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林硕
国人在新年书写吉语的习俗由来已久,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南宋时期成书的《平斋文集》和《五灯会元》,被称作“岁朝把笔”。明清鼎革之后,这种风俗逐渐传入宫廷,在雍正朝形成了“元旦开笔”的典仪。待到乾隆朝,清高宗弘历对开笔之典进行改造,仪式感更重,所用的器具也是极尽奢华。其中,“金瓯永固杯”无疑是最大的亮点。
金瓯永固杯 故宫博物院藏
元旦“明窗开笔”之典
雍正时期的“明窗开笔”仪式比较简单:每逢新年元旦子时(夜半二十三点至翌晨一点之间),清世宗胤禛沐浴更衣,端坐在养心殿东暖阁内,引燃蜡烛,濡墨挥写“春韶介祉,开笔大吉”、“民安乐业,边尘永息”等吉语。一方面,代表皇帝为期五天的“小长假(自旧岁腊月二十六至除夕)”宣告结束。另一方面,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君主题写吉语,祈求五谷丰登、政通人和,尚未被赋予过多的象征意义。
待到乾隆朝,喜欢标新立异的清高宗弘历对开笔之典进行改造,仪式感更重,所用的器具也是极尽奢华。
首先,乾隆皇帝在养心殿东暖阁西南角的小隔间内挂上了御笔宸翰“明窗”二字,语出《尚书·舜典》之中的“明四目,达四聪”。在隔间的窗边设有宝座床,面东坐褥,左侧放有紫檀炕案,右侧则以窗台为案。
其次,天子点燃名为“玉烛长调”烛台,寓意风调雨顺。此台不止一座。在乾隆四年的《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中,记载了其中一件“玉烛长调”,构件包含玉兽、玉梅花盘、珐琅稳瓶、珐琅挺、鎏金铜座,涵盖了玉、珐琅、铜等材质,足见其工艺之繁复。
再次,天子提起镌刻有“万年青”或“万年枝”铭文的竹管翠毫笔、紫毫笔,在雕漆龙盘中盛放的八趾吉祥铜炉熏上一熏。先用笔蘸朱墨,在黄纸上正中间写下“中行”,然后再用黑墨,在“中行”左右两侧分别写祈福话语、新年愿景。比如,乾隆二年的“明窗开笔”之典,弘历所写的中行为“二年元旦 万象同春 永永平安如意(朱笔)”,左侧是“愿得时和年丰民安物阜(墨笔)”,右侧则为“雨赐时若日升月恒如愿(墨笔)”。皇帝所写吉语被视为高度机密,仪毕封存,即使后世嗣君也不得开启。
清乾隆 彩漆花卉紫毫笔
从次,乾隆皇帝从紫檀炕案上端起自己私人订制的“金瓯永固杯”,饮下屠苏酒。屠苏酒又被称为“岁酒”,内有大黄、白术、花椒、川椒等多种药材,具有避除疫疬、益气温阳的功用。在古人看来新春元日饮下此酒,可以起到祛邪扶正之效。饮酒之时,家人围坐,幼者先喝而长者后饮酒,恰如苏轼所写:“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最后,乾隆皇帝象征性地翻阅《时宪书》,以取“授时省岁”之意。《时宪书》原名《时宪历》,是在明末徐光启、李之藻、汤若望等人编译的《崇祯历书》基础之上,压缩而来。入清后,汤若望进呈朝廷,睿亲王多尔衮定名《时宪历》,予以颁行。“时宪”典出《尚书·商书·说命中》的“惟天聪明,惟圣时宪”;因避弘历名讳,改称《时宪书》。
清乾隆 缂丝御临米芾元日帖轴
巧夺天工的金瓯永固杯
整场“明窗开笔”之典笼罩在“普天玉烛调三界,建极金瓯巩万年”的祥和气氛之中,而在诸多的御用礼器之中,“金瓯永固杯”无疑是最大的亮点。
我们在故宫博物院看到的“金瓯永固杯”,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打造之际,乾隆皇帝谕旨从内库中提用九成金二十两,又甄选大小珍珠十一颗,大小红宝石九块,蓝宝石十二块,碧玺四颗。此杯采用三足鼎的样式,将杯足设计为象首的形象,长牙卷鼻,原本应该大如蒲扇的象耳被抽象得很小,而在象首的额顶和双目之间,嵌有璀璨夺目的珠宝,寓意太平有象。金杯外壁满錾象征着吉祥喜庆的“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有夔龙耳,龙头之上镶嵌有珍珠,寓意乾坤在握。在“金瓯永固杯”的口沿处錾刻有“回形纹”,并在居中位置錾有篆书字款:一面是“金瓯永固”(取国邦“犹若金瓯,无一伤缺”之意),另一面则是“乾隆年制”。通过查阅清宫的《内务府活计档》可知,金瓯永固杯杯身采取“镶珠宝点翠”工艺,即从活翠鸟的脖子周围剪下羽毛,点缀在金属杯身之上,故此杯应为翠绿。然而,由于年逾久远,目前这只“金瓯永固杯”点翠所用的翠鸟羽毛绝大部分业已脱落,故外观整体上呈现出金色,仅存部分翠色依稀可见。
