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12月9日,封面新闻记者从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获悉,日前,蒙古国戈壁熊保护技术援助项目中方专家组利用DNA技术,开展戈壁熊种群数量研究发现,戈壁熊数量已由十年前的23只增长至52只。这一结果说明,中蒙两国戈壁熊保护技术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有力促进了种群数量明显增长。
在水源地洗澡的戈壁熊。资料图
戈壁熊种群极度濒危
戈壁熊是棕熊的一个亚种,是全球唯一生存于沙漠戈壁地区的熊类,被蒙古国视为“国熊”。目前仅分布于蒙古国西南部、地跨阿尔泰省和巴彦洪戈尔省的大戈壁保护区A区(与我国新疆伊吾县、甘肃肃北县、内蒙古额济纳旗接壤),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
近年来,戈壁熊也会从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扩散至我国新疆哈密市伊吾县一带活动。由于其数量过少,种群极度濒危,面临着物种灭绝的风险。
鉴定出52只戈壁熊个体
记者了解到,按照中蒙两国政府签署的《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2018年4月,双方正式签订戈壁熊保护技术援助项目实施协议,由中方无偿提供资金在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开展戈壁熊保护技术援助项目。依照程序,商务部确定该项目由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承担。四年多来,中蒙两国通过合作开展戈壁熊及伴生动物多样性监测研究、生境质量评价及栖息地模型构建、主要食源植物种群动态和生物量变化研究等,有效改善戈壁熊栖息地连通性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戈壁熊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增长。
近期,中方项目组遗传学专家,对采自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戈壁熊分布区补食点的1007份毛发样品,开展了基于非损伤性DNA技术的戈壁熊种群数量研究。通过对毛发样品DNA提取和质量检测,共成功鉴定出702个样品,包括戈壁熊样品671份。在完成物种鉴定戈壁熊DNA基础上,利用筛选的微卫星DNA特异性引物和性别鉴定引物,开展了戈壁熊的物种鉴定、个体识别和性别鉴定研究,成功鉴定出52只戈壁熊个体。
首个野生动物保护技术援外项目
项目第一负责人中国林科院副院长肖文发研究员介绍,该项目是“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多边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首个野生动物保护技术援外项目,意味着野生动物保护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成功输出。
据介绍,项目启动四年多来,中方共派出技术专家组9批次,累计超过60人次;多次举办培训班,培训蒙方各级野生动物保护科技和管理人员29人次;及时将越野汽车、摩托车、笔记本电脑、红外自动相机、自动气象站、GPS、卫星电话、帐篷、睡袋、戈壁熊补食食料等援助物资运抵大戈壁保护区A区并投入使用。同时,为克服疫情影响,中方项目团队在商务部、国家林草局、我驻蒙使馆帮助下,采取灵活机动策略,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把疫情影响降到了最低。
蒙古国自然环境与旅游部官员及蒙方合作专家也曾多次表示,蒙古国极度濒危动物戈壁熊的种群数量已超过50只,这离不开中国的帮助。
据了解,因受新冠疫情影响,该项目延期至2024年8月。
举报/反馈

封面新闻

2476万获赞 620.5万粉丝
封面新闻,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