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至8日,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边会——“多变环境下青少年抑郁防治的探索与实践”论坛上,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抑郁的科普互助与解决方案平台“渡过”联合腾讯公益基金会、尚善公益基金会、大儒心理发布了《2022年青少年抑郁功能恢复蓝皮书》,旨在呼吁社会各界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合各方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支持青少年康复回归。

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类发生在青少年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情绪低落、愉快感消失为主要症状,多伴有焦虑、身体不适和睡眠障碍,严重者存在自杀念头,是世界范围内致残、致死率较高的疾病。

近年来,抑郁症发病趋于低龄化。《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60%,重度抑郁症占比7.4%。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巨大威胁。青少年抑郁症不仅是一个医学、心理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蓝皮书》调研报告是以“渡过”在青少年患者和家长社群开展的问卷调研为基础,结合5年多来直接支持近万个青少年家庭的经验,并抽取部分患病青少年或家长进行线上访谈,共有2032位群友参与问卷调研,选取13-24岁年龄段样本进行分析。

《蓝皮书》中指出,抑郁症成因复杂,与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心理应激事件等相关,由于青少年处在生命过程极为特殊的阶段(生理上正经历青春期发育带来的剧变,心理上也经历自我同一性的构建等,要经历人生中多个重大转折,如中考、高考等)。因此,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较成人更加复杂,在治疗上也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蓝皮书》中的调研数据显示,抑郁障碍患者经过完整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后,临床痊愈率为67%,但90%以上患者仍有残留症状,如躯体症状、睡眠障碍、认知受损、自我评价低等。与成人抑郁相比,青少年抑郁患者和家属对于预防复发、恢复社会功能有更高的关注。其中,功能恢复状况决定了青少年能否回归社会,并极大影响他们未来成长走向。调研结果显示青少年患者中有84.41%的受访者将功能恢复列为当前最关注的目标。

调研中的数据显示,近五成的青少年患者病程超过2年,其中有10.24%达到5年以上,而对功能恢复情况非常满意的仅占一成。从影响程度来看,抑郁对学业影响程度最大,30.08%的青少年患者受影响较为严重,一周7天无法上学。此外,近六成青少年患者的社交受症状影响明显,四成左右受访者受到症状明显或严重的影响导致亲子关系不佳甚至仇亲现象出现。

《蓝皮书》中第三部分指出,相较而言,青少年抑郁症群体对治疗方式的尝试更加积极,受访者认为对青少年患者功能恢复帮助最大的是社会支持(占比73.58%),其次是药物治疗。但同时,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为自己所获得的的社会支持严重不足,来自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支持占比很低。

《蓝皮书》建议,包括医院、社区、学校、家庭及社会各个部门和机构的社会各界需重视并正确看待青少年抑郁问题,重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普及、关注和呵护,消除对抑郁的偏见与歧视,为青少年康复提供友好的环境,全方位支持青少年走出抑郁,回归社会。

除发布《蓝皮书》外,此次峰会还有来自政府、医疗、学界、公益组织、企业的20余位嘉宾参会并发表演讲,从医学、心理学、社会支持、教育等多个视角对青少年抑郁防治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亲临渡过北京之家会议现场致辞。

北师大心理学部教授、党委书记、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乔志宏做了题为《心理视角看青少年抑郁的成因与康复》的发言。他指出: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共同造成心理障碍的发生,但对儿童青少年来讲,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因素。心理障碍的防治,一方面应提高、改进个体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生活中的不必要的应激事件,最重要的还是个体的稳定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博士认为,当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愈发突显,作为一种现象结果,背后有其复杂的病因学机制。青少年的抑郁问题不仅要靠药物治疗,也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环境氛围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互相支持,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回归“名校高分不如树德立人”的教育本质。

18日,来自三甲精神专科医院的代表安定医院副院长郑毅、北大六院主任医师姚贵忠、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师刘艳从各自医疗一线的专业操作性角度做了主题发言。

大会期间,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博雅小学堂、渡过、大儒心理、广东日慈公益基金会、绿城爱心基金会、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壹基金、一土教育、中脉公益基金会等十余家机构联合发布了《构筑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环境倡议书》,呼吁家庭、学校、社会高度重视并正确看待青少年抑郁问题,重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普及、关注和呵护,防治并重,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此外,会上,全体与会人员共同缅怀了已故民间抗郁领袖、渡过创始人张进老师,感谢他为普及抑郁症知识,持续呼吁社会各界对抑郁症的重视与支持,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帮助患者康复所做出的伟大努力和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张彬

举报/反馈

北青网

3143万获赞 225.6万粉丝
时政社会娱乐是北青内容主线,互联时代有我
北青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