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发现之前,是陕西旬邑县一名普通的农妇。
她出身贫寒,年幼时被订娃娃亲、被裹脚。
17岁时匆匆结婚,丈夫家暴她,婆家刁难她,10年被迫生了13个孩子,10个夭折。
65岁那一年,因为意外,死里逃生的她开始重生,用剪纸艺术惊艳了联合国。
她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深陷苦难的泥潭,也不要忘记仰望星空。
凭借自己的毅力,决心奋力追光者,终将光芒万丈。
1920年,库淑兰出生在陕西咸阳旬邑县赤道乡王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小时候的她聪明伶俐,争强好胜,村里人都称她为鬼精灵“猴桃儿”。
“猴桃儿”从小就跟着父亲逃荒要饭。
4岁那年,她被父亲定下娃娃亲,失去了日后自由恋爱的机会。
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9岁时母亲给她裹脚。当布条将她的双足死死缠住时,库淑兰痛哭不已。
趁母亲不注意,她将布条拆除,可待母亲发现时,布条又再次缠住了她的双脚。父亲心疼她,却也无能为力。
缠过的小脚让库淑兰无法久站,更习惯跪地做活
11岁时,库淑兰得到一个读书的机会,她无比珍惜这个机会。无论是唱歌还是画画,她都很出色。
读书期间她喜欢去学校附近逛城隍庙。庙里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以及彩绘壁上的图像都让她惊叹不已。
她常常思考:这些是如何做出来的?
后来,在库淑兰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出这些神灵的图像对她的剪纸艺术产生的极大影响。
那段读书的日子是她一生中为数不多的美好时光。
然而她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婆家的催婚就打破了她宁静的生活。
原来,婆家生怕库淑兰书读得多了,思想发生改变而悔婚,于是不停地催婚。
就这样,15岁后库淑兰没能继续上学,而是回家跟母亲学做女红,为自己备办嫁妆。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她学会了剪花绣叶。
17岁那一年,她走进了婆家。殊不知,这一步将她带进了苦难的深渊,这段婚姻也成了她一生噩梦的开始。
库淑兰和丈夫孙保印
库淑兰的丈夫是家中的长子,从小被父母溺爱,没上过学,没有文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
他封建思想极其严重,认为妻子不过是发泄的沙袋,不过是生育的机器。
他自己没有读过书,也不允许库淑兰读书写字。
有时候看到库淑兰做家务,稍有不如意便对她拳打脚踢。
刚嫁入婆家的库淑兰没有和过面,不会烧菜,她对着案板和面盆傻眼了。
不会做饭的小媳妇当然不受待见,在丈夫的拳打脚踢之下,她做饭的水平渐渐提高了。
饭虽然会做了,但是做家务稍有不慎,还是会受到打骂。
有一次院里晒了枣,库淑兰做饭时没注意拦牛,牛闯进院子里吃了几粒枣。
丈夫马上火冒三丈,拿着铁叉,就朝她的胳膊扎过去,扎出了几个窟窿,当时便血流不止。
直到库淑兰离世时,她身上还留着这几块大伤疤。
而库淑兰的婆婆看到她遭受打骂,不仅不会站在她这一边,还拿出封建家长的权威,对她颐指气使,百般刁难。
婆家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于是十年间库淑兰被迫生产了13个孩子,可是因为贫困和资源匮乏等原因,10个孩子夭折,只留下了两男一女。
无止境的农活,如家常便饭般的打骂,夭折的孩子,这些一次又一次地痛击着她。
库淑兰曾说:“我跟上老汉(陕西方言中的丈夫),没好好活过一天,人一辈子把打挨扎啦。”
那些年,为了尽可能地躲开丈夫的家暴,库淑兰晚上几乎不敢进卧室睡觉,只好躲在院子里的柴火垛或稻草堆中。
可即使生活在绝望和艰辛中,库淑兰也依然凭借强大的忍耐力,坦然地面对,极力寻找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这个精神支柱就是剪纸。

