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社会现象和连锁反应,显得神秘莫测。

比如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即使再小的事物,不断放大它,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比如晕轮效应,我们看问题时很容易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

生活中很容易聚焦某个人或物体的优点,而导致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产生偏见。

本期书单关键词:【社会效应书单】,揭露那些常见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神奇力量。

1《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是由两个人构成的一种奇妙社会关系。

一方是煤气灯操纵者,需要扮演凡事都正确的角色,以此保持主宰者的感觉。

另一方是被操控者,总让煤气灯操纵者来定义自己的现实世界,把操纵者过度理想化,总期许得到他的认可和肯定。

煤气灯操纵者会利用被操作者的脆弱,让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进而陷入操控者的感情控制。

双方当事人,有时是一对情侣,被操控者在感情世界里没有丝毫主见,渴望来自操纵者事无巨细的把控。

双方当事人,有时是领导与下属,下属非常惧怕害怕领导对自己提出质疑与否定,担心领导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良影响。

双方当事人,有时还会是父母与孩子,亲密的朋友等等。

在煤气灯效应里,脆弱的被操控者,总是把对方理想化、总期许得到对方的认可,或者为了维持这段关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2《路西法效应》

没有被释放的情绪并不会消亡,总有一天会以更加丑陋的形式涌现出来。

一些看似随意平常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暗藏恶意。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理解领会其中玄机,那些隐患苗头很可能会变成严重的负面情绪。

《路法西效应》这本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好人如果被环境影响,也会体现出极恶的一面。

这本书通过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真实还原了这个实验。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把一群大学生放进“模拟监狱”,并分别扮演狱警和囚犯。

结果,仅仅6天时间,狱警就变得残暴恶毒,而囚犯却顺从窝囊。

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之中,人性的恶竟然如此快速彻底地被激发出来,让人顿觉毛骨悚然!

尽管这个实验后来被证实造假,但是路西法效应确实真真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存在于人性深处。

3《皮格马利翁效应》

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复杂生物本能。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神奇之处,就是在于帮助透过复杂的人性本能,笃信信念的力量。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但是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

于是,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

皮格马利翁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把自己全部的精力、热情、都赋予了这座雕像。

最终,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的钟情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人相信什么,他的行为就会导向什么,所以相信自己失败的人总会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总会成功。

4《陌生人效应》

陌生人之间最投机的谈话,就是双方保持陌生的身份。

但是,这种神奇的陌生感觉,有时又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首相张伯伦曾经两次会见希特勒。

尽管是一面之缘,但是愉快的会谈让张伯伦坚信希特勒的绝对不会挑起战争。

张伯伦的误判,让盟军错失了战争前期的战争准备。

我们生活中也是如此,总是错误地估计自己的陌生人的感性判断。

《陌生人效应》,通过用十二个真实案例,提醒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做一个清醒决策的聪明人。

我们并没有自己以为的识别谎言和欺骗的能力,所以千万不要轻信“一见钟情”。

5《热手效应》

《热手效应》,是今年10月刚刚出版的新书。

在打篮球投篮时,有的人喜欢在正式比赛前热热手,练习一下命中率。

但是,所谓的“热手”,对于提高命中率,到底有多大帮助,普通人不得而知。

其实,热手效应从1985年第一次出现在科学研究的论文中开始,就一直是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研究的热门。

在大多数人看来,通过“热手”可以获得较高的“手气”,从而提高运气和胜算。

事实上,从科学的角度,“热手效应”还尚未有确切的定论

对于“热手效应”,有的人根本不相信是手气作用,而是认为是赌徒博弈。

但是,也有人认为在“手热”的时候,我们的自信心会促使我们向好的方向作出选择。

《热手效应》这本书,虽然没有在某个研究方向给出定论,但是启发了我们要保持对有趣社会效应的思考与兴趣。

举报/反馈

小书呆读书纪

1.6万获赞 2.3万粉丝
谢谢关注《小书呆读书纪》,与你共读好书。
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