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改革部署,充分发挥学校电子与信息学科优势,于2021年在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杭州布局建设的产教融合创新综合体。基地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主线,以建设“电子信息+”科创高地、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产业聚集区”为目标,聚焦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汇聚政校企合力建设科研实践平台、打造一流师资队伍、重构协同育人生态,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侧的深度耦合,着力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靶向发力建设科研实践平台
搭好人才培养“台子”
基地紧密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布局,搭建多层级的科研实践平台,以有组织科研实施有组织人才培养,形成了集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等创新要素高度融合的科研平台体系。
瞄准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基地联合优质企业,组建专家组深入挖掘产业发展痛点难点,依托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实施“补链强链”工程,与海康威视、长龙航空、杰牌传动等行业领先企业共建校企创新联合体21个,聚力突破产业发展关键和共性技术,提升校企合作的“链接度”和“黏合性”,扩大人才培养外部资源“蓄水池”。
基地坚持问题导向,汇聚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力量,共建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工业互联网安全及防护技术杭州市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培育建设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发挥学科优势,谋划打造通用雷达产业基地、先进视觉技术研究院、未来无线网络研究院等顶层综合性科创平台,打造贯通基础研究、应用创新到产业化落地的双向通道,激发学生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动力,保障高质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响应地方需求,将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建设西电智能电子信息产业园,推动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为学生创新创业营造积极良好的氛围。
引育并举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夯实人才培养“根子”
基地依托学校和杭州市人才政策实施多元化师资引育方案,构建应用型、梯度化的“湘湖人才”特色人事体系,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遴选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优秀“领路人”。
搭建高层次人才平台、拓宽引才渠道,与政府共建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集聚高端人才促进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形成“聚才、育才、引才”良好态势;秉承“引进一名院士、培养一批人才、壮大一个产业”思路,建设院士工作站,以才引才、以才荐才;获批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优化博士后政策、提高博士后待遇、完善博士后制度,增强人才聚集吸引力,已进站博士后14人,待入站博士后32人。
基地优化人才体系,实施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青年教师企业挂职等“共引、共育、共聘”机制,切实解决现实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强“杀手锏”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制定《兼职导师聘任管理办法》,配套奖励政策,柔性引进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首席科学家,为研究院高质量建设人才队伍提供战略指导,聘任企业导师268人,为学生校外实践提供丰富的企业资源。目前,初步建成由院士领衔、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准施策重构协同育人生态
树好人才培养“牌子”
围绕“四链”融通,基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分析、系统筹划,与龙头企业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专项,多方共赢激发资源要素投入动力,构建协同育人生态,续写人才培养“西电现象”,拓广人才培养“西电品牌”,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青年力量。
基地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人格、素质、能力、知识”融合一体的教育理念,与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支部共建,传承西电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领略行业企业奋进创新之风,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学生文化自信、创新自信、发展自信更加坚定。
基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产教融合迭代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梳理行业人才所需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组织行业专家讲述《行业发展概论》,论证建设专业课63门、学科交叉课14门、校企联合课8门,为学生了解行业概况、夯实理论基础、支撑科研实践奠定基础;在恒生电子、中电36所等头部企业设立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紧跟企业需求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校企共同确立研究生培养目标、联合设计产教融合培养方案、重构研究生课程体系、遴选校企“双导师”、明确支撑研究课题、把关学位论文环节,培养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人才,营造高效协同、多方共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生态,进一步提升西电人才培养的品牌影响力。
(作者:邓军 张海宾 王金龙)
举报/反馈

光明日报

544万获赞 64万粉丝
知识分子掌上精神家园
《光明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