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科技史研读: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本的相关理论主要有哪些?总的来说,自上世纪中期开始,随着人力资本理论成果的进一步丰富,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一系列社会经济现象的界定与说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人力资本理论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人力资本理论被引进到国内并逐渐被国内学者接受,所以随着该理论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也不断提高。从西方领域来看,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现代背景下的“新经济”发展方面;

而在国内,其侧重点在于买方市场条件下,实现国内经济发展的合理路径。在人力资本理论中,强调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能够为人身伤害和死亡的赔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这实际上是由经济学角度作为出发点,对人的经济价值的剖析,体现的是与人相对应的货币价值。亚当·斯密在研究当中,曾对人力资本的相关内容有着详细界定与说明。他指出,固定资本中涉及到全部居民或成员形成的积极能力。

这类才能大多是在外界环境中持续积累和学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通常需要耗费相应的成本,基于此,可将其定义为个体本身存在的、已经实现的资本。自二十世纪开始,美国的欧文·费雪基于现有理论的支持下,率先开展对人力资本内涵的界定研究,并将人力资本放到经济学分析的范畴中加以考虑。

随后,舒尔茨选取人力资本作为研究重点,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其展开了系统性的分析与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反映的是劳动者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或劳动能力,对现代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他表示,人力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但在人力获取过程中同样需要付出相应的资源。人力资源可能视为投资的产物。

随后,相关学者以人力资本理论为重点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并在长期探索过程中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哈维·罗森强调人力资本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产权唯一性,其所有权单纯集中在拥有者的手中,无法进行分散;另外,部分学者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支持下,总结出人力资本的定价理论等。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可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定义,即人力资本反映的是个体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为人在物质生产活动的功能定位提供了重要的解释作用。在该理论中再次强调了人,尤其是掌握一定知识或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一阶段的人力资本理论对人力资本的相关内容有着系统性的界定与说明,并将人的消费纳入投资的范畴。综上,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当中,既强调对理论内容的大范围普及和推广,同时还偏向于为个别经济现象提供理论依据,如反贫穷、收入分配等;同样还存在对理论进行深层次探究的情况,如针对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的分析。

人力资本理论中将人的知识技能定义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全方位的解释说明,该理论的提出能够有效弥补以往经济理论的缺陷和不足,强调由于个体质量差异性的存在,产生的生产贡献也存在显著区别。高质量的劳动力对劳动生产率有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由此可见,重视培养和提高人的质量,同样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积极作用。

二、人才流动理论

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是持续推进经济社会进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重视探究与掌握人才流动规律、探索人才流动影响,探寻人才要素与物质要素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的作用路径是一个稳定持续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在重视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前提下,从多个角度探究了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和动力,他们认为,人才流动与社会生产力存在密切联系。列宁认为影响人才流动的关键因素就是社会分工和劳动社会化。从当前西方学术界对人才流动动因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西方学者从广义角度出发,以社会生产和产业结构方面作为切入点,对人才流动的动因和内在逻辑展开了深层次剖析。通过配第—克拉克定律能够反映出,人力资源在各个产业间的转移呈现出梯次特征。具体来讲,即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源所占比重是最高的,而第一产业的人力资源所占比重最低。

钱纳里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表示,在工业化进程前,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超过60%,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该比重逐渐下滑到10%以内,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向其他产业进行持续流动。美国的勒温认为,个人的工作绩效既受到自身素质、能力的影响,同时其所处外界环境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人才所处环境不适应个人才能的发挥,且所处环境相对稳定,那么他必须选择转移到其他满足自身要求的环境当中。美国的卡兹选取科研组织为重点展开了深入剖析,并从中总结出组织寿命理论,即科研组织成员共同工作的最合理期限在1.55年范围内,在这一阶段不同成员彼此间的沟通与互动时最频繁的,同时组织表现也高于其他时期。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员彼此间的互动会大幅缩减,在这种条件下应利用人才流动的方式来重新激发组织活力。国内针对人才流动的相关研究时间较短。我国学者李宝元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并归纳出人才资本流动的条件,具体包括:高度自由的供求主体、灵活标准的薪酬机制、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

朱高峰认为在对人才流动的研究当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就是人才成本问题。他认为,人才成本主要涵盖下列部分:即国家的投入、社会的投入和个人投入。因此,人才的流动实质上就是人才在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的过程。

梁伟年在研究中总结出关于人才流动动因的影响因素,即组织因素、社会因素和理念因素等。姜乾之等人基于现有理论的支持下,对影响全球城市人才流动的因素进行分析与验证,并总结出下列方面:即人才政策、经济结构、社会背景和科技创新。

举报/反馈

韩先生Talk

1.3万获赞 3774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