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新闻 记者 陈薇 通讯员 吴世强

11月28日,杭宁高速通车整整20年了。

2002年11月28日,被誉为“浙北第一路、跨省大通道”的杭宁高速建成通车。20年过去,杭宁高速不仅成为了连接浙江、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快速通道,还成为了长三角地区南下珠三角、北上京津冀的重要南北省际通道。

这20年来,杭宁高速为沿线百姓带来了什么?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杭宁高速李家巷枢纽

浙北第一路的前世今生

杭宁高速是湖州境内最早建成通车的一条高速公路,纵贯浙江北部腹地,途径长兴县、南太湖新区、吴兴区、德清县、余杭区等县区,全长98.96公里,它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浙北地区的公路交通条件,也将湖州更好地融入了全省大交通网络。

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湖州管理中心员工张建伟从参加工作起就与杭宁高速结下不解之缘,既是杭宁高速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一名受益者,见证了这条高速从无到有到不断推动地方的发展。

1998年,刚参加工作的张建伟进入原杭宁管委会中心实验室。在他记忆里,当时不少现场浇筑作业是在晚上进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需要奔波在各现场进行取样,多的时候一晚上要跑好几个工地。“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民生大工程,不能马虎。”就这样,在这批建设者们的辛苦付出下,历时5年,这条跨省大通道打通了。

杭宁高速公路浙江段自2002年底全线建成通车以来,车流量增加迅速,为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但随着沿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杭宁高速成为了当时浙江最繁忙和拥堵的高速公路之一。原先的双向四车道,设计日均流量约4.5万辆,而实际节假日高峰期日流量已经超过9万辆。尤其是湖州到湖州北这一段,节假日成为了最大的“堵点”。

高速改造,势在必行。2017年3月,杭宁高速拓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历时900余天保质保量完成通车目标。自此,这条长三角黄金纽带全线成功“扩容升级”,“浙苏大通道”告别拥堵。

改造后,杭宁高速逐步进行智慧化升级,智能报警预警系统、巡检机器人、无人机巡查、自动缴费机等一批新型科技投入运用,通过多种科技手段之间的联动进一步保障了高速通行救援效率,提升了司乘出行体验。

天目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宁高速日均出入口总流量已突破16.6万辆次,较开通时增长了6倍,不仅惠及周边300多万百姓,也为沿线上百家企业及物流园区提供了便利。

德清上渚山奇幻谷

越走越畅的幸福路

道路通则百业兴。杭宁高速打通了乡村产业的“筋骨脉络”,让长兴紫笋茶、太湖大闸蟹、莫干黄芽等湖州名优特产搭上了这条“快速通道”。

“我们的杨梅不怕‘长途跋涉’,通过高速物流可以走向更远的市场。”父子岭村杨梅种植户杨利红喜滋滋地说道。

素有“浙北第一村”之称的长兴父子岭村,杨梅种植历史悠久。以前因为交通不便,村民需要花费近2个小时才能运出售卖。杭宁高速通车以后,收费站就在家门口,10分钟就能上高速。如今,每当杨梅成熟都可以经杭宁高速发往各地,同时便利的交通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成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的高速纽带。

在杭宁高速最南端的南庄兜村,因为靠近南庄兜枢纽,交通便利,这里也逐渐汇集成了华东最大的果蔬、粮油等农副产品集散地,每天这里有近1.5万辆货车往返于南庄兜收费站。“以前这里大部分村民以务农为主,坐公交车都要走好几公里,由于交通不便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闯荡,随着高速和物流园区开通,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而且还不耽误照顾家庭,大家的幸福感越来越高了。”南庄兜西苑村村民余慧明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杭宁高速还串起了大唐贡茶院、太湖龙之梦、上渚山奇幻谷等一批旅游风情线。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湖州管理中心主动与当地文旅企业跨界融合,打造“高速﹢旅游”创新营销模式,司乘只需拿着通行费发票即可到合作景区享受一定门票优惠,实现高速公路与地方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杭宁高速的20年只是浙江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向“十四五”,浙江省将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实施2万亿投资,新增1万公里线网,高速总里程将突破6000公里,基本覆盖10万以上人口城镇,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铁路方面,将投资超4300亿,推进通苏嘉甬铁路、甬舟铁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规划建设沪甬跨海通道、甬台温福高铁,力争实现包括舟山在内的市市通高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举报/反馈

潮新闻客户端

1230万获赞 67.7万粉丝
深耕浙江、解读中国、影响世界
潮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