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的好坏,跟学习时候的状态成正比,如果孩子能开心愉悦,他们就会爱上学习,反之,学习时候不快乐,就会讨厌学习。
诺贝尔奖的峰终定律告诉我们,一件事情的中间和结尾,如果能让人感觉到愉快,那么这件事就会被认为是值得做的。
同样,如果孩子能感觉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那么他就喜欢学习写作业。
那么我们先看看孩子写作业学习不开心的原因吧。
很多家长也明白,应该让孩子愉快学习才对。可是一到孩子学习的时候,各种冲突矛盾就显现出来。
为什么会有矛盾呢?如果你真的认为仅仅是因为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大人和孩子才产生的矛盾,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心理学有个效应叫作“2米效应”。也就是说,如果人和人之间一直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就不会有任何的矛盾产生。
我们把这个效应放在孩子的学习中,就是大人和孩子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
不管是谁,从内心中都不希望自己被控制。
孩子从2岁的时候,就显现出他的自主控制欲。孩子喜欢往地上扔东西,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能控制这个物体,所以才会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地扔。
很多家长却认为,孩子天生就应该被自己控制,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孩子很小,没有反抗的能力,他们就会采取消极的方式去对抗。
因为本质上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人,人的天性都不想被控制,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作为未成年的孩子,因为无法独立生活,自然不会明确对抗,但会采取消极对抗的方式。孩子学习就会敷衍、拖拉磨蹭。
知道这个根本原因以后,我们就能找对方法,让孩子学习更愉快,成绩也越来越好。
第一招,划定界线。
想要孩子主动学习,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有一个明确的界限,父母要知道自己管什么,孩子要明白自己做什么。
家长应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学习的目标和规划,制定一个学习的标准,每天放学后的学习日程。
一旦这个界限定下来以后,家长就不要过多地干涉。
下面这个例子家长可以参考一下。
比如放学后的一个小时,是游戏时间,孩子可以选择桌游,看书,玩具等。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孩子就有自己选择项目的权利,家长就不要过多干涉了。
写作业的时间如果是一个小时,孩子就必须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如果没有完成,就要接受什么样的惩罚,或者不能得到奖励,只要把这些规矩提前跟孩子说好,他们都会欣然接受,并且也会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
一旦这个界限规定好以后,家长自己首先要遵守,不能随意更改,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这样才能让孩子也坚持这个界限。
第二招:创造成就感。
魏书生老师说过,孩子学习为什么不快乐?因为他没有找到成就感。
到底什么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呢?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中的两件事可以给他们带来成就感,一种是达成目标,一种是收获奖励。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让孩子2分钟写完一个字,孩子完成了这个目标,家长给予孩子表扬,孩子是不是很开心呢?
这就提示我们家长,要给孩子制定小目标,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1个小时的作业让孩子分成4个十五分钟来完成,这样就会降低难度,让孩子的目标轻而易举的完成。
我们再换个角度,如果孩子今天要背10个单词,可以让孩子把这10个单词分成五组,每2个一组,背完两个之后,家长检查一下,这样让孩子成就感满满。
诺贝尔的峰终定律告诉我们,如果在一件事情结束的时候,一个人的心情非常愉悦,那么他就会认为做这个事情是愉悦的。
孩子每次完成一个目标,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可以是允许孩子吃两块饼干,一个水果,也可以是绕着房间走两圈,还可以给一两个积分,让孩子的大脑进行一个短暂的休息,并且获得一些回报。
如果能坚持这两件事,孩子学习就会有成就感,非常开心。
第三招:愉快沟通
很多家长认为管孩子学习一定要严厉。让我们换个角度,如果有人要你做一件事情,语气蛮横,表情严肃,你会开心吗?
在孩子的眼里,妈妈是温柔的和善的象征。
妈妈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和善。
教育家尼尔森告诉我们家长,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和善而坚定”。
也就是说,你的表情要柔和,不能对孩子大呼大叫,但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很多家长会说,原则自己都知道,但是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却不知道具体怎么做。
如果您在亲子沟通方面有困难,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话,那么我推荐你一定要读读这套家庭教育丛书《父母的语言》。
这本书把父母的日常语言进行了分类,包括日常生活,看孩子写作业,批评孩子,鼓励孩子,奖励孩子,指正孩子,跟孩子谈判等等。
这套书还为每个分类的亲子沟通,列举了大量的现实生活场景,让家长看一眼就感觉这就是自己平时教育孩子的场景。
但是在很多时候,咱们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错的,或者知道自己是做的,但是不知道怎么改进。
这套书就给出了具体的话术和方法,您只要把里面的话术背下来,出现类似问题的时候,说一下,不但不能破坏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跟家长合作,好好学习。
此外,这本书还告诉家长,你平时的哪些语言是不对的,这样说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让孩子开心学习,孩子成绩会蹭蹭提升。
我把链接放在下面,点击链接即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