尽管乾隆皇帝朝政繁忙,却对制作“金瓯永固杯”的每个环节都格外关注。翻开《清高宗起居注》和《内务府活计档》,里面保存着几十道诏谕,均是乾隆皇帝降旨督办、询问金瓯的制作进程,并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比如,“金杯足子做象鼻子足子,镶珠宝,金杯刻‘金瓯永固’‘乾隆年制’之款,钦此。”经过反复修改,直到完成之后进呈御前,弘历端详着自己的杰作,巧夺天工、光灿晶莹,颇为满意,便会给每位参与打造金杯的监造和工匠加官进爵。
皇帝满意,工匠获封,看似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如果您以为“金瓯永固杯”工程会就此落幕,那可大错特错啦!自诩“千古一帝”的乾隆皇帝从来不会按照常理出牌,凡事一定要标新立异,才能彰显其个性。作为古代帝王中出类拔萃的“玩家”,乾隆皇帝对于“金瓯永固杯”设计可谓精益求精,时常揣摩并提出改进意见。比如,他认为乾隆四年打造的金瓯永固杯,在夔龙耳的设计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便传旨应该在杯耳的“夔龙上各安大珠子一颗,两面每面安珠子五颗,中间一颗安大些,花头要圆的,再样呈览”,又命工匠“另行往细致里收拾”,精益求精。
繁华落尽金瓯缺
通过查阅内府档案和其他文献,目前已知的“金瓯永固杯”有四只:三只由纯金打造,制作时间分别是乾隆四年、乾隆五年、乾隆六十二年(即嘉庆二年,弘历退位后在宫中仍用乾隆年号);除此之外,内府还曾在乾隆五年制作过一只铜鎏金的“金瓯永固杯”。究竟为何频频打造新杯,弘历给出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前文所述的设计缺憾,或者是金杯打造日久,业经伤损等等。
弘历在位整整一甲子,又在太上皇的宝位上度过了四个元旦,六十次用“金瓯永固杯”饮下屠苏,也留下了六十四份“明窗开笔”吉语笺,封存在黄匣之内,保存至今。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仅仅在其辞世四十一年之后,虎门的硝烟,英吉利的炮火,便轻易击碎了他幻想中坚不可摧的“盛世金瓯”。面对纷至沓来的坚船利炮,清代统治者再也无法像往昔一般,在元日平安顺遂地手持金杯,饮下祈福酒。至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冲入了“万园之园”圆明园,将庋藏其中的稀世明珍劫掠一空。原本存放在圆明园的一只纯金“金瓯永固杯”与另一只铜鎏金“金瓯永固杯”,被时任法军上校的杜潘(Du Pin)掠走;此人也是英法联军临时组织的战利品委员会(实为分赃委员会)的法方代表之一,同时被他劫走的文物还有《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等。
杜潘归国之后,将盗得的臻品陆续拿到巴黎的杜鲁欧拍卖行(Hôtel Drouot)进行拍卖,上述文物由此散至欧洲各地。待到1872年,当年被杜潘掠走的两只“金瓯永固杯”辗转被理查·华莱士爵士(Richard Wallace)在拍卖会上购入,现藏于伦敦的华莱士收藏馆(The Wallace Collection,又译作华莱士典藏博物馆)。从总体上看,除去夔龙头顶花托上的珍珠无存以及“乾隆年制”那面缺少了一枚蓝色嵌石,华莱士收藏馆的“金瓯永固杯”保存得基本完好,包括染色象牙镶螺钿及红玛瑙的六足木质底座。除了流散在英国的两杯,尚有一只“金瓯永固杯”庋藏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乃是蒋介石从大陆溃退之际带走。
金瓯永固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为祈求江山永固设计的金杯,流散三地,实在是对“金瓯永固”四个字的莫大讽刺;甚至连他每年元旦进行“明窗开笔”仪式的东暖阁小隔间,也因为同治时期,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需要,被改建拆除。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曾经被誉为史上最昂贵酒杯见证了家国的繁华与丧乱,苦难与复兴。这四只“金瓯永固杯”如今分藏在故宫博物院、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英国华莱士收藏馆,让我们共同期待它们的早日重聚。(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举报/反馈

北京日报客户端

7762万获赞 547.2万粉丝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