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9日讯7日,一只头戴“凤冠”,身披“祥云”的“国宝级”野鸭——中华秋沙鸭,首次现身东湖风景区。
在东湖湖面游弋的中华秋沙鸭。颜军 摄
9日,武汉市观鸟协会会员罗志平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她家住东湖边,长期依托东湖开展鸟类监测和巡护。7日下午2时45分,她骑小黄车沿东湖绿道湖山道监测巡护时,意外地发现了这只中华秋沙鸭。当时,它混迹在湖面几只小鷉旁,差一点被忽略。幸亏眼尖的她觉察出异样,及时停车用望远镜进行了观察。
在东湖湖面扇翅的中华秋沙鸭。朱全宇 摄
“它的特征太明显了,头顶有凤凰似的冠羽,腹部两侧有祥云一样的鳞纹,是很好识别的高颜值水鸟。”罗志平说,它游得最近时,离自己只有十米左右。
罗志平抑制内心的激动,掏出相机拍了多张照片。随后,将这个喜讯分享给几位鸟友。当天下午,好几位鸟友赶到东湖观察拍摄。
在东湖湖面昂首扇翅的中华秋沙鸭。颜军 摄
第二天,鸟友杨志峰等人又在同一地点,拍到了这只中华秋沙鸭与一对“绿头鸭”夫妻同框的镜头。
中华秋沙鸭是一个古老物种,在地球上已生存了1000多万年,被称为“鸟类的活化石”。它们也是中国特有物种,原产地在我国吉林长白山地区。目前,全球仅存3000只左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将其识别为濒危物种,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贴着东湖湖面飞行的中华秋沙鸭。罗志平 摄
“这是中华秋沙鸭首次亮相东湖,也是第三次在武汉被发现和记录到。”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第一次是2014年冬天,在沉湖国际重要湿地发现1只;第二次是去年冬天,在天兴洲长江江滩发现3只。
中华秋沙鸭每年冬天南迁至长江流域越冬。在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松滋的洈水风景区、宜昌的百宝寨、罗田的天堂寨等地区,在城市湿地很难见到。
罗志平回忆,2014年11月,几位前辈鸟友在沉湖湿地观察卷羽鹈鹕时,意外发现了一只中华秋沙鸭。当时作为观鸟“菜鸟”随行的她,也有幸目睹。没想到时隔8年,在东湖再次“邂逅”这种“国宝鸟”。
2014年11月,在沉湖湿地拍到的中华秋沙鸭。罗志平 摄
这次发现中华秋沙鸭后,罗志平在当天的观鸟日志中,将它昵称为“中秋”,“大雪偶遇‘中秋’,不要太幸运哦!”
罗志平曾连续3年参与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全国同步调查,其中两次深入湖北山区。她说,中华秋沙鸭对水质要求很高,这次现身东湖,说明东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长江日报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赵银斐 姚波)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举报/反馈

长江日报

8998万获赞 100.4万粉丝
长江日报·影响有影响的人
武汉长江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