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核磁共振(fmri)研究一样,我们的大脑在安静且没有睡着时,也是需要耗费能量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大脑也有很多自发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和研究意义。

静息态(大脑安静状态)脑电图对多动症ADHD患者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很多研究都发现ADHD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最常见的异常是大脑额叶部位的θ波增多。

实际上,ADHD的很多问题可能都和脑电波异常有关,例如: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

下面就介绍一下关于ADHD儿童脑电波异常的几个原因(文末有总结)。

一些研究者认为,ADHD儿童所显示出来的异常行为和心理是因为相对同龄人而言的大脑发育延迟,在脑电波上体现在ADHD儿童脑电图相比于同龄正常儿童有更多的慢波出现,尤其是θ波增多

只有年龄小的孩子才会出现更多θ波,所以ADHD儿童大脑发育放缓了。

这种放缓也体现了ADHD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延迟,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出现,让ADHD儿童的行为表现与年龄小的正常儿童类似,如活动过多、冲动、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

这就会让家长和老师感觉这个孩子没有同龄人懂事,感觉他“长不大”。

其实在很久以前,研究者们把ADHD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

认为产生这种大脑障碍的原因就是因为神经发育成熟过程中的相对延迟,但是这些落后的轨迹也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迎头赶上”,只不过是在儿童期表现的非常明显。

神经影像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有研究发现ADHD儿童在额叶皮质厚度上有3-5年的发育延迟,尤其是腹侧额叶皮质下环路的发育延迟非常明显,这都会导致ADHD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相较于同龄人很差,表现出很多“讨人嫌”的行为。

除了大脑发育延迟以外,还有研究者发现ADHD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因为一些ADHD儿童的脑电波发育偏离了正常儿童,其脑电发育模式不同于任何年龄阶段的正常对照组。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发现ADHD儿童脑电图并不是停留在年龄较小的水平,而是偏离了正常的发育轨迹了。

有研究者分析了400多例ADHD儿童(6-17岁),发现静息态脑电波存在异常,且这种异常偏离了正常发育的模式。

这种异常主要是ADHD儿童存在大脑皮质觉醒的过高和过低,而不是正常组的平稳觉醒。

还有研究发现ADHD儿童α、β、δ波都显著减少,而θ波则显著增加,脑电频段也都向θ波频段集中,这个研究发现ADHD儿童的静息态脑电波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偏移。

该研究结果也得到了核磁共振研究的支持,研究者认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早期因素(基因或者早期环境)影响了ADHD儿童的脑发育,造成异常偏离。

对于ADHD的基因和早期环境公众号之前做了很多介绍,包括母亲孕期环境、PM2.5含量、母亲压力和情绪、儿童早期压力等等。

脑电研究在神经机制上为个体早期以及母亲孕期的重要性提供了相应证据。

有研究者认为ADHD儿童所产生的各种症状是因为其中枢神经系统觉醒度降低,需要不断寻求新奇刺激,从而出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在实际脑电波监测中,研究人员发现ADHD儿童在静息态脑电下会有逐渐增加的慢波活动,而且皮肤电(交感神经系统测量指标,当我们有情绪时皮肤会收缩或者促进汗腺分泌)活动会减小。

皮肤电也是一种测量个体警觉水平,脑唤醒度的间接指标,当我们情绪紧张或者放松时,皮肤的电反应会有相应变化。

低水平的中枢神经系统觉醒往往会伴随比较明显的运动控制缺陷,也就是多动症状、冲动和注意缺陷,兴奋剂可以有效改善这样的情况,ADHD儿童服用中枢神经兴奋剂之后觉醒程度会有显著提升。

另外,一些ADHD儿童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β减少,也是觉醒不足的表现(β波增多意味着个体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减少意味着觉醒降低)。

以上几点主要原因在脑电神经机制上共同证明了ADHD儿童所存在的相关症状,对于ADHD儿童的症状,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的原因去看待,而不是某一个原因导致的,因为众多研究者都认为ADHD患者可能存在多个脑网络的损害,所以单一原因往往无法解释。

另一方面,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很大的异质性,每个人症状产生的原因可能都不一样。

但无论如何,ADHD儿童症状的脑电神经机制在神经科学层面上证实了ADHD的很多问题就是“脑的问题”,基于这一点,对应用和干预提供了有效依据,治理好ADHD的脑,才能治理好ADHD的问题。

ADHD儿童脑电波异常的几个原因

1.大脑发育延迟。一些研究者认为,ADHD儿童所显示出来的异常行为和心理是因为相对同龄人而言的大脑发育延迟。在脑电波上体现在ADHD儿童脑电图相比于同龄正常儿童有更多的慢波出现,尤其是θ波增多

神经影像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有研究发现ADHD儿童在额叶皮质厚度上有3-5年的发育延迟。

2.脑发育偏离正常轨道。这种异常主要是ADHD儿童存在大脑皮质觉醒的过高和过低,而不是正常组的平稳觉醒。

有研究发现ADHD儿童α、β、δ波都显著减少,而θ波则显著增加,脑电频段也都向θ波频段集中,这个研究发现ADHD儿童的静息态脑电波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偏移。

3.觉醒不足。有研究者认为ADHD儿童所产生的各种症状是因为其中枢神经系统觉醒度降低,需要不断寻求新奇刺激,从而出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一些ADHD儿童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β减少,也是觉醒不足的表现(β波增多意味着个体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减少意味着觉醒降低)。

无论如何,ADHD儿童症状的脑电神经机制在神经科学层面上证实了ADHD的很多问题就是“脑的问题”,基于这一点,对应用和干预提供了有效依据,治理好ADHD的脑,才能治理好ADHD的问题。

希望各位家长们,了解这些知识点以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少说点:

“分心都是你的错。”

全文完!

参考文献

注:图源网络,侵删。

举报/反馈

ADHD互助联盟

673获赞 1030粉丝
多动症 adhd专业科普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