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思享
近些年,不管是社会和学校,还是教师和父母,基本上都在呼吁给中小学减负。
尤其是双减政策和延时服务的相继落地,可以说从课外到课内,给予了孩子们全方位的减压措施。
一时间,学校周围的校外补习班基本上消失殆尽了。以前每逢孩子放学,都在校门口等着发传单和递广告的辅导老师也少了,有许多“鸡娃”已成习惯的学生家长,这两年就算想要花钱给孩子补课,好像也有点“不得其门而入”:
找不到名正言顺的培训机构,也找不到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
可是这样一来,中小学生的教育负担,就能够有效减轻了吗?
最近,我在翻看社交资讯的时候,看到了不少一线教师的“匿名吐槽”。
“每天中午要进班辅导,晚上还要看课后延时,几个老师个个都在喊累。”
“一切都在拼成绩,把老师家长和学生全部卷了进来,感觉快卷不动了。”
“本人初中班主任,6个班的课,除了日常上课,批改作业,还有干不完的活。”
可见,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始终在弥漫着繁忙、压力和焦虑的情绪。
家长在每天辛苦赚钱以外,要忙着陪伴和管教孩子,还要辅导和督促孩子写作业;
学生在每天到校上课、上晚自习写完作业以后,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各种额外练习;
老师在日常工作之余,还要迎接督导检查、出考题、批卷子、汇报成绩、说明情况,还要盯着晚自习、做公开课,组织各项培训比赛。
所以即便是在各项减负政策颁布以后的教育,依然还是一副紧张忙碌、争分夺秒和急功近利的现状。
就算是再崇尚快乐学习和素质教育的家长,在面对中考和高考的激烈竞争时,也不可能始终保持心平气和的放松心态。
虽然全社会都在想尽办法给中小学生减负和减压,但是孩子们在家庭作业时间和做题分量明显减少的情况下,不管是“幼升小”、“小升初”,还是中考和高考,都需要面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惨烈竞争。
那么你让我们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如何放下心来、放松心情,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或者素质教育呢?
所以说,如果中考和高考,以成绩筛选、分流和判定孩子的态势不改变,那么当前的各种“减负”措施,就会很难真正为每一个学生家庭卸下负担、减轻压力。
实际上,不管是“双减政策”,还是网络舆论,都倾向于通过减负措施,让中小学生们在学校课堂里认真听讲、消化理解,在“延时服务”中,做完当天的作业和练习,在回家以后只要完成少量课后作业,就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读书习惯和思维逻辑,真正体现出素质教育和全面教育的精神了。
问题是,虽然现在的一线教师,根据相关部门的规范和要求,给孩子们布置的家庭作业量减少了,但是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往往会给孩子们购买大量额外的教辅材料,打算让孩子在“没有校外补习班”的减负环境下,自律自觉地多做题、多努力,进而在各项考试中获得不俗的优异成绩。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自然就从好不容易迎来的“减负状态”,又重新回到了“超重状态”。
相信很多家长都发现,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在校时间确实都缩短了。
而“延时服务”一开始,虽然也是抱着减负和教育的目的,但是孩子们的在校时间,却是显而易见地增加了。
因为在这些额外课时中,老师们又不能讲课和赶进度,导致老师和学生的在校时间,全都在无形中增加了一两个小时。
虽说“延时服务”属于自愿参加,可这样的“减负”措施,是不是有些南辕北辙了呢?
更有甚者,有些中小学校明目张胆地将课后延时的课堂时间,变成了继续上课,给学生“补课加餐”的额外课时。
这样一来,也就完全背离了“给学生减负”的初衷。
总之,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和情绪负担已经足够沉重了。
毕竟中考和高考,就像是悬在孩子们头上的利剑一般,随时随地都会让他们苦恼焦虑和烦躁不堪,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真的想要切实给孩子们“减负”,让他们重拾轻松、愉悦和旺盛的学习兴趣,那就必须做到:
减轻考试压力,减少在校时间,优化考试科目。
那么你们觉得,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