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

“我的灵魂某些碎片被留在受创现场,我一直困在那里,我的人生卡住了,哪里也去不了”“我很害怕自己坏掉,还是其实我已经坏掉了,你觉得我会好吗”……面对《她和她的她》中这些台词,抑制泪水便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只看前三集,《她和她的她》堪称催人弃剧:女主角(许玮甯饰)因车祸失忆,被意外牵扯到杀人案中,警察追凶,女主修复记忆,警察与女主暧昧……三线穿插,全是俗得不能再俗的梗。为故事而故事,为悬疑而悬疑,在今天,会有多少人被它套路呢?

然而,从第六集开始,《她和她的她》突然逆转,这时才发现,它并不想讲一个热闹的悬疑故事,而是直面社会、批判现实,只是太温柔、太曲折,对于习惯匕首与投枪的人们来说,不易体察。

《她和她的她》的主题近似《德伯家的苔丝》,呈现出性别不平等的社会中女性的苦难、恐惧和被扭曲——剧中女主高三时被辅导老师性侵,这成了她的一生之痛,她努力装成“二男人”,高冷、强势、职业、傲慢,可无论怎样成功、怎样忘却,她始终无法摆脱过去,甚至因此丧失了爱的能力……可如何把这样的“老话题”,讲出新花样,既有本土特色,又能深入人心呢?

《她和她的她》是一个样板。

在故事中嵌入“想象的故事”

《她和她的她》中采用了“对位”的叙事方法,即用不同逻辑讲述同一故事。

故事一:女主是猎头业的“十大金牌经理人”,被迫做老板亲戚、新入职的杜骏儒副手。因工作繁忙,女主与家乡的母亲往来甚少,与男友亦有感情裂痕,在男友准备求婚的当天,女主与他正式分手。女主与杜骏儒的合作冲突不断,杜骏儒竟试图性侵女主。女主在逃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

支撑这段故事的逻辑是虚假的:表面看,职场与生活的冲突是女主面临的主要困境,为了事业,她不得不放弃爱、亲情,但真正原因并非如此。

故事二:女主从车祸中醒来,已完全失忆,父母和弟弟处处呵护着她。女主当年的补习班老师在疗养院被杀,警方怀疑女主的好友、失踪的颜圣华是凶手,颜圣华当年和女主一起上补习班,后在疗养院当护士。为找到颜圣华,警方与女主密切接触。让女主惊讶的是,负责该案的警察竟是她刚分手的男朋友。

男朋友何时当警察了?这其实是该剧刻意留下的一个线索:追寻记忆和破案过程,都是女主在车祸后脑补出来的,半真半假。

首先,女主的男朋友不是警察。其二,补习班老师没被杀,而是自然死亡。其三,女主的父亲、弟弟早已离世。

想象出破案过程,让女主渐渐想起,高三时,她和颜圣华均曾遭补习班老师性侵。女主当时想报案,却意外退缩了。大学时,女主谈过一个男友,并向对方坦白了曾经的经历,前男友选择离开,这对女主构成了二次伤害。她害怕和后来的男友谈论过去,她努力忘掉原生家庭,只有成功,才能遮掩她内心的孤独。

故事三:女主重回职场时,杜骏儒竟谎称女主纠缠他,向老板告状,导致女主被开除。经历内心反复折磨,女主决定诉诸法律,而杜骏儒的妻子恰好是颜圣华,她试图忘记过去,不愿帮助女主,但在冰冷的现实之下,她还是把证据偷了出来,交给女主。

将“心理现实”巧妙嵌入现实

显然,三个故事是一个大的线性故事,《她和她的她》将主干(即故事二)换成“心理现实”,立刻峰回路转。比如:

把男友变成警察“小刘”,并非写实,但表达了女主的内心渴望。她需要一份心灵上的安全感,不仅仅是甜言蜜语,而是让她能不再恐惧,这恐惧一直追赶着她。在想象中,女主给男友添上一点“痞”气,这是她所能想象的、最后的英雄气概,足以包容一切。

把补习班老师的死想象成一场命案,说明女主试图“杀死过去”。女主的理性又推导出,父亲、弟弟,乃至受害者颜圣华,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女主与弟弟的关系又特别亲昵,所以在剧中,她反复追忆二人成长过程中的美好片段。

想象只是一种疗伤策略,它无法撼动现实的残酷。在女主的“心理现实”中,“关键时刻”仍在,包括——

女主意识到老师的非分之想,试图不再去补习班时,却遭父母呵斥。父母忽略了现实的复杂性,将女主的逃避视为偷懒、不负责。在最需要父母呵护时,恐惧让女主不敢说出真实想法,导致受害。

