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女儿周岁宴后,全家在蝴蝶大厦大门口合影留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又一村老照片。
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商店,他们不但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其中的佼佼者还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譬如玉楼东就是一个符号化存在,它就是湘菜,它就是长沙。但也有因科技进步而消亡的店铺,譬如彩色冲印店;还有被时代大潮淹没的店铺,譬如蝴蝶大厦;更有因为人们的消费习惯改变而萎缩的店铺,譬如又一村。这些曾经辉煌的商店虽然消亡和没落了,但却顽固地存在于我这代长沙人的记忆中。
文/图陈波
[蝴蝶大厦]长沙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摩天大楼
五一西路上的蝴蝶大厦是长沙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摩天大楼,建成于1987年底,高66.9米,21层,因外形设计成蝴蝶形而得名。蝴蝶大厦内的航空宾馆设有航空歌厅,而航空歌厅是长沙歌厅文化的发源地,更是当时长沙最火爆的歌厅。我没在航空歌厅看过演出,但在其他地方与蝴蝶大厦有交集。
与老婆恋爱不久,我爸爸邀请未来亲家全家在蝴蝶大厦的航空宾馆吃广式早茶,之所以把双方家长的第一次见面安排在最豪华的蝴蝶大厦,是表示对未来亲家的尊重。印象中蝴蝶大厦是当时唯一售卖广式早茶的店家,道理很简单,当时的长沙餐饮与今天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时长沙连湘菜馆子都不多,何况外来餐饮店铺?
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我们到了准备婚事的时间。那时长沙市面上出现了我最喜欢的组合音响,就是录音机、立体声电唱机、收音机和功放、音箱组合在一起的机器。按我的收入,做梦都不会想买组合音响,无它,100多元工资的我,要不吃不喝两年才买得起一台组合音响。但结婚又不同,人们都是趁此机会添置大件物品。懂我心思的老婆主动提出买一台组合音响陪嫁。
1989年初春的某天下午,我请懂无线电的朋友杨炳龙帮我在蝴蝶大厦一楼的家电商场挑选组合音响。我和老婆同时看中了一台山水牌组合音响,杨炳龙拿着他自己带去的试音带左听听,右听听,不时旋转一下组合音响上的这个旋钮,又按下那个键。不是音色不满意,就是其他地方不理想。他让营业员拆开了三四台未拆封的音响纸箱,捣鼓了四五个小时,终于帮我们选好了一台2200元的山水牌组合音响。我们进店时还是中午,买完音响已经是快晚上七点钟了。望着满头大汗的杨炳龙,我心里怪不好意思的。我们请他在蝴蝶大厦餐厅吃了个便饭。
1990年,我结婚了。作为生活白痴的我,在准备新婚生活用品时,居然买了一块塑料水果砧板当切菜砧板,这个自然不好使。蜜月里,我们小两口逛街时,路过蝴蝶大厦的日杂店,看到里面售卖铁木砧板。当时正是铁木砧板流行的时候,记得铁木砧板有广西和越南之分,而越南铁木又强于广西铁木。那天我们在蝴蝶大厦日杂店,花32元买了一块越南铁木砧板。这块花了我三分之一工资的铁木砧板,使用了三十二年,今天还在继续服役。
[彩色冲印店]最有名的是芙蓉图片公司
彩色胶卷在长沙普及的时间是在1984年左右。那时长沙有彩色胶卷销售,但市场上没有彩色胶卷冲印设备,长沙人拍摄的彩色胶卷只能送到路边的彩色胶卷代理点,经他们的手送到广东去冲印彩色胶卷,一般需要三天到七天时间才能拿到冲印好的相片。冲印一卷彩色胶卷25元左右,购买一卷柯达彩卷也是25元左右,在人均月工资不到一百元的时代,这是一笔不秀气(不小)的开支。
