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学特级教师,为何要致力于推动一所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
一所城乡接合地区的学校,何以激发全体师生和周边群众的运动热情?
6年时间,如何实现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从5%到68%的迅速提升?
湖南省湘江新区虹桥小学秉持“健康第一、以体树人、全面发展、提升素质”理念,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创新全员体育教育,让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第一学科”。
全员体育:
让“健康第一”真正落实
“304!”
虹桥小学一年一届的体育吉尼斯挑战赛上,学生卢允娜跳绳跳出了1分钟304个的好成绩。她开心地说:“每一次计数都是对自己的挑战,我非常喜欢这项运动。”
对于该校校长周琳来说,自己童年时没有这样的经历,这一直是她的遗憾。
2016年的一次外出学习让周琳深受触动:不少学生上了6年学,没有参加过一次运动会;上了6年体育课,没有学会一项运动技能。彼时,虹桥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不足5%。
“一定要进行学校体育的改革!”周琳下定决心。但她察觉到,学校体育工作虽然说起来大家都很重视,但是跟学业成绩比起来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如果不凝聚学校、家庭之力,改革难以实现。
虹桥小学决定以开展体育活动作为突破口。这成为扭转大家观念的关键之举。
2017年,虹桥小学以“全员参与、大集体性、项目新颖”为原则,举办了首届全员运动会,每个学生都参与至少2个项目,每个班级征集10个家庭参加亲子运动会。随后每年的运动会也是学生全员参与,并且每人参加的项目增加到3至5个。
有了经验,学校又陆续开展了教师全员运动会、教师体育社团、爸爸篮球赛、妈妈跳绳赛等系列活动,还成立了虹桥家校社跑团,周校长亲自担任团长,家委会主任、社区主任当副团长,带着教师、家长一起运动,影响力一下从校园辐射向周边群众。
据统计,学校现已有1000多个家庭参与跑团。家校沟通曾经是困扰虹桥小学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已随着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迎刃而解。一些过去对孩子疏于关心的家长,转而变成了家校活动的积极分子。
如今,虹桥小学的教师“人人争做运动达人,个个都像体育老师”。作为数学特级教师,周琳校长主动带头参加高新区体育教师技能比武大赛。她每天坚持锻炼,在大课间带领学生跳操,在课后服务中和学生一起练习踏板操。
语文教师范笑波是第一批行动起来的教师之一。“当时我有重度脂肪肝,属于‘过劳肥’。”范老师回忆,第一次参加跑团,3公里跑得气喘吁吁,最后1公里还是在大家鼓励下走完的。
“周校长的自律激励了我,我咬牙坚持下来。一年后,脂肪肝好了,体重减了十多斤,跑3公里不在话下。”范老师切身感受到运动的重要性,现在不仅陪学生们锻炼,还积极参与爬山、游泳等各项体育活动。
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刘红宇说:“全员体育不应局限于学生,虹桥小学将这一理念向教师、家庭、社区推广,形成了区域内人人热爱运动的氛围。”
观念的转变带来行动的变化,各科教师自觉将体育与学科课程融合:语文教师组织学生编写与体育相关的儿歌、童话,数学教师带领学生研究体育活动中的数学问题……体育成为融合各学科的学校“第一学科”。
选课走班:
体育教学告别“大锅饭”
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目标。但一个班里学生发育水平、兴趣各不相同,传统体育课的“大锅饭”很难让每名学生都“吃饱”。
2018年春季,虹桥小学开始推行体育走班制教学。
一、二年级普修打基础,三至六年级设置足球、篮球、花样跳绳、健美操4个专业体育项目,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后,依据技能水平分层分班,每个年级的6个行政班分解成8至9个专业班进行小班化教学。
这项改革看似针对体育与健康课,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怎么排课,怎么合理使用场地,都要考虑周全。思来想去,周琳决定,全校排课时优先排体育与健康课,同一年级的课看作一个单位统一排课,并且每天第一节课都安排的是体育与健康课。
为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学校根据体育教师专业特长设置开设科目,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尽可能匹配教师专长。在虹桥小学,共有40个教学班,103名专任教师中就有15名体育教师。
在教材方面,学校结合课标要求,组织编写了足球、篮球、健美操、花样跳绳4个模块的校本化实施教材,每册教材涵盖运动项目的理论、技术指导、健康保护与营养、考核与标准4个方面,既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体育技能学习规律,又能满足学生体育个性化、自主化学习需求。
