拼图。二是有关民国视觉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潮。以往被主流美术史忽略的摄影、漫画、平面设计和商业美术的大家巨匠受到热切关注。

1月1日,作为纪念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建校110周年的系列展,刘海粟美术馆推出了“慕琴生涯——丁悚诞辰130周年文献艺术展”,聚焦上海美专的第一任教务长——丁悚。本展览以“创作诸元”“艺术同道”“跨界交游”“生平事迹”以及“父子传承”五个单元,力图呈现丁悚的艺术人生。透过身份多元的艺术家本人文献及其多产的创作与活跃的社会活动,我们既可以了解他的对于艺术界的贡献,也可管窥当时的文艺生态,获得有关“海派”文化发生与发展更具体、更鲜活的细节,建立起对于丁悚所处时代新的感知与体验。

丁悚 雷峰塔 摄影 1920年代 丁悚家藏

丁悚为何人

丁悚,字慕琴,1891年9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枫泾镇(今上海市金山区),是家中长子。父亲去世后,只身到上海投靠亲戚,进入老北门昌泰典当铺做学徒。因热爱绘画,师承周湘习画,初攻素描和水彩,继研习国画。1913年受邀加入由乌始光、刘海粟等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即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出任教务长。20年代,他兼任了神州女学、同济大学和晏摩氏女中的图画教师。执教美专期间,他与江小鹣、张辰伯、杨清磬、陈晓江、刘雅农等美专师生,创办了天马会,开启了上海美术界的美展时代。

作为中国漫画的先驱之一,丁悚与马星驰、沈泊尘、钱病鹤等属第一代漫画家,为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贡献了笔力。他的讽刺画和滑稽画遍及《申报》、《时报》、《新闻报》、《晶报》、《上海画报》、《社会日报》等各报刊,量达千余幅。其讽刺漫画大胆辛辣、一针见血,直指社会黑暗和政治腐败。1926年底,他与张光宇、张振宇、叶浅予、鲁少飞、黄文农等发起中国首个漫画家团体“漫画会”。通过讨论和办刊等活动,他见证并支持了中国第二代漫画家的崛起。沪上曾流行一时的通俗刊物《礼拜六》和《游戏杂志》的封面画,多出自其手。他还为作家朋友们的小说绘制精细插图,为其出版的书籍设计封面。

丁悚 《游戏杂志》第八期封面 平面设计 上海图书馆惠允

民初,时装仕女画风行海上,丁悚是个中好手。这类新兴仕女画承袭清末吴友如开创的时尚叙事图像模式,精细描绘民初女性的服饰装扮和以她们为主角展开的都市生活,它们既是一种女子都会生活的说明书,也成为大众视觉消费的商品。无论是报刊插图、小说插图、百美图画册中的黑白线描仕女画,还是杂志封面、月份牌上的彩色仕女画,以其独特的视觉语汇和样式,形成了一条贯穿印刷文化与商业美术的“美人”视觉脉络。不只杂志封面,他的数册《百美图》也颇为行销。画中的女性,或写生、或演讲、或游泳、或开汽车、或乘火车等,展现了社会变革和技术发展在她们身上的留痕。

在上海画坛获得一定名声后,英美烟草公司聘请丁悚加入广告部,十余年后终卸任。新亚药厂继而请他入职,并任《健康家庭》图画编辑。丁悚早年绘制过月份牌,但他更重要的创作是报刊广告。他绘制的黑白广告充斥着大报小报的版面。当时,画广告画普遍为艺术家所不屑,他却严肃对待之,将扎实的素描功底和别出心裁的创意结合,拒绝剽窃外国广告。

1925年,经多次搬迁后,丁悚一家最终落户贝勒路(今黄陂南路)天祥里,定居于此。天祥里的居客,人才济济,包括张光宇、叶浅予、汪亚尘、李毅士、毕倚虹、江红蕉、徐卓呆等文艺界知名人士。丁悚生性乐天、交友开阔,常呼朋引伴,他的客厅成为沪上有名的文艺沙龙之一。作为剧场和电影院的常客,他与沪上歌舞圈、演艺圈极其熟稔,周璇、金焰、王人美、白虹、薛玲仙等都曾是丁府的座上宾。他在文学界、戏剧界和电影界均交友广泛并成就了诸多艺术活动,还是早期海派文化沙龙的主人;极为广泛的社会活动,对海上艺坛文苑的独到观察和认知,都一一展示在他的妙笔和镜头之下。

其艺术实践,直接参与上海视觉文化、商业文化和都市文化的塑造,为“海派”新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而且,他的生活方式放到今天仍然时髦,是许多“斜杠青年”的日常。他或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城建者”,帮助我们认识当时的上海,理解今日的上海。

兼收并蓄 样样来得

丁悚,因其漫画与平面图像而有功于纸媒的发达甚大。而漫画,更是他在那个时代发表个人意见,参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以连续画的方式展开的时事针贬,还是独幅漫画的一针见血,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今天,丁悚一般作为著名漫画家丁聪的父亲为大家所熟知,丁聪作画以“小丁”为笔名,继承了“老丁”的衣钵。

作为“跨界”达人,丁悚艺术实践涉及漫画、摄影、广告、戏曲、唱片、电影等领域,无界限观念,样样来得。其创作活跃的时期,正逢新媒介技术涌入中国,与都市大众发生日益密切关系的时期。此时也是上海都市文化、大众娱乐、视觉生产与消费从兴起到繁盛的时期。当时的各种视觉样式——架上绘画、报刊漫画、书籍插图、图案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甚至电影,他无不涉猎并有自己的独特贡献。

他教授学生人物画,带学生进行野外和人体写生;他为杂志和月份牌绘制精美水彩仕女画,其所绘百美图广受赞誉;他用漫画针砭时弊,表达意见,关注民生;他好弄相机,亲朋好友、乡野风光、都会景观、人体写真、动物静物,帧帧入影;他画了大量平面广告画和彩色月份牌,助力商业消费;他是电影院常客,撰写影评,甚至参与演出。其跨媒介创作实践,对“高”“低”艺术一视同仁,兼收并蓄,样样来得。

此外,热衷摄影的丁悚总是随身携带相机,为友人拍照留影,而朋友们也经常以照片馈赠,这些珍贵照片被他悉数纳入相册珍藏。其相册的照片,不仅是他的强大朋友圈的见证,也是对当时文化时尚和人物精神风貌的生动有趣的展示,并成为了我们的宝贵视觉遗产。1928年,丁悚加入由郎静山、陈万里、胡伯翔等创办的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达到摄影创作的高峰,推动了中国现代摄影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丁悚与张光宇的艺术实践有很多交集,他属于张氏上一代,在某种意义上其工作更具开拓性和实验性。正是有了丁悚等前辈对西方视觉语言和传播方式的在地化探索,才使得包括张光宇在内的后来人得以在此基础上展开更深入的探索,终至形成视觉文化蔚为壮观的局面。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月15日,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在发现与评价丁悚的艺术贡献与确认其历史定位的同时,也成为一个重新思考与书写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以及视觉文化发展历程的契机。

(来源:美术报 作者:厉亦平)

举报/反馈

正观新闻

3797万获赞 70.4万粉丝
郑州报业集团旗舰新媒体平台
正观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