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2、《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真实、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四个来访者的故事,他们是:一个四十多岁、事业成功、自以为是,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的好莱坞制片人;一个三十多岁、刚刚新婚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日不多的大学女教师;一个六十九岁、离过三次婚,感觉孤独绝望,声称生活再不好转就要在七十岁生日当天自杀的老太太;一个二十多岁、有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在爱情中频频受挫的姑娘。
3、《你到底在找怎样的另一半 : 亲密关系心理学》
说到亲密关系,你会想到什么呢?是情侣关系、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早年的亲密关系如何影响我们找到现在的另一半?为什么我们越亲密,反而越会伤害对方?被忽视的孩子为何更孝顺?亲密关系的创伤如何修复?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健康养育下一代?本书针对亲密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临床案例和实践训练。心理学家施琪嘉用真诚的笔触,从亲密关系的类型与匹配,性与爱,心身反应,创伤与修复四个版块帮助你正确理解亲密关系,找到应对办法。阅读本书,手把手教你解决亲密关系问题,帮助你自我觉察,与自我和解,理顺亲密关系,做自己的心灵疗愈师。
4、《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
很多人都在寻找不生气的方法,比如压抑忍耐、积极乐观等。可是本书作者却告诉我们:那些都不是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情绪化"并不是情绪的错,而是想法的错!作为人际关系疗法(IPT)权威专家,作者认为,负面情绪本身并没有对错,它只是传递了心理的讯息,提醒我们寻求援助或保护自己。其实,让愤怒不断膨胀的,是我们的"情绪化思考"--这种思考,基于我们内心的"受害者心态",以及因自我肯定感低不足而过分追求"正确"的执念。本书旨在从本质层面解决情绪化的困扰。作者解析了生活中那些"让人生气的小事",让读者看清"情绪化思考"的来龙去脉,也让读者明白在那样的情境下究竟该如何表达、如何沟通。除了解析"情绪化思考"的问题之外,作者还教我们如何养成避免情绪思考的7个习惯,以及当生活中遇到"易燃易爆"的人时该如何应对。本书用清晰好读的文字告诉读者:当你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到自己生而坚韧、也生而温柔的本质时,就能学会让情绪守护你,而不是困住你。
5、《别想太多啦: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很多时候,别人没那么在意你,因为害怕被讨厌、期待被喜欢,然而你不知道,根本没有人讨厌你。你“小小的期待”不敢说出口,变成压抑委屈的庸人自扰;想得太多、内心充满担忧,累积成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人生中,有很多事情*好不要放在心上。要想成为“不在意的人”,需要一点小小的练习。日本超人气禅师名取芳彦,对日常生活中的烦恼,进行身临其境的分析,104个“别想太多”的练习,让人不再忧郁、焦躁、闷闷不乐……
6、《停止你的内在战争》
我们生命中的困惑、挑战、挣扎,常常都集中于两个核心问题:我所想的和我体验到的不同。我想成为那个人,但我体验到的是自己并不是那个人。这两种冲突让我们发起了一场内在战争,产生了消极想法、负面情绪,甚至负面行为。于是我们总想着改变自己,去掉那些“坏的”部分,以为去掉“坏的”就会剩下“好的”。然而这种努力改变往往让我们陷入无形的泥沼,我们的天赋、创造力、生命力不断被抑制和消耗。黄仕明老师说:“其实每一种负面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每一片乌云背后都发着金光。”我们想改变的那些“坏的”背后,都是生命真实的渴望。希望本书可以带大家走出对“改变”的执念,转化问题为资源,与自己和解,重新整合自我,焕发生命原本活力。
7、《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漫画版》
爱笑爱闹的蛤蟆先生最近一反常态地深陷抑郁,在朋友们的建议下去做心理咨询。咨询师苍鹭通过10次面谈,引导蛤蟆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探索内心世界。过程中蛤蟆渐渐明白,自己的性格与命运形成于过往一次次无意识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为自己负起责任,选择真正地独立自主,勇敢踏上了改变之路。这本书凝聚了作者戴博德先生多年心理学研究和咨询工作的心得,也是英国畅销20多年的心理咨询入门书。2020年8月,果麦文化引进推出了中文版,两年多来畅销300万册,无数中国读者借由这本书第一次深入了解自我,得到治愈和改变的力量。现在,果麦文化将文字版精心改编为漫画版,希望让各个年龄的读者、更广泛的人群都能轻松阅读这本好书并从中受益。
8、《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对我有特殊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一次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情感敲诈》,这本书让我读得很过瘾,尤其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一些东西一瞬间就明白了,这种理解来得相当简单容易。那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这样写书呢?为什么非得将书写得晦涩难懂呢?
9、《5%的改变》
“你只想要100%的改变,所以你才被困住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先试试把5%做好。用一个极其微小而不同寻常的行动,去打破惯性和困局。”这是心理学家李松蔚近两年来,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干预的精彩案例合辑。书中共收录44个案例,囊括了自我、家庭、工作、情感、人际五大领域的真实困惑。对于读者提出的每个问题,李松蔚都给出了温暖而巧妙的回答——与其说是回答,不如说是进一步的提问,激发提问者进一步去探索。他会要求提问者在未来一周内,尝试一个没有试过的行动,尝试5%的新可能,然后把结果反馈给他。而这些真实的反馈让我们看到:新的行动带来了新的经验,而当新的经验打破惯性的时候,改变就一步一步地发生了。
10、《情绪钝感力 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
你为什么总是在意别人的脸色,在乎别人的想法?你为什么总是想东想西、患得患失?过于敏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伴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而天生敏感的人会放大这种压力,他们每天都可能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中、作茧自缚。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要太在意生活中的“小敏感”和“小挫折”,因为它们有的是别人的无心之过,有的则只是我们自己的主观臆测而已。情绪过敏会让你变得脆弱,而钝感是一种力量,能让你更加有韧性。作者剖析敏感人群的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摆脱情绪敏感的四种方法,及时给敏感的你一粒“情绪脱敏胶囊”,教你控制情绪、疗愈心情、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