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阳日报

杏坛随笔

师生关系的三重境界

□ 王瑞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有关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名言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孔子作为春秋时代最有学问的老师,时刻保持一种虚怀若谷的心态,见贤思齐,好学、善学、乐学的精神很值得后人学习。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一种关系。根据教师的教育水平不同,师生关系可以分成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师者,师也;生者,生也。处于这一境界的,大多是年纪较大的教师或者刚刚登上讲台的教师。当然,这和老师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这类教师大多属于“权威型”的,像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的教导主任就属于这一个类型,他们往往受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比较深。

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学生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己任,尊师重教,老师和学生恪守自己的本分,大多也相安无事。师生大多是从事应试教育的枯燥教学,没有多少乐趣可言。

第二重境界:亦师亦友亦兄长的民主型关系。处于这一境界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能把握好教师的角色,而且会利用好自己的知识、技能和阅历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他们身上有一种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源于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切感,大多和老师打成一片,给老师起个自己喜欢的外号,有的甚至直呼老师为“姐姐”“哥哥”或者“老某”。像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这一种,问题孩子得到了成长,马修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这一境界下,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相长,教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开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和学习的纽带,可以形成教育与成长的合力,教师和学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三重境界:师亦生来生亦师。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学生和老师的身份在不断地转换,因为他们在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教师有一种“空杯心态”,从不把自己想得高高在上,反而认为学生才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成为成长的主人和课堂的主角。教师的“空杯心态”和对学生的足够尊重,有助于学生产生强大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探索自我和世界。他们甚至在课堂上会代替老师讲课,为班里同学做各种服务工作。

这种境界大多是中学或者大学的师生关系模式。这种关系下的老师是最轻松的,可以集中时间做教育或教学研究,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更长远的思想理论支撑。像我国现代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和学生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模式。他当班主任,但是他的班级由学生自己管理;他是语文老师,但是课程由他的学生讲。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向学生学习,鼓励他们,记录他们的成长,学生才真正成为成长的主人。

总之,无论是第一重境界“师者,师也;生者,生也”或者第二重境界“亦师亦友亦兄长”的民主型关系,还是第三重境界“师亦生来生亦师”,都与时代、地域、学生的年龄阶段以及教师的性格、学识和阅历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师,不必苛求,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作者单位:安阳市朝阳小学)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227万获赞 110.4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