库淑兰的母亲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剪纸技术高超之人。

库淑兰6岁时,曾跟着母亲学剪纸。
在母亲的影响下,她也喜欢上了剪纸。只有手握剪刀的那一刻,她才能感受到一丝丝活着的乐趣。
过去的陕西农村,邻居们会在空闲时间坐在窑洞里一起唠家常。
村里的妇女们知道库淑兰手巧,剪纸技术非同一般,因此大家会向她讨教技巧,库淑兰也会慷慨地教给她们。
然而尽管大家学会了技巧,但还是达不到库淑兰的水平。
几十年间,库淑兰和村里的其他农妇一样,剪纸剪了几大箱,但是鲜为人知。
直到1980年春天,旬邑县开展全县民间剪纸普查。旬邑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在组织民间艺人创作时,发现了库淑兰不同凡响的剪纸天赋。
文为群是旬邑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接到普查全县民间剪纸艺人的工作指派后,他带上50本剪纸册页和彩色卡纸走村串户,将册页发给村里对剪纸有兴趣的人。
文为群与库淑兰
走到一个叫王村的村子里,文为群手里还剩下最后一本。
彼时,他的小妹刚好就在住这村里,他便委托小妹将最后一本册页发下去,便离开了村里。
两个月后,文为群收到这本册页时,他被震撼了。
色彩艳丽的花朵、充满童趣的人物在册页上徐徐展开。
库淑兰上交的剪纸册页
文为群赶忙去了王村,去寻找册子上署名为“库淑兰”的人。
文为群一边问路,一边爬坡,终于在两孔简陋破败的窑洞前见到了库淑兰。
这个身高一米六的小脚老太太忙完农活,正一手擦汗,一手捧着初瓷碗,咕咚咕咚地喝着开水。
待文为群的小妹为她介绍说“这是自家哥哥”之后,库淑兰松了一口气,笑容瞬间在脸上浮现:“自家哥哥那我就不害怕了。”
她邀请文为群进屋。一进屋,文为群心头一震,他从来没有见过用彩色剪纸装扮窑洞的。
进入窑洞,他感觉像走进了莫高窟,又仿佛走进了艺术殿堂。
库淑兰坐在自家窑洞里
用剪纸创造的太阳、飞鸟、月亮、花草、人物等,色彩绚丽,琳琅满目。
文为群很兴奋,他感觉自己挖到宝了。
他拿来了更大的纸,让库淑兰创作。
刚开始库淑兰不敢剪,生怕剪坏了。在文为群的鼓励下,她才开始大胆创作。
当她创作完以后,文为群又继续鼓励她,就在这不断的鼓励中,她的剪纸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1986年西安美术家画廊举办旬邑剪纸展的时候,给库淑兰开了一个专厅。
库淑兰的作品在展览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一名就是陕西一所艺术大学的教授。
教授发现库淑兰的剪纸作品可谓巧夺天工。于是他多次登门拜访库淑兰,并把她的作品推荐给其他美学教授。
文为群等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为库淑兰的作品接力推广。
库淑兰的剪纸渐渐被更多人关注和认可,但这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
库淑兰的丈夫并没有支持和认可过她,同样地,他也不待见文为群等文化馆的工作人员。
他认为剪那么多纸有啥用,又没有人来买,还不如去挖药卖钱,还能补贴家用。
但库淑兰向来就是固执又坚强的人,她随丈夫打骂,但非剪不可。
后来,她白天去挖药卖钱,晚上回家就偷偷地剪。
库淑兰住过的窑洞
库淑兰曾说:“花剪好了,喝凉水吃冷馍也高兴。花剪不好,三天两天吃不下,黑天睡在炕上,一夜起来几遍,趴在窗外往外看,心里想明天到底剪啥。”
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爱好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就能摆脱生活的琐碎,任由人生巨浪从她身上汹涌而过,不急躁也不害怕。
库淑兰在这难熬的艰难阶段,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剪纸工作中,悄悄打磨剪纸技术。
也正是有了这日复一日的敲打锤炼,才有了后来惊艳世界的剪纸作品。
正如一句话所说:请相信,在暗处执着生长,终有一日,馥郁传香。
时间来到了1985年,库淑兰已经65岁了。苦难依旧如影随形。
她的人生拐点发生在一次外出时,她遭遇了意外。
那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外出采药。
或许是年纪大了,也或许是其他原因,她在一个山坡边上脚下一滑,不慎跌入5米高的悬崖之下。
这次意外差点要了她的命,被救回家中后,她昏迷了40多天。
正当家里人都开始为她准备后事时,奇迹出现了。
库淑兰醒了。
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她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不能再等了,必须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叫子女拿来了剪刀和废纸,如痴如醉地开始剪纸。
她每天把自己关在窑洞里,抄起剪刀剪纸,剪到开心时还一边唱一边剪。
剪纸的库淑兰
而她剪出来的作品,比之前更加绚丽多彩,构思创新而大胆。
她剪的《江娃拉马梅香骑》,表现了一对年轻夫妻在旅行路上甜蜜恩爱的场景。
库淑兰剪纸作品《江娃拉马梅香骑》
她还剪了《十兄弟》,十个男孩和十个女孩,完全不重样。
最惊艳世人的是她剪的“剪花娘子”。浓眉大眼、脸颊微红,目光如炬,身着华丽的嫁衣和头饰。
库淑兰1989年版《剪花娘子》
她的剪纸越来越好,传遍了十里八乡,后来火遍大江南北。
很多人宁愿翻几座山,走很远的路,也要花高价购买她的剪纸。
许多国家慕名而来的艺术家,在看完她的作品以后,都敬佩不已。
有学者表示:惊动世界的中国艺术家,齐白石之后就要算库淑兰。
因为她的剪纸红火,她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村的经济,也带动了整个县的产业发展,到后来只要一提到库淑兰,就知道旬邑县的剪纸。
在库淑兰的影响下,2002年,中国剪纸艺术正式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库淑兰还没有好好看看自己创造的世界,便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结束了自己苦难而又传奇的一生。
库淑兰逝世后不久,相关部门在旬邑县广场为她雕刻了一座雕像:
一位沧桑的老妇人,手握一把剪刀,一摞纸张,目视前方。
这也是当地相关部门第一次为一位民间艺术家雕刻雕像。
库淑兰一生清贫,饱受磨难,但她从不抱怨,不后悔,不退缩。她将自己的苦难融入剪纸,创造了一个时代。
库淑兰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你的人生是怎么样的状态,取决于你的选择。
晚年的库淑兰,依旧在爬山采药
正如《功夫熊猫》里有一句话所说:
你人生故事的开头也许充满坎坷,不过这并不影响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看后来的人生路,你自己选择怎么走下去。
愿你在人生的旅途中,做对选择,走对方向,用自己的力量点亮心灯,过上预期的生活。
作者:王慢 ,左手煲鸡汤,右手写故事的自由码字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举报/反馈

读者

897万获赞 131.7万粉丝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读者杂志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