女主被性侵后,为缓解内心的恐慌,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闺蜜,结果被迅速传开,女主对人的信任从此崩溃。闺蜜们从没想过,她们养育出的偷窥文化还会反噬。女主的闺蜜成年后,同意男友拍私密视频,对方转手便将其贴到网上,她被暴露在公众的视野……

“对位”的手法拓展了《她和她的她》的讲述空间,使它从一个单向度的悬疑故事,变成复杂故事,从而有了写人的空间——同样的人物,通过不同方式讲述,不断发生变化,这种错位感逼人反省:在女主“工作狂”的面具下,竟有一个如此痛苦的灵魂,那么,我的面具是什么?它是不是也在遮蔽着我的生命之痛?

女性突围之难

有了写人空间,就要把人真正写好,这是《她和她的她》的胜场,剧中勾勒出现代女性的群像,隐喻女性从现实突围之难。

剧中女主性格坚强、自立,似是所谓的“新女性”,但她动辄把工作情绪带到生活中,她有梦想,却不知如何表达,只能在加密的私人博客中自怨自艾。在那里,她坦承自己怎么也走不出被性侵的经历,她为此付出的努力,乃至她的精神痛苦……性侵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可能终生相伴,它通过篡改女性的自我意识,不断扩大其伤害。如果不是男友看了女主的加密博客,他也无法真正理解。

补习班老师的夫人则是一个奇怪的角色,她明知丈夫的恶行,却把怨恨转嫁到颜圣华、女主头上,通过将受害者贴上“有罪”标签,她坦然成了帮凶,她唯一的不满,是老公中风后,她不得不长期照顾他,太“吃亏了”。

类似的女性并非个案,在职场上,方主任天天惦记“小鲜肉”男同事给她按摩,以证明自己还有魅力。她要求女下属必须化妆上岗,不能太浓,也不能太淡。为多抢业务,公司鼓励女员工和男客户陪酒,她却觉得理所当然。

方主任和补习班老师的夫人代表着一股浊流,她们身为女性,却主动泯灭了女性意识,他们更愿屈从于男性视角来评判一切。

《她和她的她》中的女性们在挣扎中遭遇的往往是来自同性的嫉妒、干扰、牵扯和伤害,恰恰表明女性单独突围之难。正如萧红所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她们真正要突破的,是一道由偏见、不公、恶传统、虚伪、自私等构成的厚墙。

真正的女性视角

近年来,试图表达女性声音的作品不罕见,甚至一度无“大女主”不成剧,可真正传达出性别平等内涵的却不多。问题的关键也许在于:创作者们多从男性视角解读性别平等,将其视为一场斗争,套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公式,似乎女性在体力上打败男性,在智谋上算计男性,在权利上压倒男性,即为性别平等。

这就带来两大误会:部分男性觉得女性权利已高于男性,觉得不公平;中国的性别平等状况较好,不必再进一步。

误会的产生,源于不了解女性真实感受,以为女性的恐惧、示弱、避让是“与生俱来”的,而非社会结果。如果不倾听,如果不反省,女性的困境就似乎不存在。《她和她的她》的价值在于,它脱离了非黑即白、你多了我就少了的男性思维框架。

“大女主”传承的依然是男性文化,依然是对权力、金钱、地位的疯狂追逐。通过黑白分明的截然对立,创造出貌似壮怀激烈回肠荡气的效果,但它们的背后是惊人的无聊与干瘪。

《她和她的她》中内涵着传统的审美原则,即斯文。它不是“钢珠落在钢板上”,而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它体现了克制陈述、娓娓道来的风度,这更接近女性体验——它是日常的、具身的、平和的、反崇高的,它有自己的美好与意味。在剧中,女主连绵的倾诉、追问、哀叹、自我检讨中,并没指向共通的解决方案,甚至没有批判谁、怨恨谁,而是用唤醒同情的方式说服——人生注定含辛茹苦,为何不能彼此扶持?

斯文是有力量的,它是前贤的精神家园,也是传统所在。即使我们这一代人还不太能读懂它,我们的下一代人注定会被它陶醉。不应否认斗争的声音,但更应珍重斯文的声音。《她和她的她》之妙,恰好就在于它传达出久违的、斯文的声音。

举报/反馈

青瞳视角

714万获赞 82.1万粉丝
立足北京,提供深度资讯
北京青年报北青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