告别“大锅饭”,学生感受最深。“我喜欢足球,课上老师带我们做游戏、比赛,有趣极了,我还掌握了许多专业技能。”六年级学生侯瑞岚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体育教师杨子昊带我们查阅相关资料,指导我们观看比赛,还模拟世界杯进行教学和训练,同学们都想成为‘世界冠军’呢!”五年级足球班学生刘俊熙说。“更有趣”“更喜欢体育”是学生们共同的心声。
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也随着专业教学不断提升。近年来,虹桥小学收获累累荣誉:获国家奖励3项,在省级刊物发表体育论文和作品30篇(件),2名教师在省级赛课中获一等奖。
改革之初,不少教师心里犯嘀咕:“第一节就上体育与健康课,孩子还不玩野了?”但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体育与健康课排在第一节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成绩,反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专注力。在近年的高新区内学业测评中,虹桥小学语数英学科抽测优秀率持续领先。
2021年,蔡崇信公益基金会授予周琳“第二届蔡崇信‘以体树人’全国十佳杰出校长”称号,并高度评价学校体育改革:“虹桥小学把体育放在与课本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让教学成果相得益彰。他们身体力行,让不同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向,迸发更精彩的生命能量。”
2021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积极探索与适当增加‘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虹桥小学乘势而上,发扬科研兴校的改革精神,连续5年申报省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体育改革拓宽思路,力求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改革路径。
体育育人:
让运动浸润学生成长
“体育运动就是这样,有欢笑也有悲痛,有胜利也有失败,但是只要你踏入球场,就要用尽全力去拼搏,绝不放弃。”由于自己的失误,班级与足球联赛冠军失之交臂,五年级学生姜泽怀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学生们的变化,教师、家长看在眼里。体育教师向江苹说:“近年来,学生们的体质明显变好,自制力、集体荣誉感、自信心也增强了。”作为班主任,李知老师发现:“学生的规则意识更强了,也加深了对公平、竞争、团结意义的理解。”家长们反馈:“以前孩子怕苦怕累,自从在学校社团参加了体育锻炼,现在再炎热的天都能坚持运动。”
为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虹桥小学紧扣“教会、勤练、常赛”的思路,将体育竞赛打造为育人平台。学校每年举办全员运动会、体育吉尼斯挑战赛,凡是学校开展的体育项目都有比赛,都是全员参与。仅足球、篮球班级联赛,每学年就有400多场次,每班参加不下10场次。到了周末,学校还组织校际友谊赛。“生生有项目、班班有队伍、天天有比赛”已成为学校常态。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于了解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身体素质发展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一年级学生小雷从小缺乏锻炼,长得胖墩墩的,刚升入小学时,一分钟跳绳仅能完成十来个。体育教师卢彬彬发现这个情况后,抓住小雷跳绳中的问题补上了一节课,不久小雷就跟上了节奏,激发出强烈的锻炼热情。一年以后,小雷一分钟跳绳成绩已达到195个,还得到了“运动小健将”奖状。
这个案例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了学校对体育育人的深刻理解。周校长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让学生每一份努力都得到认同,保护他们的运动热情。”针对综合素质不够优秀的学生,学校还开展了“弱苗行动”,每一位教师都要认领相应的“弱苗”,实行全方位跟踪与贴心培育。
进校后20分钟的零点体育、上午30分钟体育大课间、下午放学后90分钟体育社团……几年过去,虹桥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优秀率由过去的5%达到现在的68%。体育成为虹桥小学的“第一学科”,虹桥学子浸润在浓浓的体育氛围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因体育而生机勃勃。(本报记者 林焕新 李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