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沈阳#

“越是在患者难的时候,医护人员越是他们心中唯一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力量。”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王绍龙称,面对患者量大的“转段期”,医院按照“保健康、防重症”的救治服务要求,全院一心、“火力”全开,优化策略、动态调整,克服因病减员困难,统一调配医疗资源,扩容和改造医疗资源,充分满足发热、急诊、重症患者就医需求,切实保障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在过去三年的战“疫”中,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优质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医院治理效能得到切实提升,医院文化得到更大彰显,百姓健康和平安有了实实在在的保障。“这段时间,可能很难很苦很累,但回顾之前我们走过来的每一步,始终坚守在护佑人民健康最前沿。站在新的起点,全体医护人员将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王绍龙称。

最大限度保护人民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艰难,更彰初心。回首医院三年抗疫历程,真可谓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三年来,全院医护人员在多条战线上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王绍龙称。

2020年1月

医院领导靠前指挥,全院人闻令而动、迅疾出征、火速驰援,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南征北战,驰援武汉、襄阳,奔赴新疆、西藏,支援大连、葫芦岛等地,服从命令、服从大局、服从指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关键时刻显现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同时,支援沈阳市各核酸检测点、方舱医院和隔离宾馆。

疫情发生后,为提升应急效率,医院实行扁平化管理,由院长垂直领导,亲自指挥疫情期间院内医疗救治及对外支援工作。

2021年1月

1月1日起,医院克服重重困难,紧急调度、统筹安排,关闭(合并)循环二、循环四、中医、血液、康复等多个科室,迅速集结320余名医护骨干支援于洪、皇姑等区进行核酸样本采集工作。5月中旬,再次集结核酸采集应急队员共计82人,支援和平、浑南等区进行核酸样本采集工作。

2021年6月

6月底至10月初,陆续选派医生200余人次,支援沈北新区及山东庙社区、北站社区、回民社区等地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等工作。2021年7月至今,选派医护人员100余人次,包保境外隔离酒店。先后选派3名检验师支援天津、营口、丹东等地核酸检测工作。先后选派500余人次支援市六院、方舱医院、黄码医院等建设工作。2021年,医院被评为“辽宁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2022年3月

面对新一轮疫情,医院又关闭循环四、中医、泌尿外三、康复等多个科室,举全院之力,共选派职工9284人次,先后支援于洪区、辽中区、沈河区、浑南区、和平区、大东区、苏家屯区、铁西区、皇姑区等开展66轮核酸检测,足迹遍布3891个核酸采集点位,累计采样363万余人次。

2022年11月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袭来,院内突发疫情,迅即转入全封闭管理。从“快封、快筛、快消、快解”与病毒赛跑,到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的从容坚守;从全院一盘棋统筹调度,到“一科一策”的因地制宜;从职能科室分工合作相互补位的勇担职责,到后勤保卫科室提供坚实保障,医院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部署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而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保障患者救治的坚守从未改变。

2022年12月

医院收治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全院各科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临时内科和外科综合病房率先启用,急诊科、ICU、发热门诊全力救治患者,各病区接力护航,门诊各科专家坚守岗位,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同时,利用媒体平台为百姓解读科学防疫知识。

……

面对每一波疫情,面对每一个生命,医护人员从未放弃,始终如一遵循和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坚持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因时因势决策

科学精准防控

“大战大考炼真金。”王绍龙称,医院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沈阳市卫健委的统一部署,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三年鏖战,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王绍龙称,回首过去的三年,医院务实推进体系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全面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临床教学实现新突破

科教领先,医护同步。以教学查房为抓手,带动业务查房。建立沈阳医学院第三个临床护理教研室。临床教学基地获中国医科大学教学复审专家的充分肯定。

急诊急救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规范胸痛中心建设,国家级高血压达标中心、国家级心衰中心、国家级心脏康复中心顺利通过评审。大力推动卒中中心建设,神经内、外科深度融合,成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介入专科联盟”。

疾病谱方面实现新突破

对院内2017-2021五年期间的6万本病志进行深度分析,填补医院疾病谱方面的空白,为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科建设及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重点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

2022年初,获批沈阳市泌尿肾病医院。在原基础上,以泌尿外科结石病优势病种为推手,加强人才培养、设施改进,以常见病分类导向、中西医并重发展原则,完善泌尿亚专科建设,积极申报沈阳市泌尿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辽宁省中西医结合泌尿肾病医院。成功举办沈阳市泌尿外科专业质控中心第一次质控会议,助推全市泌尿外科诊疗技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京沈合作实现新突破

加强京沈合作,线上云集京沈两地专家“大咖”,成功开展泌尿系统疾病微创手术直播演示4场及相关专题讲座6场,线上受众6000余人;成功举办《沈阳市第三期老年医学科医师培训班》,完成120名基层老年医学医师的培训工作;承办第四届京沈老年医学高峰论坛暨沈阳市医师协会老年病医师分会2022年年会,为沈城老年医学的发展再添新动能。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2022年,完成省科研课题2项、市课题1项、局课题6项;发表论文38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举办学术会议22次,其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项,省继续教育项目12项;开展新技术29项,较去年增长20.8%,其中填补国内空白1项,填补市内空白2项,填补院内空白26项。“一种泌尿外科用新型导尿管”项目获批专利。

中医工作实现新突破

积极响应“中医强省”号召,快速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成功开展中医伏九贴敷防治前列腺炎、慢性肾炎创新技术。医院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并被确立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单位。

医务人员获得感和幸福感翻倍

增强医务人员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同样注重医院职工的发展和诉求,出台一系列关爱职工的举措,切实把“医院温度”落到实处。

把保障人民健康

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从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对医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重新塑造就医流程,优化服务流程,医疗资源补强扩容,提高诊疗服务效率,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做到分级分类收治患者,不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尽可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积极做好宣传引导,解读“乙类乙管”政策,借助“互联网+”模式推出便民服务措施,为发热患者提供线上咨询和用药指导,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渠道,引导群众做自己健康的第一管理者、第一责任人。

“站在新的起点,任重而道远。全体医护人员将践行医者初心使命,守望人民群众健康,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王绍龙称,未来,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将在打造医疗服务能力体系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步伐,推进无痛医院诊疗平台发展,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治未病中心、心脏康复中心、骨质疏松中心“六大中心”建设,为实现医院历史性跨越谋篇布局,为加快推进沈阳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努力奋斗。

举报/反馈

度看辽宁

10.8万获赞 20.6万粉丝
感受辽宁美好,品读城市底蕴。
百家号沈阳中心官方账号,优质本地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