1985年左右,长沙就有了自己的彩扩店。那时既有很气派的彩色冲印公司,譬如位于五一西路,口腔医院对面的芙蓉彩色图片公司。更多是家庭作坊式的冲印店,他们大抵是收到顾客的彩卷,再转手大公司去冲印,从中赚取手续费。
我喜欢给女儿拍照,1992年她出生后到小学毕业,我给她拍摄了上千张彩色相片,以此来记录她的成长。给女儿拍摄的彩色胶卷,我并没有固定在某一处冲印店(公司)冲印,很多地方都去过,既去过最有名的芙蓉图片公司冲印胶卷,也去过新华社湖南分社图片门市部冲印相片。去新华社冲印是因为上下班顺路,早晨上班时丢到他们那里,如果是加急,下午下班时就可以看到冲印出来的相片。当然加急是要加钱的。
我也常去离家不远的,晓园公园旁边那家台湾老板经营的彩色冲印店,他们有自己的设备,冲印时间比其他店铺快一点,不加急一天内也可以取件。记得八寸以内,他们都是用机器冲印,收费才一块多钱。而其他店铺八寸是手工冲印,要十块钱一张。
当时为了永久保存彩色相片,还流行给相片过塑。就是用硬质塑料片把相片包裹起来。五寸的话,收费五毛。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家楼下也开了一家彩色冲印店,女老板比我小五六岁,这时我为女儿拍摄的相片就交给她冲印了。时间到了2005年前后,数码相机和拍照手机走进人们的生活,她们店铺的生意明显减少。六七年前,我每次路过,看到挂在她店铺上的那块柯达标志的黄色店招,就像是看一件文物,因为长沙极少见到了。她的店铺虽然还在,早已从单纯的彩色冲印,开始兼营打字复印和广告制作。最近四年就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了。有时路过她的店子我会想,她干啥去了呢?
[又一村]快餐经营规模曾位列全国前四
又一村位于中山西路,是长沙一家百年餐饮老店,由中岳楼、明明等老牌餐饮店于1956年公私合营组建而来。他们的菜品花菇无黄蛋、子龙脱袍、麻辣子鸡、烧方肉、银丝卷、菊花烧卖不但享誉湖南,声名更远播东南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郭沫若、田汉等名人都曾光临又一村。
我是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长沙人,更熟悉的是他们的快餐。1986年他们开始经营快餐,是长沙最早的快餐公司,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又一村的快餐经营规模位列全国前四位,许多长沙人的第一份快餐是在又一村吃的。他们的快餐跟当时人们在火车上吃的泡沫盒盛装的盒饭不同,是把饭和菜品分装几个格子里,就是今天很多公司食堂使用的那种分格餐盘。对于之前只用饭碗吃饭的长沙人,这种餐具无疑新颖有趣,再加上卫生可口,所以又一村快餐刚一面世,就吸引了巨多好奇又喜欢赶时髦的长沙满哥妹坨去尝鲜。跟今天排队买奶茶的年轻人一个逻辑。
对了,又一村快餐厅还有一个当时长沙人没见过的餐桌椅,就是今天绝大多数公司食堂使用的两人座彩色钢化玻璃餐桌椅,这个绝对是他们的加分项。道理很简单,之前长沙饭铺的餐桌都是四方形木桌,相比彩色钢化桌椅,未免显得有点土气了。
我也是当年众多赶时髦的年轻人中的一个,有事没事都跑去吃个套餐。在众多的套餐里,具体吃过什么套餐,今天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但有一个套餐记忆犹新,是在分格的托盘里分别放置一段蒸熟了的香肠和一个煎鸡蛋,还配有下饭的榨菜丝等。对了,还有一碗汤。这个套餐是我点得最多的。慢慢我自己也学会做了,有时一个人在家,就自己给自己做一份。虽然家里没有又一村那种分格的餐盘,对付着吃也行。早几个月跟老婆聊天,她还记得我从前喜欢这个调调,还说有次她出差回家,我就做了又一村的蒸香肠配煎蛋给她吃。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